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3,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击射
覆射
礼射
腾射
射垛
射流
射厅
射獐
神射
斜射
东射
要射
连射
逐射
中射
《漢語大詞典》:击射(擊射)
射击。 老舍 《四世同堂》九:“ 冠先生 在家,她能忍就忍,为是避免祸首的罪名;等他一出门,她的枪弹便击射出来。”
分類:射击
《漢語大詞典》:覆射
(1).即射覆。古时一种游戏。通常是置物于覆器之下,让人猜测。 宋 储泳 《祛疑说·覆射》:“覆射之法甚多,如覆命认钱之类,无非暗号;如左右多少之类,出於筭法,此不足道。”《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客言 輅 能覆射, 诸葛原 不信,暗取燕卵、蜂窠、蜘蛛三物分置三盆之中,令 輅 卜之。”
(2).借指猜测。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其所谓通经者,不过於覆射数字,明义者纔至於辨析章条。”参见“ 射覆 ”。
分類:猜测游戏
《國語辭典》:射覆  拼音:shè fù
原为一种猜物游戏。将物品藏在碗盆下,让人猜想,也用来占卜。《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后世作为一种酒令。在喝酒行令时,出题者先用诗文、成语或典故隐喻某事物,让猜谜者用另一种诗文、成语典故来揭开谜底。如果猜不出或猜错,及出题者误判,都要罚酒。
《漢語大詞典》:礼射(禮射)
上古礼仪之一。在一定的礼节要求下,依循乐声而射矢。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等。仪礼·乡射礼:“礼射不主皮,主皮之射者,胜者又射,不胜者降。” 郑玄 注:“礼射,谓以礼乐射也,大射,宾射、燕射是矣。”礼记·射义“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 唐 孔颖达 疏:“此一经明男子重射之义,以男子生三日射人以桑弧蓬矢者则有为射之志,故长大重之。桑弧、蓬矢者,取其质也,所以用六者,射天地四方也,所以礼射唯四矢者,示事有不用也。四矢者,象御四方之乱。”礼记·射义“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 唐 孔颖达 疏:“凡天子、诸侯及卿大夫礼射有三:一为大射,是将祭择士之射;二为宾射,诸侯来朝,天子入而与之射也,或诸侯相朝而与之射也;三为燕射,谓息燕而与之射。” 孙希旦 集解谓礼射有四:一曰大射,二曰宾射,三曰燕射,四曰乡射。见 孙希旦 礼记集解·射义题解。
《漢語大詞典》:腾射(騰射)
犹放射。 唐 唐扶 《使南海道长沙题道林岳麓寺》诗:“两祠物色採拾尽,壁间 杜甫 真少恩,晚来光彩更腾射,笔锋正健如可吞。”
分類:放射
《漢語大詞典》:射垛
(1).土筑的箭靶。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汴京宫殿》:“禁中锦庄前有射垛, 太祖 始受禪即暂坐於此。”
(2).山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直隶·真定府》:“ 射垛山 在县东南六十里。志云: 秦 王翦 伐 赵 ,下 井陘 ,尝射垛於此。”
分類:山名箭靶
《国语辞典》:射流  拼音:shè liú
喷出成束状的流体。如水从水管中喷出所形成的射流。
《韵府拾遗 青韵》:射厅(射厅)
西湖志馀乾道三年三月车驾又至射厅看百戏依例宣赐
《韵府拾遗 阳韵》:射獐(射獐)
异苑刘幡射得一獐剖腹藏以草塞之蹶然起走幡从而拔塞须臾复倒如此三焉幡密求此种类治伤痍愈多
《漢語大詞典》:神射
谓射艺精湛神奇。晋书·刘曜载记:“﹝ 刘曜 ﹞雄武过人,铁厚一寸,射而洞之,于时号为神射。尤好兵书,略皆闇诵。”
《國語辭典》:斜射  拼音:xié shè
光线不直接照射到物体,称为「斜射」。
《骈字类编》:东射(东射)
唐 白居易 和荅诗十首 其八 荅箭镞 何不向东射,东海有长鲸。
《漢語大詞典》:要射
追逐;逐取。北史·隋房陵王勇传:“前吏部侍郎 萧子宝 ,往居省阁,旧非宫臣,进画姦谋,要射荣利。”
分類:追逐
《国语辞典》:连射(连射)  拼音:lián shè
连续射击。如:「自动步枪一分钟可连射九十到一百发子弹。」
分类:连续射击
《漢語大詞典》:逐射
(1).赌赛,竞赛时下赌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田忌 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张守节 正义:“随逐而射赌千金。”
(2).谓飞骑相追逐并射箭。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喜起庆隆二舞:“又於庭外丹陛间,作虎豹异兽形,扮八大人骑禺马作逐射状,颇沿古人儺礼之意。”
《漢語大詞典》:中射
亦称“ 中射士 ”。 古官名。宫廷中的侍卫官。战国策·楚策四:“有献不死之药於 荆王 者,謁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韩非子·十过:“中射士諫曰:‘合诸侯,不可无礼。’” 陈奇猷 集释引 孙诒让 曰:“中射者,射人之给事宫内者,犹涓人之在内者谓之中涓,庶子之在内者谓之中庶子矣。”一説,侍御的近臣。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韩非一》:“ 吴北江 先生谓‘射’乃‘榭’之借字。”参见“ 中谢 ”。
《漢語大詞典》:中谢(中謝)
(1).官名。古代王侯的侍御近臣。吕氏春秋·去宥:“有中谢佐制者,为 昭釐 谓 威王 曰:‘国人皆曰,王乃 沈尹华 之弟子也。’” 高诱 注:“中谢,官名也。佐王制法制也。”史记·张仪列传:“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 司马贞 索隐:“盖谓侍御之官。”
(2).臣僚受职或受赏后入朝谢恩。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宣宗 ﹞御笔曰:‘ 醴泉 县令 李君奭 可为 怀州 刺史。人莫测也。’ 君奭 中谢,上諭其事。”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甲辰,以 悰 同平章事,兼度支、盐铁转运使。及 悰 中谢,上劳之。” 胡三省 注:“既受命入谢,谓之中谢。”
(3).古代臣子上谢表,例有“诚惶诚恐,顿首死罪”一类的套语,表示谦恭。后人编印文集往往从略,而旁注“中谢”二字。文选·羊祜〈让开府表〉:“夙夜战慄,以荣受忧。中谢。” 李善 注:“中谢,言臣诚惶诚恐,顿首死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中谢中贺:“今臣僚上表,所称诚惶诚恐及诚欢诚喜、顿首、稽首者,谓之中谢、中贺。自 唐 以来,其体如此。盖臣某以下,亦略敍数语,便入此句,然后敷陈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