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一两(一兩)
(1).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淮南子·天文训》:“十二銖而当半两,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銖为一两。”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銖,二十四銖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宋史·律历志一》:“一两者,合二十四銖为二千四百黍之重。”
(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适 齐 师” 晋 杜预 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匹也。”《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唐 贾公彦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
(3).犹一双。 明 刘绩 《忆原上人》诗:“一两棕鞋八尺藤, 广陵 行徧又 金陵 。”
(4).指少数。《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晋书·纪瞻传》:“然失之者亿万,得之者一两耳。”《红楼梦》第九回:“谁敢望‘请’,只求听一两句话就有了。” 老舍 《正红旗下》二:“母亲是不喜欢算计一两文钱的人。”
一辆。《史记·货殖列传》“牛车千两” 唐 张守节 正义:“车一乘为一两。”
(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适 齐 师” 晋 杜预 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匹也。”《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唐 贾公彦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
(3).犹一双。 明 刘绩 《忆原上人》诗:“一两棕鞋八尺藤, 广陵 行徧又 金陵 。”
(4).指少数。《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晋书·纪瞻传》:“然失之者亿万,得之者一两耳。”《红楼梦》第九回:“谁敢望‘请’,只求听一两句话就有了。” 老舍 《正红旗下》二:“母亲是不喜欢算计一两文钱的人。”
一辆。《史记·货殖列传》“牛车千两” 唐 张守节 正义:“车一乘为一两。”
《漢語大詞典》:少人
《漢語大詞典》:开径(開逕)
亦作“ 开径 ”。
(1).开辟路径。《宋书·谢灵运传》:“尝自 始寧 南山伐木开逕,直至 临海 ,从者数百人。”
(2).《文选·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唯开 蒋 生逕,永怀 求 羊 踪。” 李善 注引《三辅决录》:“ 蒋詡 ,字 元卿 ,隐於 杜陵 。舍中三逕,惟 羊仲 、 求仲 从之游。二 仲 皆挫廉逃名。”后以“开逕”指只接待少数高人雅士,决不与官场的俗人来往。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陶潜〈田居〉》:“素心正如此,开逕望三益。”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闺秀诗》:“ 蒋侯 已拟长开径, 李广 无端又出山。”参见“ 三径 ”。
(1).开辟路径。《宋书·谢灵运传》:“尝自 始寧 南山伐木开逕,直至 临海 ,从者数百人。”
(2).《文选·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唯开 蒋 生逕,永怀 求 羊 踪。” 李善 注引《三辅决录》:“ 蒋詡 ,字 元卿 ,隐於 杜陵 。舍中三逕,惟 羊仲 、 求仲 从之游。二 仲 皆挫廉逃名。”后以“开逕”指只接待少数高人雅士,决不与官场的俗人来往。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陶潜〈田居〉》:“素心正如此,开逕望三益。”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闺秀诗》:“ 蒋侯 已拟长开径, 李广 无端又出山。”参见“ 三径 ”。
《漢語大詞典》:尺棰(尺箠)
亦作“ 尺捶 ”。
(1).一尺之棰。棰,木杖。语本《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静观尺棰义,理足未尝少。” 吕延济 注:“棰,杖也……一尺之杖,无有穷时,故理足不少。”
(2).常以喻短少。 南朝 梁 沈约 《细言应令》诗:“开馆尺棰餘,筑室微尘里。” 清 姚鼐 《送张橿亭少詹为晋阳书院山长》诗:“吾生如尺捶,焉胜日取半。”
尺箠:1.短鞭。 宋 苏轼 《两桥·西新桥》诗:“岌岌类鞭石,山川非 会稽 ……萧然无尺箠,欲构飞空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司道·布按二司官》:“今则导以尺箠策马带眼纱,与京师幕寮无异矣。”
(2).谓严刑峻罚。 明 高攀龙 《〈嵩台集〉后序》:“故民之于公,必有肃然而不敢犯之心。此肃然而不敢犯之心,岂得之尺箠间哉?”
(3).比喻御事的权力。 宋 苏轼 《送周朝议守汉州》:“莫轻 龚遂 老,君王付尺箠。”
(4).喻少数兵力。 宋 陈亮 《酌古论·桑维翰》:“苟能顺其势,虽尺箠可以夷之,而况 灵武 之众乎!”
(1).一尺之棰。棰,木杖。语本《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静观尺棰义,理足未尝少。” 吕延济 注:“棰,杖也……一尺之杖,无有穷时,故理足不少。”
(2).常以喻短少。 南朝 梁 沈约 《细言应令》诗:“开馆尺棰餘,筑室微尘里。” 清 姚鼐 《送张橿亭少詹为晋阳书院山长》诗:“吾生如尺捶,焉胜日取半。”
尺箠:1.短鞭。 宋 苏轼 《两桥·西新桥》诗:“岌岌类鞭石,山川非 会稽 ……萧然无尺箠,欲构飞空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司道·布按二司官》:“今则导以尺箠策马带眼纱,与京师幕寮无异矣。”
(2).谓严刑峻罚。 明 高攀龙 《〈嵩台集〉后序》:“故民之于公,必有肃然而不敢犯之心。此肃然而不敢犯之心,岂得之尺箠间哉?”
(3).比喻御事的权力。 宋 苏轼 《送周朝议守汉州》:“莫轻 龚遂 老,君王付尺箠。”
(4).喻少数兵力。 宋 陈亮 《酌古论·桑维翰》:“苟能顺其势,虽尺箠可以夷之,而况 灵武 之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