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17,分55页显示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下一页
大圣世尊
大慈尊
大觉世尊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天尊
五十三尊
五八尊
五大尊
五大尊一坛法
五大尊总印明
五大尊根本印
五大尊配置
五佛顶尊
五部尊法
佛类词典(续上)
大威德尊大圣世尊
大慈尊
大觉世尊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天尊
五十三尊
五八尊
五大尊
五大尊一坛法
五大尊总印明
五大尊根本印
五大尊配置
五佛顶尊
五部尊法
大威德尊
【佛学大辞典】
(明王)大威德明王也。
(明王)大威德明王也。
大圣世尊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尊号,佛为圣之极,世之尊。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大圣世尊于诸天人一切中而宣此言。」
(术语)佛之尊号,佛为圣之极,世之尊。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大圣世尊于诸天人一切中而宣此言。」
大慈尊
【佛学大辞典】
(菩萨)谓弥勒菩萨。弥勒译言慈也。
【佛学常见辞汇】
指弥勒菩萨。弥勒华译慈氏,以慈得名。心地观经云:「弥勒菩萨法王子,最初发心不食肉,是故得名为慈氏。」
(菩萨)谓弥勒菩萨。弥勒译言慈也。
【佛学常见辞汇】
指弥勒菩萨。弥勒华译慈氏,以慈得名。心地观经云:「弥勒菩萨法王子,最初发心不食肉,是故得名为慈氏。」
大觉世尊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大觉)
(术语)(参见:大觉)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初生时之语,是三世诸佛之常法也。长阿含经一曰:「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从右胁出堕地行七步无人扶持,遍观四方,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要度众生生老病死,此是常法。」瑞应经上曰:「到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时,化从右胁生堕地,即行七步,举右手住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何可乐者?」因果经一曰:「菩萨即便堕莲花上,无扶持者自行七步,举其右手而师子吼,我于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胜。无量生死于今尽矣,此生利益一切人天。」无量寿经上曰:「舍彼天宫降神母胎,从右胁生现行七步,光明显曜普照十方。无量佛土六种震动,举声自称,吾当于世为无上尊。」智度论三十八曰:「佛自说菩萨本起。菩萨初生时,行七步,口自说言:我所以生者,为度众生故。言巳默然,乳哺三年,不行不语。渐次长大,行语如法。一切婴儿小时未能行语,渐次长大能具人法。今云何菩萨初生能行能语,后便不能语,当知是方便力故。」
(杂语)佛初生时之语,是三世诸佛之常法也。长阿含经一曰:「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从右胁出堕地行七步无人扶持,遍观四方,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要度众生生老病死,此是常法。」瑞应经上曰:「到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时,化从右胁生堕地,即行七步,举右手住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何可乐者?」因果经一曰:「菩萨即便堕莲花上,无扶持者自行七步,举其右手而师子吼,我于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胜。无量生死于今尽矣,此生利益一切人天。」无量寿经上曰:「舍彼天宫降神母胎,从右胁生现行七步,光明显曜普照十方。无量佛土六种震动,举声自称,吾当于世为无上尊。」智度论三十八曰:「佛自说菩萨本起。菩萨初生时,行七步,口自说言:我所以生者,为度众生故。言巳默然,乳哺三年,不行不语。渐次长大,行语如法。一切婴儿小时未能行语,渐次长大能具人法。今云何菩萨初生能行能语,后便不能语,当知是方便力故。」
天尊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异名。涅槃经谓天有五种,佛为第一义天,是天中之最尊者,故云天尊。无量寿经上曰:「今日天尊行如来德。」同净影疏曰:「天尊是佛异名,天有五种,如涅槃说。佛于五天中上,故曰天尊。」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别名。
(术语)佛之异名。涅槃经谓天有五种,佛为第一义天,是天中之最尊者,故云天尊。无量寿经上曰:「今日天尊行如来德。」同净影疏曰:「天尊是佛异名,天有五种,如涅槃说。佛于五天中上,故曰天尊。」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别名。
五十三尊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界之五十三尊也。于金刚界之三十七尊,加贤劫之十六菩萨者。见秘藏记本。
(名数)金刚界之五十三尊也。于金刚界之三十七尊,加贤劫之十六菩萨者。见秘藏记本。
五八尊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千手观音即千体之观音也。以之配于二十五有每一有有四十手即四十体之观音,称之为五八尊。见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
(术语)千手观音即千体之观音也。以之配于二十五有每一有有四十手即四十体之观音,称之为五八尊。见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
五大尊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五大明王:不动、降三世、军荼利、大威德、金刚夜叉之五尊,(参见:五大明王)。【又】胎藏界持明院之五尊也,(参见:五大院)
(名数)又曰五大明王:不动、降三世、军荼利、大威德、金刚夜叉之五尊,(参见:五大明王)。【又】胎藏界持明院之五尊也,(参见:五大院)
五大明王
【佛学大辞典】
(明王)新译仁王经奉持品说,佛于未来世受持三宝之处,使五方菩萨护其国。而同经仪轨上引不空三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经,以彼经之五菩萨,配于本经之五菩萨,说此菩萨一一有正法轮与教令轮之二身,正法轮现菩萨之真实身,教令轮现明王之忿怒身。于此加五佛之自性轮身而为三轮身。此三轮身,仪轨之意也。又莲华三昧经之意,以此三身为五佛身口意之三业。然秘藏记以五菩萨与五佛皆为自性轮身,此以度众生为菩萨之自性故也。其中教令轮身,即五大明王。自性轮身,为佛住于自性之法身,故云自性轮,正法轮身为住于菩萨以正法度人之真实身,故云正法轮,教令轮身为受佛之教令,化现忿怒形,摧伏淫刚众生之身,故云教令轮身。而教令轮身之本地,有二说:一依仁王经仪轨等之说,则各以其正法轮身之菩萨为本地。即菩萨受本佛之教令而现忿怒也。依大日经疏等之说,则直以自性轮身之佛为本地,秘藏记依后说。但此配属为一往,剋实则五佛各现五种之正法轮身,五种之教令轮身也。故在九会曼荼罗,为大日之自性轮身,于理趣会现金刚萨埵之正法轮身。又于降三世会,现降三世明王之教令轮身。不动金刚者,受中央大日如来之教令,示现二臂之忿怒形,降伏一切鬼魅惑乱之明王也。降三世金刚者。受东方阿閦如来之教令。示现四头八臂之忿怒形,降伏侵害正法之大自在天魔众之明王也。军荼利金刚者,受南方宝生如来之教令,示现八臂之忿怒形,降伏行疾疫恼害人之一切阿修罗众诸鬼神之明王也。六足金刚者,受西方无量寿佛之教令,降伏兴恶风雨害有情之一切毒龙之明王也。净身金刚者,受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之教令,示现四臂之忿怒形,降伏夺人精气之一切药叉之明王也。八大童子秘要法曰:「金刚手曰:一切意相不同,或为顺,或为逆。是故如来现慈悲之身,随而作利益,解曰:诸佛之大悲,为悯众生故。即于顺者以顺应之,若于逆者则以逆制之。一佛住于忿怒三昧时,十方诸佛同入于忿怒三昧。毗庐遮那于无相中示现明王时,诸佛菩萨不更现忿怒之身乎?故四方之如来现教令之身,降伏众魔也。然本誓各有不同,且常不随逐于行者。或降三世菩萨降伏天魔或三世之贪瞋痴,或军荼利降伏毗那耶迦之常随魔及人魔,或焰摩德迦降伏龙魔及诸怨敌,或金刚夜叉调伏众魔及无智者。不动明王,恒随行者,若天、若毗那夜迦、若鬼等所作之障碍,一时消灭。」
(明王)新译仁王经奉持品说,佛于未来世受持三宝之处,使五方菩萨护其国。而同经仪轨上引不空三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经,以彼经之五菩萨,配于本经之五菩萨,说此菩萨一一有正法轮与教令轮之二身,正法轮现菩萨之真实身,教令轮现明王之忿怒身。于此加五佛之自性轮身而为三轮身。此三轮身,仪轨之意也。又莲华三昧经之意,以此三身为五佛身口意之三业。然秘藏记以五菩萨与五佛皆为自性轮身,此以度众生为菩萨之自性故也。其中教令轮身,即五大明王。自性轮身,为佛住于自性之法身,故云自性轮,正法轮身为住于菩萨以正法度人之真实身,故云正法轮,教令轮身为受佛之教令,化现忿怒形,摧伏淫刚众生之身,故云教令轮身。而教令轮身之本地,有二说:一依仁王经仪轨等之说,则各以其正法轮身之菩萨为本地。即菩萨受本佛之教令而现忿怒也。依大日经疏等之说,则直以自性轮身之佛为本地,秘藏记依后说。但此配属为一往,剋实则五佛各现五种之正法轮身,五种之教令轮身也。故在九会曼荼罗,为大日之自性轮身,于理趣会现金刚萨埵之正法轮身。又于降三世会,现降三世明王之教令轮身。不动金刚者,受中央大日如来之教令,示现二臂之忿怒形,降伏一切鬼魅惑乱之明王也。降三世金刚者。受东方阿閦如来之教令。示现四头八臂之忿怒形,降伏侵害正法之大自在天魔众之明王也。军荼利金刚者,受南方宝生如来之教令,示现八臂之忿怒形,降伏行疾疫恼害人之一切阿修罗众诸鬼神之明王也。六足金刚者,受西方无量寿佛之教令,降伏兴恶风雨害有情之一切毒龙之明王也。净身金刚者,受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之教令,示现四臂之忿怒形,降伏夺人精气之一切药叉之明王也。八大童子秘要法曰:「金刚手曰:一切意相不同,或为顺,或为逆。是故如来现慈悲之身,随而作利益,解曰:诸佛之大悲,为悯众生故。即于顺者以顺应之,若于逆者则以逆制之。一佛住于忿怒三昧时,十方诸佛同入于忿怒三昧。毗庐遮那于无相中示现明王时,诸佛菩萨不更现忿怒之身乎?故四方之如来现教令之身,降伏众魔也。然本誓各有不同,且常不随逐于行者。或降三世菩萨降伏天魔或三世之贪瞋痴,或军荼利降伏毗那耶迦之常随魔及人魔,或焰摩德迦降伏龙魔及诸怨敌,或金刚夜叉调伏众魔及无智者。不动明王,恒随行者,若天、若毗那夜迦、若鬼等所作之障碍,一时消灭。」
五大院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曼陀罗十三大院之第五,持明院之别名。以此处安置五大忿怒故也。中尊为般若菩萨,中尊之左边为降三世,次为不动,中尊之右边为大威德,次为胜三世。是与寻常之五大明王异。其中除军荼利与金刚药叉而加般若菩萨与胜三世。彼五大明王金,刚界五部之忿怒尊也,此五尊在胎藏界。胎藏界无宝部,故除军荼利,无羯磨部,故除金刚夜叉,以其馀三尊成胎藏界之三部,于此以中尊之般若菩萨为三部之总体而加之,以胜三世为降三世之别尊而加之,成为五忿怒。见秘藏记私钞一。
(术语)胎藏界曼陀罗十三大院之第五,持明院之别名。以此处安置五大忿怒故也。中尊为般若菩萨,中尊之左边为降三世,次为不动,中尊之右边为大威德,次为胜三世。是与寻常之五大明王异。其中除军荼利与金刚药叉而加般若菩萨与胜三世。彼五大明王金,刚界五部之忿怒尊也,此五尊在胎藏界。胎藏界无宝部,故除军荼利,无羯磨部,故除金刚夜叉,以其馀三尊成胎藏界之三部,于此以中尊之般若菩萨为三部之总体而加之,以胜三世为降三世之别尊而加之,成为五忿怒。见秘藏记私钞一。
五大尊一坛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若欲以五大尊同安一坛,则当准于仁王仪轨修之。彼文云:坛之中心,画十二辐轮,东边画五股金刚杵,南边画金刚宝,西边画金刚剑,北边画金刚牙。此上五事,即是五方菩萨手中所执之秘密契也。东南隅画三股金刚杵,西南隅画宝冠,西北隅画箜篌,东北隅画羯磨金刚杵,当四角之上置四贤瓶,金银铜瓷等。新瓦亦得。于可受一升已下之瓶,满盛水,插枝条之华,取四色绘,各长四尺,色为青黄赤绿,以次系于四瓶之顶。次于第三重之东门画金刚钩,南门画金刚索,西门画金刚锁,北门画金刚铃,东南角画香炉,西南角画荷叶,中画杂华,西北角画灯,东北角画涂香器,所画之杵等,皆有光焰,三重坛外有一重之界道云云。
(修法)若欲以五大尊同安一坛,则当准于仁王仪轨修之。彼文云:坛之中心,画十二辐轮,东边画五股金刚杵,南边画金刚宝,西边画金刚剑,北边画金刚牙。此上五事,即是五方菩萨手中所执之秘密契也。东南隅画三股金刚杵,西南隅画宝冠,西北隅画箜篌,东北隅画羯磨金刚杵,当四角之上置四贤瓶,金银铜瓷等。新瓦亦得。于可受一升已下之瓶,满盛水,插枝条之华,取四色绘,各长四尺,色为青黄赤绿,以次系于四瓶之顶。次于第三重之东门画金刚钩,南门画金刚索,西门画金刚锁,北门画金刚铃,东南角画香炉,西南角画荷叶,中画杂华,西北角画灯,东北角画涂香器,所画之杵等,皆有光焰,三重坛外有一重之界道云云。
五大尊总印明
【佛学大辞典】
(印相)印为外缚五股印,中为不动,大指为降三世,左头指为军荼梨,小指为大威德,右头指为金刚药叉。此印为五剑,中指作剑形,二头指真立,由中尊之剑出四方之剑,成四大明王。是深秘之释也。明为吽吽吽吽吽。见心舟七刀印田五。
(印相)印为外缚五股印,中为不动,大指为降三世,左头指为军荼梨,小指为大威德,右头指为金刚药叉。此印为五剑,中指作剑形,二头指真立,由中尊之剑出四方之剑,成四大明王。是深秘之释也。明为吽吽吽吽吽。见心舟七刀印田五。
五大尊根本印
【佛学大辞典】
(印明)交腕而作外缚五股印。或于左腕上置右腕,合手之脊而交中指,大指小指无名指各寄附而立之,是即莲华部之五股印也。或传曰:五大尊共通用剑印,又云用外五股印,诵慈救咒时,中坛之阿阇梨,中指作剑印而诵之也。见印田五。
(印明)交腕而作外缚五股印。或于左腕上置右腕,合手之脊而交中指,大指小指无名指各寄附而立之,是即莲华部之五股印也。或传曰:五大尊共通用剑印,又云用外五股印,诵慈救咒时,中坛之阿阇梨,中指作剑印而诵之也。见印田五。
五大尊配置
【佛学大辞典】
(修法)或不动(中),军荼梨(东),金刚药叉(北),降三世(军荼梨之东),大威德(金刚药叉之西),或不动(中),降三世(东),军荼梨(西),金刚药叉(降三世之东),大威德(军荼梨之西)立状不同。
(修法)或不动(中),军荼梨(东),金刚药叉(北),降三世(军荼梨之东),大威德(金刚药叉之西),或不动(中),降三世(东),军荼梨(西),金刚药叉(降三世之东),大威德(军荼梨之西)立状不同。
五佛顶尊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五顶轮王。自释迦如来顶上现出之五体如来也。(参见:佛顶尊)
(名数)又曰五顶轮王。自释迦如来顶上现出之五体如来也。(参见:佛顶尊)
五部尊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五种坛法。言五种之修法也:一息灾法,二增益法,三降伏法,四爱敬法,五钩召法。出补陀落会轨。(参见:坛法)
(名数)又曰五种坛法。言五种之修法也:一息灾法,二增益法,三降伏法,四爱敬法,五钩召法。出补陀落会轨。(参见: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