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少年福利法  拼音:shào nián fú lì fǎ
原为增进少年福利,健全少年身心发展所订定的法律。目前已经与《儿童福利法》合并为《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
《国语辞典》:少年辅育院(少年辅育院)  拼音:shào nián fǔ yù yuàn
一种施行少年感化教育的机构。在我国,其处理对象为需接受感化教育之十八岁以下的少年。也称为「少年感化院」。
《国语辞典》:少年观护所(少年观护所)  拼音:shào nián guān hù suǒ
为少年法庭专司收容少年的处所。少年法庭对于十二岁以上、未满十八岁的少年,因不能责付或以责付为不适当,而予以收容的设施。
《国语辞典》:英雄出少年  拼音:yīng xióng chū shào nián
(谚语)杰出的人物多出于年轻者之中。《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我们这一辈子的人,都是老朽无能了!英雄出少年,倒是彝翁同我们这外孙,将来很可以做一番事业。」
《国语辞典》:心宽出少年(心宽出少年)  拼音:xīn kuān chū shào nián
(谚语)指人心境乐观开朗,生活无忧无虑,自然身体健康,看起来就显得年轻。《冷眼观》第二五回:「心宽出少年,这句话我真是相信。次丹,你不要急,我们庸亥翁医理精通,何不顺便请他进去看看呢?」
《国语辞典》:不经事少年(不经事少年)  拼音:bù jīng shì shào nián
没经过历练的年轻人。《晋书。卷七四。列传。桓彝》:「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虽遣诸不经事少年,众又寡弱,天下事可知矣!」
《国语辞典》:过了青春无少年(过了青春无少年)  拼音:guò le qīng chūn wú shào nián
(谚语)比喻光阴不回头。如:「过了青春无少年,你得好好把握,莫再蹉跎时光。」
《国语辞典》:问题少年(问题少年)  拼音:wèn tí shào nián
因心理上或生理上有缺陷,或社会适应欠佳,而违反少年规范、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偏差行为的少年。有的可能受违警处分,有的可能受司法程序处理。
《国语辞典》:虞犯少年  拼音:yú fàn shào nián
十二岁以上、未满十八岁,依少年事件处理法第三条第二项内容而有触犯刑罚令之虞犯少年而言。
《国语辞典》:不良少年  拼音:bù liáng shào nián
品行恶劣、行为不佳的青少年。如:「辅导不良少年改过向上,必须仰赖社会的包容与支持。」
《国语辞典》:少年组(少年组)  拼音:shào nián zǔ
隶属于各地警察局,为辅导青少年不良倾向,及防止其犯罪而设立的机构。
《漢語大詞典》:黄骢少年(黄驄少年)
周书·裴果传:“ 果 从军征讨,乘黄驄马,衣青袍,每先登陷阵,时人号为‘黄驄年少’。”后以“黄驄少年”指勇敢的年轻人。 唐 韦应物 《送孙徵赴云中》诗:“黄驄少年舞双戟,目视傍人皆辟易。”
《國語辭典》:惨绿少年(慘綠少年)  拼音:cǎn lǜ shào nián
本指身穿暗绿色衣服的少年。语出唐。张固〈幽闲鼓吹〉:「客至,夫人垂帘视之,既罢会,喜曰:『皆尔之俦也,不足忧矣!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答曰:『补阙杜黄裳。』」后用以指风度翩翩、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
分類:少年衣衫
《国语辞典》:青少年  拼音:qīng shào nián
年龄在十二至十八岁,介于儿童、成人间的青春期阶段。如:「这场舞蹈比赛,显现出青少年的活力。」
《漢語大詞典》:牛鬼少年
指 唐 代诗人 李贺 。 贺 诗构思奇特, 杜牧 谓“鲸呿鼇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传说 贺 将死时,见一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少顷气绝。年仅二十四岁。故后有是称。见 唐 杜牧 《李长吉歌诗叙》、 唐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旧唐书·文艺传下·李贺》。 元 杨维桢 《小游仙》诗之九:“天上莨常宫又成,文章只数老玄卿。五云阁吏亦謫世,牛鬼少年专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