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老少年  拼音:lǎo shào nián
1.具有老人态度的年轻人。如:「这个老少年处事圆融、应对得体,难怪获得上司的赏识。」
2.雁来红的别名。参见「雁来红」条。
《漢語大詞典》:中国少年儿童队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成立于1949年。
《漢語大詞典》:中国少年报
周报。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报。前身是1949年9月创办的《中国儿童》(曾改名《中国少年儿童》),1951年11月改现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办。在北京出版。以高小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读者对象。
《漢語大詞典》:长安少年(長安少年)
旧指都城里豪奢轻狂的贵家子弟。 明 宋濂 《〈杏庭摘稿〉序》:“ 燕 姬 越 女,巧自衒鬻於春风之前,冀 长安 少年,为之一顾。”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大钟寺》:“游人坌集,士女如云, 长安 少年多驰骤车马以为乐。”
《国语辞典》:少年法庭  拼音:shào nián fǎ tíng
专门调查及审理少年保护事件与审理少年刑事案件的法庭。
《国语辞典》:少年犯罪  拼音:shào nián fàn zuì
指十二岁以上十八岁未满之人,触犯刑罚法律之行为。
《国语辞典》:少年才俊  拼音:shào nián cái jùn
杰出的年轻人。《儒林外史》第七回:「似这少年才俊,不枉了老师一番栽培。此后用心读书,颇可上进。」
《国语辞典》:青少年问题(青少年问题)  拼音:qīng shào nián wèn tí
年龄在十二至十八岁间的男女,常在生理、心理方面发生困扰,若调适不良,即易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而影响社会安全及秩序。
《国语辞典》:少年福利法  拼音:shào nián fú lì fǎ
原为增进少年福利,健全少年身心发展所订定的法律。目前已经与《儿童福利法》合并为《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
《国语辞典》:少年辅育院(少年辅育院)  拼音:shào nián fǔ yù yuàn
一种施行少年感化教育的机构。在我国,其处理对象为需接受感化教育之十八岁以下的少年。也称为「少年感化院」。
《国语辞典》:少年观护所(少年观护所)  拼音:shào nián guān hù suǒ
为少年法庭专司收容少年的处所。少年法庭对于十二岁以上、未满十八岁的少年,因不能责付或以责付为不适当,而予以收容的设施。
《国语辞典》:英雄出少年  拼音:yīng xióng chū shào nián
(谚语)杰出的人物多出于年轻者之中。《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我们这一辈子的人,都是老朽无能了!英雄出少年,倒是彝翁同我们这外孙,将来很可以做一番事业。」
《国语辞典》:心宽出少年(心宽出少年)  拼音:xīn kuān chū shào nián
(谚语)指人心境乐观开朗,生活无忧无虑,自然身体健康,看起来就显得年轻。《冷眼观》第二五回:「心宽出少年,这句话我真是相信。次丹,你不要急,我们庸亥翁医理精通,何不顺便请他进去看看呢?」
《国语辞典》:不经事少年(不经事少年)  拼音:bù jīng shì shào nián
没经过历练的年轻人。《晋书。卷七四。列传。桓彝》:「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虽遣诸不经事少年,众又寡弱,天下事可知矣!」
《国语辞典》:过了青春无少年(过了青春无少年)  拼音:guò le qīng chūn wú shào nián
(谚语)比喻光阴不回头。如:「过了青春无少年,你得好好把握,莫再蹉跎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