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腿骨  拼音:tuǐ gǔ
通指大、小腿的骨头。如:「他出了车祸,腿骨被撞断了,只好住院疗养。」《清史稿。卷四七七。循吏列传二。李渭》:「林县富室殴人死,赂尸属以病死报。渭验尸腿骨尽碎,治如律。」
《国语辞典》:足踝  拼音:zú huái
小腿以下、脚跟以上,两旁凸起的圆骨。如:「她昨天打篮球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足踝给扭伤了。」
《漢語大詞典》:长袜
长及小腿肚以上的袜子。以丝光棉、羊毛、尼龙或金属纱等织物为原料,用针织机编织而成。袜统有罗纹,袜体有网状、钩织花样或提花等装饰。通常与裙子或短裤搭配穿着。有多种色彩,色彩若与服装相谐调,则有明显的装饰作用。
《國語辭典》:裹脚(裹腳)  拼音:guǒ jiǎo
旧时女子缠足。将女孩子的脚用长布条紧紧缠住,使脚骨变成弓形而无法成长。
《國語辭典》:裹脚(裹腳)  拼音:guǒ jiao
指旧时男子穿布袜裹脚,或女子缠足用的长布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遂脱下两只裹脚接了,穿在龟壳中间,打个扣儿,拖了便走。」也称为「裹脚布」。
《國語辭典》:缠足(纏足)  拼音:chán zú
旧时妇女用布帛紧裹双足,使之纤小,以为美观。缠足之风,始于五代,至宋朝大盛,遍及全国。《通俗常言疏證。妇女。缠足》引《墨庄漫录》:「妇人之缠足,传记皆无所出。惟齐东昏侯,有凿金为莲花,令潘妃行其上一事,而不言其足若何。惟唐镐咏李后主宫嫔窅娘诗云:『莲中花更好,雪里月常新。』以此知扎脚自五代始也。」也作「缠脚」。
《國語辭典》:裹脚布(裹腳布)  拼音:guǒ jiǎo bù
旧时女子缠足用的布条,或男子穿布袜裹脚的布条。也称为「裹脚」。
《漢語大詞典》:跟胫(跟脛)
脚跟与小腿。 元 马祖常 《送袁伯长归浙东》诗之二:“翁姑纍带索,跟脛无完肤。”
分類:脚跟小腿
《漢語大詞典》:跽坐
两膝着地,臂部坐在小腿肚上。 刘亚洲 《秦宫月》一:“ 嬴政 在几案后面跽坐下来。”
《漢語大詞典》:腿腕
脚与小腿之间的部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尸》:“两腿腕、两脚面。”
分類:小腿
《国语辞典》:腿腕子  拼音:tuǐ wàn zi
小腿与脚掌间,脚骨两旁凸起的部位。也称为「脚踝」、「脚腕子」。
《國語辭典》:腿套  拼音:tuǐ tào
一种穿在腿部自膝至踝处的护套。
《國語辭典》:腿肚子  拼音:tuǐ dù zi
小腿后面由腓肠肌形成的隆起部位。
《國語辭典》:无胫而行(無脛而行)  拼音:wú jìng ér xíng
没有脚也能走路。后比喻事物传播的迅速。北齐。刘昼《刘子。卷四。荐贤》:「玉无翼而飞,珠无胫而行。」也作「不胫而走」、「无胫而走」、「无足而走」。
《漢語大詞典》:挞胫(撻脛)
笞打小腿。魏书·刑罚志:“其捶用荆,平其节。讯囚者,其本大三分,杖背者二分,挞脛者一分。拷悉依令,皆从於轻简也。”
分類:笞打小腿
《國語辭典》:下肢  拼音:xià zhī
身体的下半身,包括臀部以下、大腿、小腿、脚掌等部分。但通常指双腿而言。
《国语辞典》:虱胫虮肝(虱胫虮肝)  拼音:shī jìng jǐ gān
虱的小腿,虮的肝脏。语本战国。楚。宋玉〈小言赋〉:「馆于蝇须,宴于毫端,烹虱胫,切虮肝,会九族而同哜,犹委馀而不殚。」比喻极其微小。
分类:小腿肝脏
《国语辞典》:长统袜(长统袜)  拼音:cháng tǒng wà
长度到小腿肚或膝盖以上的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