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逆意
(1).违背尊长的心意。 汉 贾谊 新书·数宁:“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矣,臣独曰未安;或者曰,天下已治矣,臣独曰未治。恐逆意触死罪。”
(2).指违背自己的心意。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一:“僕虽有志事学,亦不可遂……虽常以古书自磨濯,遇有逆意处,思有亲友讲説而不可见。”
(3).叛逆的心志。魏书·陆俟传:“反心逆意,既异餘犯,虽欲矜恕,未如之何。”
(4).预料。 清 唐甄 潜书·贞隐:“昔者 吕望 之未遇也,不逆意其得志于八十之年也。”
《漢語大詞典》:避道
旧时礼节,遇尊长于道,避退一旁,以示敬畏。后汉书·冯异传:“ 异 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輒引车避道。”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街司促 光祖 辈避道, 光祖 辈出语不逊。”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三》:“京师内臣,虽至贱者,路遇相君,亦扬鞭交臂,不肯避道。”
《國語辭典》:拜节(拜節)  拼音:bài jié
佳节时,亲友彼此来往道贺。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儒林外史》第五回:「新年不出去拜节,在家哽哽咽咽。」
《漢語大詞典》:拜趋(拜趨)
谓周旋侍奉于尊长左右。 元 萨都剌 《溪行中秋翫月》诗:“鲤鯽鲜大如江鱸,奉觴酌酒前拜趋。”
《國語辭典》:避讳(避諱)  拼音:bì huì
1.旧时为了表示尊敬,在言语或书写时,不说君主或尊长的名号,称为「避讳」。避讳的方法有缺笔、缺字、换字、改音等各种方式。
2.避免触犯忌讳。《淮南子。要略》:「言终始而不明天地四时,则不知所避讳。」《红楼梦》第三四回:「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生不如。」
《國語辭典》:拜年  拼音:bài nián
新年行礼庆贺的礼俗。新年期间,亲友往来,彼此登门道贺,称为「拜年」。《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我年纪老了,这天气冷,我不能亲自来替亲家拜年。」
《國語辭典》:上脸(上臉)  拼音:shàng liǎn
恃宠撒娇。《红楼梦》第四○回:「下作黄子!没乾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也作「上脸儿」。
《漢語大詞典》:礼顺(禮順)
谓以礼顺从尊长。孝经·广要道:“教民礼顺,莫善於悌。”史记·秦始皇本纪:“贵贱分明,男女礼顺。” 晋 张华 《晋宗亲会歌》:“族燕明礼顺,餟食序亲亲。”
分類:顺从尊长
《國語辭典》:钧谕(鈞諭)  拼音:jūn yù
书信、公文中对尊长所言的敬称。如:「遵奉钧谕」。
《國語辭典》:福安  拼音:fú ān
幸福安康。为书信中向尊长请安的用语。《董西厢》卷二:「四时无冻馁之忧,数口享福安之庆。」
《漢語大詞典》:参觐(參覲)
拜见尊长。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目老叟为小儿》:“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覲。”
分類:拜见尊长
《漢語大詞典》:出赐(出賜)
(1).支出,赐予。周礼·天官·职岁:“职岁掌邦之赋出,以贰官府都鄙之财,出赐之数,以待会计而考之。”
(2).谓出于尊长所赐。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小娘子供道:‘自从小年夫妻都无一个亲戚来往,即不知把柬帖儿来的是甚色样人。如今看要教侍儿吃甚罪名,皆出赐大尹笔下。’”
《漢語大詞典》:侍食
陪侍尊长进食。礼记·曲礼上:“侍食於长者,主人亲馈,则拜而食。”论语·乡党:“侍食於君,君祭先饭。” 清 方苞 《七思·伯姊》:“年过二十兮即为嫠,侍食重闈兮苦抑悲。”
《國語辭典》:貤封  拼音:yí fēng
置官赠爵。清制,文武官员以自己所应得的爵位名号,呈请改授与亲族尊长,称为「貤封」;若其人已死,则称为「貤赠」。《清会典事例。卷一四三。吏部一二七。封赠。貤封汇办》:「谕京员三品以上,例得自行奏请貤封,馀俱由该部查覈汇奏。」
《國語辭典》:应诺(應諾)  拼音:yìng nuò
答应、允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红楼梦》第六九回:「天文生应诺,写了殃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