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青州人,字希元。少有学行,韩琦甚器之。仁宗景祐元年进士第一。通判陕州,熟谙吏事,体恤民情。旋遭父丧,毁瘠呕血而卒。
全宋诗
孙唐卿,字尧臣,号闲叟,眉山(今属四川)人(《东林山志》卷二二)。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5—1045 【介绍】: 宋道州永明人,字子俞。初名奭,字子馀。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以学行知名。历知高安、宁化二县,累官太常博士。庆历五年,范仲淹荐其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有《诗说》、《春秋说》及文集。
张汝士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7—1033 【介绍】: 宋开封襄邑人,字尧夫。历仕河南府推官、司录,为人静默,常坐府治事,尤尽心于狱讼。官至大理寺丞。工书,喜为诗。与欧阳修友善。
句尧夫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三三
句尧夫,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晋阳乡人,仁宗时乡贡进士。见所撰《□□济州任城县晋阳乡柏山村修三教堂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2—1060 【介绍】: 宋宣州宣城人,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梅询从子。初以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仁宗皇祐三年召试,赐进士出身。以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荐,授国子监直讲,累迁都官员外郎,预修《唐书》。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有《宛陵先生集》、《唐载记》、《毛诗小传》等。
词学图录
梅尧臣(1002-1060) 字圣俞。宛陵(今安徽宣州宣城)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皇祐三年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为诗提倡"平淡",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为宋诗"开山祖师"。曾注《孙子兵法》。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词见《能改斋漫录》。
全宋文·卷五九二
梅尧臣(一○○二——一○六○),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工诗,以深远古淡为意,间出奇巧,初未为人所知。天圣中,用叔父梅询荫为桐城主簿,调河南主簿。钱惟演留守西京,特嗟赏之,为忘年交,引与酬唱。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繇是知名于时。景祐元年,自德兴县令知建德县。宝元二年,知襄城县。庆历元年,监湖州税;五年,为许昌签书判官;八年,为签书镇安军节度判官。皇祐四年监永济仓。大臣屡谏宜在馆阁,嘉祐元年召试,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五年,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预修《唐书》,成,未奏而卒。撰《唐载记》二十六卷、《毛诗小传》二十卷,注《孙子》十三篇,有《宛陵集》四十卷。见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三),《宋史》卷四四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3—1058 【介绍】: 宋应天府虞城人,字伯庸。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宋夏战事起,历任陕西体量安抚使、泾原路安抚使,于边防部署、将帅任用,多所建白。后为权三司使,奏止增收民房租及夔州盐井岁课。仁宗皇祐三年升枢密副使,务裁抑侥幸。至和三年拜参知政事。卒谥文安。神宗时改谥文忠。有《崇文总目》及文集。
全宋诗
王尧臣(一○○三~一○五八),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今河南虞城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通判湖州。召直集贤院。出知光州。入为三司度支判官,迁右司谏。擢知制诰,同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诸司库务,迁翰林学士。宝元二年(一○三九),权三司使。皇祐三年(一○五一),拜枢密副使。嘉祐元年(一○五六),为参知政事。三年,卒于位,年五十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二《王公墓志铭》)。谥文安。《宋史》卷二九二有传。
全宋文·卷五九五
王尧臣(一○○三——一○五八),字伯庸,宋州虞城(今河南虞城)人。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改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景祐四年,擢知制诰、同知通进银台司,进翰林学士、知审官院。西夏用兵,为陕西体量安抚使。还朝,以户部郎中权三司使。皇祐三年,拜枢密副使。嘉祐元年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进吏部侍郎。三年八月卒,年五十六,谥文安。尧臣以文学进,文辞温丽,典内外制十馀年。尝与欧阳修等编撰《崇文总目》六十六卷。见欧阳修《文安王公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二),《宋史》卷二九二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高尧辅,开封(今属河南)人。仁宗庆历中为东头供奉官。事见《宋诗纪事补遗》卷一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尧俞,字然明,成都(今属四川)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皇祐间知处州(清光绪《处州府志》卷一三)。
全宋文·卷五七九
李尧俞,字然明,嘉州(今四川乐山)人,一说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景祐元年进士及第,庆历中官秘书丞、通判梓州。皇祐中知处州。又曾知连州、鄂州。尝辨《春秋》三《传》诸家得失,及采唐陈岳《春秋折衷》,总其类例五百馀目,成《春秋集议略论》三十卷上进。见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一,雍正《湖广通志》卷一五,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冯山《安岳集》卷五,《玉海》卷四○,《宋诗纪事补遗》卷一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永安人,字希元。张尧封兄,仁宗张贵妃伯父。举进士。历宪州、筠州推官。擢殿中丞、知犀浦,县多田讼,乃正其疆界,讼事顿减。累迁给事中、端明殿学士、三司使。皇祐中,改户部侍郎,寻拜淮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包拯、王举正等极力谏阻,遂罢宣徽、景灵二使。旋复以宣徽使判河阳,后徙镇天平军。颇通吏治,晓法律。以戚里进,由寒士遽至崇显,留恋恩宠,为世所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77 【介绍】: 宋范阳人,后迁河南,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以《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授之。妙悟神契,多所自得。富弼、司马光、吕公著退居洛中,恒相从游。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而社会时在退化。卒谥康节。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全宋诗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先天象数之学著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为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第二十一卷。
全宋文·卷九八六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范阳(今河北涿州)人,随父徙共城(今河南辉县)。少为学坚苦刻厉。周游南北,从李之才受《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探赜索隐,多所自得,著书十馀万言行于世。后至洛,富弼、司马光、吕公著退居洛中,雅敬之,为市园宅,遂岁时耕种,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嘉祐及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将作监主簿,补颍州团练推官,皆称疾不赴。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元祐中赐谥康节。著《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对问》及诗集《伊川击壤集》等。建立先天象数学,为宋代著名道学家。见程颢《邵尧夫先生墓志铭》(《明道集》卷四),《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宋士尧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柳州马平人。仁宗皇祐中,侬智高攻广南,率兵与战,不胜,被杀。
聂尧卿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至和二年(1055)任封州知州。
石尧夫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五年(1060)任宣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4—1091 【介绍】: 宋郓州须城人,徙居孟州济源,字钦之。傅立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嘉祐末为监察御史,论事略无回隐。熙宁时言新法不便,忤王安石,除权盐铁副使,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徙知许州、河阳、徐州,两年六移官。复坐事落职。哲宗嗣立,召除秘书少监兼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侍读。元祐四年,拜中书侍郎。卒谥献简。
全宋诗
傅尧俞(一○二四~一○九一),字钦之,本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徙居孟州济源(今属河南)。未冠举进士,知新息县。仁宗嘉祐末为监察御史。英宗时,转殿中侍御史、迁起居舍人,再迁右司谏、同知谏院。后除侍御史知杂事。神宗熙宁初,知和州、庐州。三年(一○七○),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徙许州、河阳、徐州。两年之间凡六徙,困于道途。哲宗立,召为秘书少监兼侍讲,擢给事中。元祐四年(一○八九)为御史中丞,迁吏部尚书、中书侍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五)。六年卒,年六十八。谥献简。有《傅献简集》七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存《草堂集》一卷(藏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宋史》卷三四一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
傅尧俞(一○二四—— 一○九一),字钦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徙孟州济源。十岁能文,及登第,犹未冠。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嘉祐末,为监察御史。英宗即位,转殿中侍御史,迁起居舍人。再迁右司谏、同知谏院。治平三年,除侍御史知杂,坚辞,出知和州。神宗即位,徙知庐州。熙宁三年,授兵部员外郎、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四年,除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七年,提举崇福宫。明年,坐罪落职。哲宗立,自知明州召为秘书少监兼侍讲,擢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元祐二年,坐言张舜民事,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三年,复为吏部侍郎。四年,再为御史中丞,进吏部尚书兼侍读,拜中书侍郎。六年十一月卒,年六十八,谥献简。绍圣中,以元祐党人夺赠谥。著有《文集》十卷、《奏议》十卷。《宋史》卷三四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101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尧夫。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没始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言王安石变法妨民,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以新法不便,戒州县未得遽行。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徽宗立,连除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觐,以目疾乞归。卒谥忠宣。有《范忠宣公集》。
全宋诗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仲淹次子。早年以父荫为太常寺太祝,举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均因侍父不仕。父卒,初知襄城县,移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擢江东转运判官,召为殿中侍御史。因“濮议”事出通判安州,改知蕲州。神宗即位,召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因忤王安石,出知河中府,移知庆州、信阳军、齐州。请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复知庆州,未几,召为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哲宗亲政,用章惇为相,遂坚辞执政,出知颍昌府。后因元祐党籍,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徽宗即位,分司南京、邓州居住。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谥忠宣。有《范忠宣集》二十卷、《弹事》五卷、《国论》五卷、《言行录》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今存文集二十卷,奏议二卷,遗文一卷。事见《曲阜集》卷三《范忠宣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纯仁诗,以清康熙四十六年(一七○七)岁寒堂刊《范忠宣集》(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元刊明修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五四五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苏州(治今江苏苏州)人,仲淹次子。皇祐元年进士,父死乃出仕,以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汝州襄城县,签书许州观察判官事、知襄邑县。治平元年为江东转运判官,擢殿中侍御史,屡奏不当追尊濮王,遂出通判安州,改蕲州,历京西提点刑狱,京西、陕西转运副使。召拜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加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国子监。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左迁知利州、庆州,黜知信阳军,移齐州。乞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再知河中。哲宗立,复知庆州,召除给事中,进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明年出知颍昌府,踰年知太原府,徙河南。八年,召复拜右仆射,再出知颍昌府,忤章惇意,累贬永州安置。徽宗立,归许养疾。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谥忠宣。著有《弹事》五卷、《国论》五卷、文集二十卷。见曾肇《范忠宣公墓志铭》(《曲阜集》卷三),《宋史》卷三一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