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刀笔(刀筆)  拼音:dāo bǐ
1.古代书写工具,用竹木代纸,用笔记事,用刀削误。《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临江王徵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
2.刀笔吏的简称。参见「刀笔吏」条。《战国策。秦策五》:「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
《國語辭典》:刀笔吏(刀筆吏)  拼音:dāo bǐ lì
掌案牍的书吏。后世又用来指讼师。《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赵禹》:「今上时,禹以刀笔吏积劳,稍迁为御史。」简称为「刀笔」。
《漢語大詞典》:简尺(簡尺)
犹尺牍。书信。 宋 邵雍 《首尾吟》之九一:“简尺每称林下士,过从或着道家衣。”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秦忠献 与人简尺,多云‘丈’,世俗傚之,虽貽晚进书,亦云‘丈’。”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元年:“比岁臣僚有缴奏交亲往还者,朝廷必推究其事而行之,遂使圣时成告訐之俗。自今非情涉不顺,毋得缴简尺以闻。”
分類:尺牍书信
《漢語大詞典》:赤牍(赤牘)
(1).尺牍。赤,通“ 尺 ”。古代书写用的木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 三代 之人必习为词命,童子入小学则教以应对,盖赫蹏未兴,赤牘未削,一切利害事宜皆面陈而口宣之。”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赤牘三朝事,青编四海传。”
(2).尺牍。赤,通“ 尺 ”。指书信。 明 臧懋循 《与茅康伯书》:“足下不远千里,而赐不佞翰貺,溢美之言盈于赤牘。”
《漢語大詞典》:书尺(書尺)
(1).尺牍,书信。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日用斗面为糊以供缄封:“ 顺宗 时, 刘禹锡 干预大权,门吏接书尺日数千。”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寄竹溪》词:“书尺里,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长。”
(2).文具名。即书镇。 明 朱之蕃 有《书尺》诗。参见“ 书镇 ”。
《國語辭典》:书镇(書鎮)  拼音:shū zhèn
镇压纸张或书籍的文具。多用铜、铁、玉、石等制成。也称为「镇纸」、「镇尺」。
分類:文具
《漢語大詞典》:内书(内書)
(1).指方术及释道诸书。三国志·魏志·胡昭传‘尺牘之迹,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魏略》:“﹝ 扈累 ﹞昼日潜思,夜则仰视星宿,吟咏内书。”三国志·魏志·胡昭传‘尺牘之迹,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魏略》:“﹝ 石德林 ﹞初不治产业,不畜妻孥,常读老子五千文及诸内书,昼夜吟咏。”太平广记卷二○二引《谈薮·陶弘景》:“先生尝曰:‘我读外书未满万卷,以内书兼之,乃当小出耳。’”
(2).皇宫府库中的图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褚无量传》云: 无量 以藏库内书自 高宗 代即藏在宫中,渐致遗逸,奏请缮写刊校,以宏经籍之道。”按,旧唐书·褚无量传作“内库旧书”。
《漢語大詞典》:盥薇
用蔷薇露洗手。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大雅之文:“ 柳宗元 得 韩愈 所寄诗,先以蔷薇露灌手,薰玉蕤香后发读,曰:‘大雅之文,正当如是。’”尺牍用语有“盥薇雒颂”,本此。
分類:洗手尺牍
《漢語大詞典》:郇笺(郇箋)
唐 代 韦陟 ,袭封 郇国公 。常授意侍妾主尺牍,书于五彩笺,词旨轻重均合 陟 意,书体遒利有楷法, 陟 唯署名而已。见新唐书·韦陟传。后因以“郇笺”敬称他人书札。 清 赵翼 《屡接秋帆开府手书兼寄珍裘赋谢》诗:“曳履云霄已隔尘, 郇 笺偏荷寄书频。”
《國語辭典》:中秋帖  拼音:zhōng qiū tiè
晋王献之的草书尺牍。存三行二十二字。此帖行草相兼,运笔流畅,笔笔相连,字字相接,笔势连绵不断,纵逸宏肆,极备法度。传为米芾临本,清代收入内府,与〈快雪时晴帖〉、〈伯远帖〉号为「三希」,刻入《三希堂法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漢語大詞典》:上缴(上繳)
(1).呈送。《颜氏家藏尺牍》卷一录 清 沈荃 尺牍:“驾过失迓,委册亦稽报命为罪,兹耑伻上缴,乞赐察收。”
(2).把收入的财物、利润或节余等缴给上级。 邓小平 《关于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企业里浪费惊人,也是普遍现象,要好好整顿,争取利润多上缴一点。”
《漢語大詞典》:讯尺(訊尺)
问候的尺牍。 宋 强至 《回殿前郝太尉书》:“日图绥御之经,坐旷寒暄之问,首紆讯尺,备戢谦怀。”
分類:问候尺牍
《國語辭典》:伯远帖(伯遠帖)  拼音:bó yuǎn tiě
为晋王珣所写的行书尺牍,五行四七字,后被清乾隆皇帝收录为「三希堂」的「三希」之一。运笔极为自然,笔画连贯,而各字独立,潇洒优游,风神古逸,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