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小调(小調) 拼音:xiǎo diào
一种流传于民间的俚俗歌曲。曲调流畅,结构工整。唱词呈现三、五不等的句型,且富于变化,亦因流传而趋于稳定。并多用衬字、衬句来扩充音乐结构,以加强情感的表达。内容以描述历史传说故事、忠孝节义事为多。也称为「小曲」。
《國語辭典》:小令 拼音:xiǎo lìng
1.一种词的体制。本为唐时文人宴饮中为助酒兴,即席填写以供演唱的歌词,故形式多短小紧凑。至宋演变成固定体制,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为词中较短小者。
2.一种散曲的体制。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以别于套曲;偶而也有增长为带过曲、重头者。
2.一种散曲的体制。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以别于套曲;偶而也有增长为带过曲、重头者。
《漢語大詞典》:小词(小詞)
(1).按谱填写的短篇歌词。 前蜀 牛峤 《女冠子》词:“浅笑含双靨,低声唱小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艳词不可填》:“昔僧 秀关西 与 黄山谷 曰:‘作诗无害,惟艳歌小词可罢之。’” 清 侯方域 《绝句》:“容华博得春风歇,不羡《清平》赋小词。”
(2).民间歌谣或曲艺。犹小调。《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引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都门盛唱小词曰:‘喜则喜,得入手;愁则愁,不长久;忻则忻,我两个廝守;怕则怕,人来破鬭。’虽三尺之童皆歌之,不知何谓之。”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嘌唱,谓上鼓面唱令曲、小词。” 明 张岱 《陶庵梦忆·二十四桥风月》:“或发娇声唱《劈破玉》等小词。”
(2).民间歌谣或曲艺。犹小调。《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引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都门盛唱小词曰:‘喜则喜,得入手;愁则愁,不长久;忻则忻,我两个廝守;怕则怕,人来破鬭。’虽三尺之童皆歌之,不知何谓之。”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嘌唱,谓上鼓面唱令曲、小词。” 明 张岱 《陶庵梦忆·二十四桥风月》:“或发娇声唱《劈破玉》等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