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下一页
乙毗射匮可汗
阿史那弥射( 平壤县伯 )
郑仆射
牛僧孺(字 思黯 别称 奇章侯 文简、文贞 行第 二 奇章郡公 )
杨凝式(字 景度 号 虚白、癸巳子、希维居士、癸巳人、杨虚白、关西老农 世称 杨少师、杨风子 )
杨勋(号 杨仆射 )
冯延巳( 冯延嗣、延嗣 字 正中 别称 冯延己 忠肃 )
任鹄(字 射己 )
曾公亮(字 明仲 宣靖 鲁国公 )
王安石(世称 王荆公、拗相公 荆公、荆国公、舒国公、舒王 别称 獾郎 字 介甫 号 半山 文 )
吕颐浩( 成国公 字 元直 忠穆 )
廉布(字 宣仲 号 射泽老农 )
陈康伯(字 长卿 文恭、文正 福国公、鲁国公 )
吴承恩(字 汝忠 号 射阳山人 )
其它辞典(续上)
射匮可汗( 阿史那 )乙毗射匮可汗
阿史那弥射( 平壤县伯 )
郑仆射
牛僧孺(字 思黯 别称 奇章侯 文简、文贞 行第 二 奇章郡公 )
杨凝式(字 景度 号 虚白、癸巳子、希维居士、癸巳人、杨虚白、关西老农 世称 杨少师、杨风子 )
杨勋(号 杨仆射 )
冯延巳( 冯延嗣、延嗣 字 正中 别称 冯延己 忠肃 )
任鹄(字 射己 )
曾公亮(字 明仲 宣靖 鲁国公 )
王安石(世称 王荆公、拗相公 荆公、荆国公、舒国公、舒王 别称 獾郎 字 介甫 号 半山 文 )
吕颐浩( 成国公 字 元直 忠穆 )
廉布(字 宣仲 号 射泽老农 )
陈康伯(字 长卿 文恭、文正 福国公、鲁国公 )
吴承恩(字 汝忠 号 射阳山人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5 【介绍】: 唐时西突厥首领。姓阿史那。步迦可汗孙。初事处罗可汗,居碎叶以西。后自立,开拓土宇,东至金山,西至海,自玉门以西诸国皆役属之。遂与东突厥为敌,建庭于龟兹北三弥山裕尔都斯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西突厥首领。贺咄乙毗可汗子。射匮于太宗贞观十五年为唐所立,乃逐咄陆可汗于吐火罗。以礼送还为咄陆可汗所囚之唐使者,且献方物请婚。诏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波、葱岭五国为聘礼。及太宗崩,阿史那贺鲁叛,射匮部落为其所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2 【介绍】: 唐时西突厥首领。世统十姓部落,为莫贺咄叶护。太宗贞观六年,与族兄阿史那步真有隙,率所部入朝,授右监门卫大将军。从征高丽有功,封平壤县伯。高宗显庆二年,转右武卫大将军,从讨平阿史那贺鲁,册立为兴昔亡可汗,兼昆陵都护,分押五咄陆部落。龙朔二年,与步真同从苏海政讨龟兹,步真诬其谋反,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9—847 【介绍】: 唐安定鹑觚人,字思黯。德宗贞元进士。宪宗元和三年,因对策条指失政,为李吉甫所斥,久不得叙用。至穆宗时累官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官武昌军节度使。文宗大和四年还朝,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与李宗闵相结,排斥李德裕等,史称“牛李党争”。后出为淮南、山南东道节度使。武宗即位,李德裕为相,僧孺被贬居散地。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卒谥文简。有《玄怪录》。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0—848 字思黯,排行二,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川北),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15岁至长安习业。德宗贞元十九年(803)韦执谊命刘禹锡、柳宗元至樊乡造访,由是知名。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宪宗元和三年(808)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因条指失政,为宰相李吉甫所忌,授伊阙尉。后牛僧孺与李宗闵朋党相结,排斥李吉甫之子李德裕,史称“牛李党争”。穆宗长庆元年(821)拜户部侍郎,次年以本官同平章事,敬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封奇章郡公,后历武昌节度使、太子少师等职。武宗会昌四年(844)贬循州长史,卒于洛阳,谥文贞。生平见杜牧《牛僧孺墓志铭》及《旧唐书》、《新唐书》本传。著有传奇集《玄怪录》。《全唐诗》存诗4首,残句9。《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1首,残句2。唐诗汇评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贞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元和三年(808)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对策第一,授伊阙尉。以对策直言时政,久不调。后除河南尉,迁监察御史,历礼部、考功员外郎、库部郎中知制诰、御史中丞、户部侍郎。长庆三年拜相。宝历初,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大和四年,复相;六年,出镇淮南。开成二年,为东都留守,征拜左仆射,复出镇襄州,累进司徒。会昌中,李德裕用事,罢为太子少师,复留守东都。三贬为循州长史。宣宗即位,量移衡、汝二州长史,复迁太子少师。卒。僧孺与令狐楚、李宗闵交厚,史称“牛党”,与李德裕党交恶,史称“牛李党争”。著有《玄怪录》(一作《幽怪录》)十卷,今存炙本。《全唐诗》存诗四首。黄鹤楼志·人物篇
牛僧孺(779~847) 唐代官员、学者。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或作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贞元二十一年(805)进士。累官户部侍郎、武昌军(今湖北武昌)节度使、淮南节度使、东都留守、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襄阳)节度使、户部尚书,穆宗至武宗时曾四次出任宰相。是历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中的牛党领袖。曾撰《玄怪录》传奇十卷,鲁迅论曰:“造传奇之文,荟萃于一集者,唐代多有,而煊赫者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牛僧孺在湖北任职六年,颇有政声。曾耗时五年改建鄂州城垣,使黄鹤楼成为了独立的景观建筑。蛇山上有“奇章亭”,即为纪念卒后被追封为奇章郡公的牛僧孺而建。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二
僧孺字思黯。隋仆射奇章公宏之裔。第进士。元和初登贤良方正制科。长庆三年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敬宗立。加中书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封奇章郡公。罢为武昌节度使。文宗立。复以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加门下侍郎。出为淮南节度使。召拜左仆射。武宗朝进太子太傅。贬循州长史。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卒年六十九。赠太尉。谥曰文简。
作品评论
唐摭言
奇章公始举进士,致琴书于灞浐间,先以所业谒韩文公、皇甫员外……二公披卷,卷首有《说乐》一章,未阅其词,遽曰:“斯高文,且以拍板为什么?”对曰:“谓之乐句。”二公相顾大喜曰:“斯高文必矣!”……复诲之曰;“某日可游青龙寺,薄暮而归。”二公其口联镳至彼,因署其门曰:“韩愈、皇甫湜同谒几官前辈,不遇。”翌日,辇毂名士,咸往观焉,奇章之名由是赫然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3—954 【介绍】: 五代时华阴人,字景度,号虚白、癸巳子、希维居士等。杨涉子。幼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唐天祐进士,授秘书郎,直史馆。后历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官至太子太保,人称杨少师。以心疾致仕。长于歌诗,善于笔札,尤工行草,得欧阳询、颜真卿笔法。洛川寺观蓝墙粉壁上,题纪殆遍,时人以其纵诞,有杨疯子之号。有《步虚词》等。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3—954 字景度,自号癸巳人、杨虚白、希维居士、关西老农。性狂傲纵诞,人称杨风子。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哀帝天祐二年(905)登进士第,释褐度支巡官,迁秘书郎。后梁开平时,任殿中侍御史,礼部、考功两员外郎。后唐时,累迁中书舍人,历右散骑常侍,工、礼、户、兵四部侍郎。又历仕后晋、后汉、后周三朝。显德元年(954),任左仆射、太子太保。是年冬卒。生平见《五代史补》卷一,新、旧《五代史》本传,《宣和书谱》卷一九。凝式博览经籍,能文工书,大为时辈所推。尤长于歌诗,遇山水胜景则流连赏咏。诗“多杂以诙谐”(《旧五代史》本传)。“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句,人称“清丽可喜”。《全唐诗》存诗4首、断句3,《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八
凝式字景度。华阴人。昭宗朝举进士。再迁秘书郎。梁开平中累迁考功员外郎。后唐同光初历给事中史馆修撰。明宗即位。拜中书舍人。长兴中历右常侍工户二部侍郎。清泰初迁兵部侍郎。晋天福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开运中除太子少保。分司于洛。汉乾祐中历少傅少师。周广顺中以右仆射致仕。显德初改左仆射。又改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十五。赠太子太傅。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3或904—960 【介绍】: 名或作延嗣。五代时广陵人,字正中。冯令頵子。仕南唐。初入李昪元帅府,授秘书郎。李璟时累官左仆射同平章事。相传与弟延鲁交结魏岑、陈觉、查文徽,侵损时政,时人谓之五鬼。此说或过,然居相实不称职。工诗,尤以词名。璟尝因曲宴内殿,从容谓:“‘吹皱一池春水,何干卿事?”延巳对曰:“安得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笛寒’,特高妙也。”卒谥忠肃。有《阳春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3?—960 一作延嗣,字正中。巳或作己,误。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烈祖时,累迁驾部郎中、元帅府掌书记。中主保大元年(943)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次年,任翰林学士承旨。四年,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后以伐闽兵败,罢为太子少傅,出为昭武军节度使。十年,拜左仆射,同平章事。建隆元年(960),官终太子太傅,谥忠肃。生平见马令及陆游《南唐书》、《十国春秋》本传。今人夏承焘有《冯正中年谱》。延巳有辞学,多伎艺,工诗,尤擅词,乃五代最著名词人之一。王国维评其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人间词话》)。今有《阳春集》传世,其中混有温庭筠、韦庄、欧阳修、李煜诸人词。《全唐诗》存词78首,诗1首,断句1联。《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词3首,诗断句1联。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六
延巳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人。仕南唐。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除昭武昭义军节度使。周师入。改太子太傅。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谥忠肃。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射己,五代末至宋初在世。有学问,不仕。在衡山与廖融、王正己等为友,有诗酬唱。《诗话总龟》卷一〇引《雅言杂载》、卷一五引《雅言系述》存其事迹,并录诗2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全唐诗续补遗
鹄,字射躬己,湘阴人,富有学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9—1078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明仲。曾会子。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知会稽县,立斗门,泄镜湖水,民受其利。历知制诰、翰林学士、判三班院。出知郑州,有能声。嘉祐初,擢参知政事,除枢密使。六年,拜同平章事。神宗即位,加尚书左仆射。曾荐王安石可大用,后又暗助其变法。熙宁三年,罢相。次年,判永兴军,旋以太傅致仕。卒谥宣靖。尝与丁度编《武经总要》。全宋诗
曾公亮(九九九~一○七八),字明仲,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知会稽县。累迁知制诰兼史馆修撰,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嘉祐元年(一○五六),除给事中、参知政事。五年,除枢密副使,兼群牧制置使。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英宗即位,依旧执政。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进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三年,以老避位。六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谥宣靖。有文集三十卷,《元日唱和诗》一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二《曾太师公亮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五四八
曾公亮(九九九——一○七八),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曾会之子。天圣二年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后擢知制诰兼史馆修撰,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以端明殿学士出知郑州,复入知开封府,迁给事中、参知政事,加礼部侍郎,除枢密使。嘉祐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神宗时累封鲁国公。熙宁三年以年老辞相位,拜司空兼侍中,判永兴军。元丰元年卒于京师,年八十,谥宣靖,尝奉敕撰《武经总要》四十卷(存)。见曾肇《曾太师公亮行状》(《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二),《宋史》卷三一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8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王益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七年,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于民,严整保伍,治绩卓著。历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培养人才,未被采纳。迁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与神宗意合,乃设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整军,力谋富国强兵。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举、学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强烈反对,罢相,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元丰三年,封荆国公。卒谥文。提倡新学,曾与子雱及吕惠卿重释《诗》、《书》、《周官》,为《三经新义》;又撰《字说》,文字训诂亦多与前人不同。主历史变化之说,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风格雄健峭拔,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老子注》辑本。全宋诗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为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为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为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为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文。著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著《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为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为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證,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为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为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词学图录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全宋文·卷一三六三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进士及第,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朝历官至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起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法遭保守势力强烈反对,七年,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次年封舒国公,元丰三年改封荆国公。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绍圣中,谥曰文。崇宁三年,追封舒王。安石善属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百卷传世。另著有《三经新义》(已佚,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字说》等。《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39 【介绍】: 宋沧州乐陵人,徙齐州,字元直。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徽宗时累官河北都转运使。高宗即位,除知扬州,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兵变,与张浚倡议勤王。拜右相,进航海避金兵之策,寻罢相。绍兴元年复任左相,力倾秦桧,罢桧右相,遂独秉政,屡请兴师复中原。然挟私用人,排斥李纲、赵鼎等主战派。曾立江、浙、湖南诸路月椿钱,大为东南患。卒谥忠穆。有《忠穆集》。全宋诗
吕颐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世居沧州乐陵(今山东乐陵西南),五世祖官于齐州,遂为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历成安尉,密州司户参军,邠州教授。徽宗宣和末燕山之役,以转输功累官河北都转运使。以病辞,提举崇福宫。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起知扬州。三年,金人犯扬州,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改江南东路安抚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未几,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一、二二)。四年,罢充醴泉观使,旋为建康府路安抚大使,兼知池州(同上书卷三二、三四)。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宣抚淮南,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同上书卷四四、四九)。三年罢,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同上书卷六八)。五年,为荆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同上书卷九四)。六年十二月,改两浙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同上书卷一○七)。八年,因疾充醴泉观使(同上书卷一一八)。九年卒,年六十九。赠秦国公,谥忠穆。有《忠穆集》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景定建康志》卷四八、《宋史》卷三六二有传。 吕颐浩诗,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他书,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全宋文·卷三○四二
吕颐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齐州(治今山东济南)人。绍圣元年进士,历密州司户参军、邠州教授、宗子博士、太府少卿、河北转运副使、都转运使。高宗即位,除知扬州。建炎三年,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江宁府。苗傅等为逆,浩率兵勤王,擢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以与赵鼎不协,罢为醴泉观使。寻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平李成、张琪之乱。绍兴元年拜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开府镇江。三年,为侍御史辛炳等所劾,罢相,提举洞霄宫。五年知潭州,八年知建康。九年卒,年六十九,后谥曰忠穆。著有《忠穆集》、《吕忠穆公奏议》。见《宋史》卷三六二本传,《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一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楚州山阳人,字宣仲,号射泽老农。登进士。高宗绍兴九年授处州录事参军,官至武学博士。以连贵姻坐累,被废终身。后居绍兴,专意于绘事。工画山水及林石,学苏轼几登堂。全宋诗
廉布(一○九二~?),字宣仲,号射泽老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徽宗宣和初进士,为画学博士(《剡录》卷七)。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为处州录事参军(《乾道四明图经》卷一○《修朝宗石碶记》)。因张邦昌婿故,不得任用。后居绍兴。工山水,尤工枯木竹石。有《清尊录》传世。事见《投辖录》(参见《宋史》卷三七○《吕祉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三)、《画继》卷三、《图绘宝鉴》卷四。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四二三○
廉布(一○九二——?),字宣仲,自号射泽老农,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少年登进士第,张邦昌以女妻之,宣和间为太学博士。绍兴九年以左从政郎授处州录事参军,十八年为左从事郎,以张邦昌故,坐废终身。后居绍兴,专意于绘事,善山水枯木丛竹,取法东坡,几于升堂。著有《清尊录》一卷(存)。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五七,《渭南文集》卷一四《容斋燕集诗序》,《画继》卷三,《图绘宝鉴》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65 【介绍】: 宋信州弋阳人,字长卿。徽宗宣和三年进士。高宗绍兴中累除参知政事,拜右相,迁左相。三十一年,金兵至庐州,朝臣遣家预避,独康伯迎眷属入浙,并奏请高宗亲征。虞允文寻大败金兵于采石。孝宗即位,兼枢密使,以病请去位。次年金兵复南犯,再任左相兼枢密使。卒谥文恭,后改谥文正。全宋诗
陈康伯(一○九七~一一六五),字长卿,弋阳(今属江西)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授长洲主簿。高宗建炎末召为敕令所删定官,通判衢州。绍兴五年(一一三五),除太常博士。八年,为枢密院计议官。十三年,迁军器监。出知泉、汉州。二十七年,权吏部尚书,寻拜参知政事。二十九年,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孝宗即位,兼枢密使。乾道元年卒,年六十九,赠太师,谥文恭,后改谥文正。有《陈文正公文集》三十卷。事见本集卷七刘珙《陈鲁国文恭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四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四一四二
陈康伯(一○九七——一一六五),字长卿,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人。宣和三年登上舍第。累迁太学正。建炎中通判衢州。绍兴中,为户部、司勋郎中,知泉州,三奉祠,垂十年。秦桧死,除吏部侍郎,兼礼、户、刑部,迁吏部尚书。二十八年九月,除参知政事。二十九年九月,为右仆射。三十一年三月,进左仆射。金人败盟南侵,康伯主战。孝宗即位,命兼枢密使。隆兴改元,乞退,出判信州,进封福国公,又判绍兴府。二年十一月,再拜左仆射兼枢密使,进封鲁国公。乾道元年卒,年六十九,谥文恭,庆元中改谥文正。著有《葛溪集》三十卷。见《宋史》卷三八四本传、《宋史·艺文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0?—1582? 【介绍】: 明小说家。山阳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耻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归,专意著述。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善谐谑,晚年作《西游记》,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另有《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等。词学图录
吴承恩(1500-1582)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西游记》作者。其诗清而不薄,澹而能隽。又工散曲,能词。有《射阳先生存稿》,词在集中。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汝忠,淮安山阳人。仕长兴县丞有射阳存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