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68,分198页显示  上一页  147  148  149  150  151  153  154  155  15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李波小妹
灵壁小峰
流云小诗
分类词汇
区区
大小
杪末
韱韱
佌猥
小国
小卷
头疼脑热
佛类词典
一小劫
一向小乘寺
大小二乘
八万劫小乘
《分类字锦》:李波小妹
北史李孝伯传广平人李波宗族强盛残掠不已公私成患百姓语曰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韩偓 李波小妹歌 李波小妹字雍容,窄衣短袖蛮锦红。
分类:姊妹
《分类字锦》:灵壁小峰(灵壁小峰)
癸辛杂识水落石出笔格杭省广济库出售官物有灵壁石小峰长仅六寸高半之玲珑秀润卧沙水道裙褶胡桃文皆具于山峰之顶有白石正圆莹如玉徽宗御题八小字于石背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略无雕琢之迹真奇物也
分类:文具
《漢語大詞典》:流云小诗
诗集。宗白华作。1923年出版。收诗四十八首。表达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对自然的热爱,对爱情的向往。作品兼受中外诗歌的影响而不拘一格,具有空灵而幽深的意境。
《國語辭典》:区区(區區)  拼音:qū qū
1.微小。形容微不足道。如:「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左传。襄公十七年》:「宋国区区,而有诅有祝,祸之本也。」《旧唐书。卷一一一。列传。张镐传》:「臣闻天子修福,要在安养含生,靖一风化,未闻区区僧教,以致太平。」
2.自称的谦词。谦称卑微不足称述。汉。李陵。〈答苏武书〉:「区区之心,切慕此耳。」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实不相瞒,区区见五代之乱,天下涂炭极矣,常有拨乱反治之志,奈无寸土为阶。」
3.志得意满的样子。《商君书。修权》:「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
4.挚诚、爱恋。 《文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晋。李密〈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乐府诗集。卷七十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5.迂腐固执、死心眼儿。《乐府诗集。卷七十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隋书。卷六十四。来护儿传》:「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久事陇亩!」
6.拘泥、设限。《抱朴子。外篇。百家》:「譬若针灸者,术虽殊而攻疾均焉,狭见之徒,区区执一。」《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7.辛苦奔波、苦心营求。《董西厢》卷一:「光阴暗把流年度。休慕古,人生百岁如朝露。莫区区,好天良夜且追游,清风明月休辜负!」元。郑光祖《㑳梅香》第二折:「小生区区千里而来,只为小姐这门亲事。」
《國語辭典》:大小  拼音:dà xiǎo
1.成人及儿童。如:「全家大小共十口之多。」
2.尺寸。《孟子。滕文公上》:「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3.重要与不重要的事。泛指一切事务。《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一切都在我老汉身上,替你扶持便了。」
《漢語大詞典》:杪末
小。 晋 孙楚 《和氏外孙小同哀文》:“杪末婴孩,安足称誄。”
分類:
《漢語大詞典》:韱韱
小;少。
分類:
《漢語大詞典》:佌猥
小。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今於 欧洲 佌猥之国,不孰何也,此岂宗法社会之圣人所渐渍邪?”
分類:
《漢語大詞典》:小国(小國)
(1).地狭人少之国。指小的封地。书·多士:“肆尔多士,非我小国敢弋 殷 命。”管子·法法:“凡大国之君尊,小国之君卑。”
(2).指小的国家。 清 李嶟瑞 《寒日登积宝山》诗:“南渡衣冠慙小国,北人臣妾视 高宗 。”
(3).指小的行政区。 唐 杜甫 《题郪县郭明府茅屋壁》诗:“频惊适小国,一拟问高天。”
《漢語大詞典》:小卷
(1).篇幅短小的著作;小幅书画。 唐 刘知几 史通·核才:“然向之数子所撰者,盖不过偏记杂説,小卷短书而已。” 宋 陆游 《夜梦与数客观画》诗:“高堂閲画娱嘉宾,巨幅小卷纵横陈。”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郑板桥笔榜:“字画索润,古人所有。 板桥 笔榜小卷,盖自书书画润笔例也。见之友人处,其文云:‘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
(2).指小的卷状物。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卢求:“道人以小卷遗 嗣復 曰:放榜日开之。”
《漢語大詞典》:头疼脑热(頭疼腦熱)
指小的病痛。亦指小灾小难。 元 孙仲章《斟头巾》第一折:“一百日以里,但有头疼脑热,都是你。”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个年纪,倘然经不得辛苦,有点儿头疼脑热,可不误了大事了吗?” 老舍 《四世同堂》一:“ 北平 的灾难恰似一个人免不了有些头疼脑热,过几天自然会好了的。”亦作“ 头痛脑热 ”。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俺两口儿有些头痛额热,思想你时,见这半个衫儿,便是见您两口儿一般。” 杨朔 《雪花飘飘·本题》:“人嘛,谁没有个头痛脑热的。”
分類:病痛
一小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增或一减之间曰一小劫,是新译家之说。合一增一减曰一小劫,是旧译家之说。法华经化城喻品曰:「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参见:劫)
【佛学常见辞汇】
人寿由最初的八万四千岁起,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止,再由十岁起每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原来的八万四千岁止,这样一减一增,为一小劫。以数学方式来计算,一小劫等于(84000-10)×100×2即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劫簸Kalpa之略。译言分别时节。通常年月日时不能算之远大时节也。故又译大时。智度论三十八曰:「劫簸,秦言分别时节。」又曰:「时中最小者六十念中之一念,大时名劫。」释迦氏谱曰:「劫波,此土译之名长时也。」慧苑音义上曰:「劫,梵言,具正云羯腊波,此翻为长时。」劫有二种:一名器世间,就世界成坏而立之数量也。如成劫坏劫增劫减劫等名。祖庭事苑曰:「日月岁数谓之时,成住坏空谓之劫。」二名岁数劫,算昼夜日月之数量者。法华论曰:「示现五种劫:一者夜,二者昼,三者月,四者时,五者年。」智度论三十八曰:「有人言:时节岁数名为小劫,如法华经中,舍利弗作佛时,正法住二十小劫,像法住二十小劫。」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问。
【佛学次第统编】
就世之相续迁变言之,即所谓劫。劫者梵语劫簸之略,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时计算之极长时节也。又译称大时,劫有小中大三者,下分述之:
一向小乘寺
【佛学大辞典】
(杂语)总称一向专学小乘不兼大乘之寺。非一寺之名。见大藏日本撰述部之显戒论。
大小二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曰大乘,二曰小乘。大乘乃大人之乘,此中摄一乘与三乘中之菩萨乘,与不愚法及二乘(此三者即大乘之三乘);小乘者,小人之乘,即愚法之二乘也。涅槃经中说为半字教,满字教,智度论判为声闻藏,摩阿衍藏者是也。自经本上论之。四阿含经为小乘。其馀诸经为大乘。以八宗配之。则俱舍成实为小乘。律宗以上为大乘。若依诸家之教判。则天台之三藏经,华严之愚法小乘教,法相之初时有教,天台之通教以上,华严之始教以上,法相之第二时空教以上。皆为大乘。问曰四阿含经中。有六度万行之菩萨乘。俱舍成实之宗中亦有释迦佛有弥勒菩萨。何声闻缘觉之为二乘耶?答曰:以小乘为本位而论之。则本有三乘。(参见:三乘)。然自大乘上论之。则彼小教中说佛菩萨之大乘法。实非对菩萨之机而说菩萨之法。为使二乘信能化之佛。而说佛之自行即菩萨之大法而已。推其意。惟在度二乘。故其所说之佛果。亦无异于二乘之所證,惟与彼等同断见思二惑而脱离三界之生死,依析空观仅證但空偏真之理而已。所不同者。在依长劫之修行,断不染污无知,而自在度一切众生。八十而住世之缘尽,则与彼等同归无馀涅槃,而法界中减一有情也。此小乘中所说之大乘佛果也。假说如是浅近之佛果。毕竟为度彼等二乘。故抑就所化之人,总为此二乘(即小乘)也。例如天台之通教,华严之始教。为欲化菩萨兼不愚法回心之二乘,虽说声缘之二乘。其本意为欲度菩萨。且使彼二乘向大。故总称之曰大乘。问曰:小乘教中。虽有菩萨乘。而为二乘之菩萨乘。则从二乘而为小乘教。大乘教中虽有二乘。而为菩萨乘之二乘。则从菩萨而为大乘教。然则大小乘之别。止就所化之人而差别。于教义上,无有深浅。何也?答曰:于教义大有深浅,例如瑜伽杂集论等,说声闻等之教行住果及断惑之分齐。与婆沙俱舍等不同,是也。又天台以观法判之。凡大乘有独菩萨法。有通三乘法。通三乘法,即天台之通教。独菩萨法,即天台之别圆二教。此中独菩萨法。以中道为观法。通三乘法。以空理为观法。观此空理,有析空与体空之二。分析诸法而悟空理为析空。知诸法如梦如幻,而体不坏悟其空理,为体空。以此析体二空为大小之区别。小乘之声缘菩均为析空。大乘之声缘菩均为体空。由是可知教义之深浅也。止观三曰:「小者小乘也。智慧力弱,但堪修析法止观,析于心色。(中略)大者大乘也。智慧深利,修不生不灭体法止观,大人所行,故名大乘。中论明即空者,由摩诃衍。摩诃衍即大也。衍中云:欲得声闻当学般若者。元此是菩萨法。大能兼小,傍狭声闻。譬如朱雀门,天家所立,正通王事,不防群小由之出入。虽通小人,终是天门。今摩诃衍亦如是。正为菩萨体法入空。虽有小乘,终为大。例如三藏析法,虽有佛菩萨,终是小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乘小乘也。一切经自教义之上分此二者,以对于小机说罗汉之道。为小乘,以对于大机说作佛之道为大乘。四部之阿含经等为小乘,法华经维摩经等为大乘。智度论百曰:「阿难知筹量众生志业大小,是故不于声闻人中说摩诃衍。(中略)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他人之别,是故有大小乘差别。」法华游急下曰:「佛教虽复尘沙今以二义往收则事无不尽。一者赴小机,说名曰小乘。二者赴大机,说称为大乘。」传灯录曰:「禅有深浅阶级,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吾法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柳宗元文曰:「儒以礼行,觉以律兴,一归真源,无大小乘。」
【佛学常见辞汇】
大乘和小乘。大乘是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小乘是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若从经藏里的经本分之,四阿含等罗汉系经典为小乘,般若法华华严等菩萨系经典为大乘。
三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乘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三乘有四种:(一)大乘之三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三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于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谛之理,以證阿罗汉者。二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于其最后之生不依如来之声教,感飞花落叶之外缘,而自觉十二因缘之理,以證辟支佛果者。三大乘,又云菩萨乘,三无数劫间修六度之行,更于百劫间植三十二相福因,以證无上菩提者。或以羊鹿牛三车譬之,或以象马兔三兽比之。是为大乘之三乘,故不摄不愚法之二乘(二乘有愚法不愚法二种,(参见:二乘))。法华经譬喻品曰:「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慇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中略)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慇勤精进,求自然慧,独乐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中略)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悯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二)小乘之声缘菩三乘也。又称小中大,皆灰身灭智,故此中之声缘,即是愚法。四教仪注上曰:「三乘,乘以运载为义,声闻以四谛为乘,缘觉以十二因缘为乘,菩萨以六度为乘,运出三界归于涅槃。」五教章上二曰:「大乘中乘小乘为三乘。(中略)如小论中自有声闻缘觉法及佛法。」(三)大小合论之声缘菩三乘也,又云小中大。此中之菩萨乘摄一乘,声缘二乘,摄愚法不愚法之二类。五教章上二曰:「融一乘同大乘合愚法同小乘唯三也。」(四)一、一乘。如华严法华明一切皆成佛者。二、三乘法,如深密般若别立三乘之得道者。三、小乘,执于四阿含等之所明而不信一切大乘之教理者。见五教章上。是由大小合论之三乘中菩萨乘闻一乘,由其二乘别开愚法之一类也。密教以第一类之三乘为法佛内證之三密。声闻依声教而悟道,故配之于语密,缘觉只心观十二因缘而悟道,故配之于意密,菩萨以大悲利他之故,舍身于娑婆界,而广修六度万行,故配之于身密。菩萨之行,通于三业,而于身业最重,故且为身密。三业之中,身兼意口,三乘之中菩萨之行广兼三业,故寄于总德而配之于身密。然而法华经以三乘为方便,一佛乘为真实。会三乘而归于一乘也。然密教之见,以为三乘即法佛内證之三密。故三乘之行不动,直以为秘密佛乘之体也。故大日经疏三,释经之通达三乘文曰:「真言门乘三密印至佛三平等地,名为通达三乘。」详见秘藏记钞七。
【佛学常见辞汇】
1。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声闻乘又名小乘,其行人速则三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于闻如来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惑,可证阿罗汉果;缘觉乘又名中乘,其行人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破无明,终于悟十二因缘之理,可证辟支佛果;菩萨乘又名大乘,其行人于无数劫间,修六度行,更于百劫间,值三十二相福因,可證无上佛果。2。小乘、中乘、大乘。小乘即声闻乘,中乘即缘觉乘,大乘即菩萨乘。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
乘,即运载之义。谓声闻、缘觉、菩萨各以其法为乘,运出三界生死,同到真空涅槃,故名三乘。(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声闻众〕,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曰声闻。谓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故以此四谛为乘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缘觉乘〕,因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名缘觉。谓始观无明缘乃至老死,此是观十二因缘生;次观无明灭乃至老死灭,此是观十二因缘灭。观此因缘生灭,即悟非生非灭,故以此十二因缘为乘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三、菩萨乘〕,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觉悟一切有情众生也。菩萨行六度行,广化众生出离生死,故以此六度为乘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八万劫小乘
【佛学大辞典】
(杂语)开声闻缘觉二乘之證果者,而声闻之初果,经八万劫,二果经六万劫,三果经四万劫,四果经二万劫,缘觉经十千劫,则自发心而入大乘。因指声闻之初果(即预流果),谓之八万劫小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