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房邺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八百十九
邺字正封。临淄人。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初唐诗人。曾任益州九陇尉,又任栎阳尉。善嘲谑,曾用《千字文》语作诗嘲谑患眼病及鼻塞之矮客人。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二四九、卷二五六。《全唐诗》存诗1首。
僧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永嘉人,俗姓吴,字登封。多作古调诗,长于草隶。闻陆希声谪宦豫章,往谒之,授五指拔镫诀,书体遒健。昭宗召对,于御榻前作书,赐紫方袍。后谒韩建,荐号曰广利。归故乡,谒钱镠,以客礼延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吴氏。怀安人。中年以白衣行头陀。后依州之清净寺恒法师。落发受具。始习惟识论。或讥以滞于名相。遽发愤造武当山。见秀大师疑情冰泮。思养圣胎。遂辞往蒲津安峰山。木食涧饮。禁足十年。属州牧卫建安国寺迎请居之。毳侣竞奔。蔚然繁盛。牧问曰。某今日如何。答曰日从濛汜出。照树常无影。封来往中条山二十年。得其道者。不可胜纪。既示灭。门人塔于州北之三十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人,字正封。博学工诗,与萧颖士、刘长卿游。玄宗时为河南令。官至秘书监。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士经,一字正封,排行九,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天宝中,为河南令(刘长卿《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韦十七造赴任郑县就便觐省》),后为太子詹事。贞元五年(789),以秘书监致仕。韦建“中明外纯”(李华《三贤论》)。生平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二、《唐会要》卷六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唐诗纪事》卷二四。建与萧颖士、刘长卿、高适等人交游,与萧颖士最为友善。《全唐诗》存诗2首。
唐诗汇评
韦建,生卒年不详,字正封,一字士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官河南令,与萧颖士交厚。贞元初,官至太子詹事。五年,授秘书监致仕。《全唐诗》存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许州阳翟人。郭孝恪子。历迁左豹韬卫将军。高宗咸亨初,副薛仁贵征吐蕃,战大非川,败绩,贷死为民。
封思业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渤海人。武周久视元年为殿中侍御史,随军讨阿悉吉薄露之叛,初为所败,后引西突厥兵,诱薄露而斩之。历官户部郎中。中宗神龙二年,为幽州都督,终于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剪发齐眉,衣布袋,居天台山国清寺。昼则春米供僧,夜则扃房吟咏,或骑虎巡廊唱道。人或借问,只对“随时”而已,更无他语。后独入五台山巡礼,回天台山示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封干。天台山国清寺僧。身长7尺余,常衣布裘,剪发齐眉。人问其佛理,仅对以“随时”二字,别无他语。传曾骑虎入松门,口诵《唱道歌》,众僧见而惊畏。喜执役舂谷,以应斋炊。曾至五台山巡礼。及其卒后,传云有人于玄宗先天间见其在长安行化。《宋高僧传》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二七有传。《全唐诗》存诗2首,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證》卷二〇以为宋人所依托。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居天台山国清寺。身长七尺馀。剪发齐眉。拥布裘。寒暑不易。日事舂给众。或咨其佛法。则以随时二字对之。间骑一虎往来松径间。夜每唱歌其院达旦。僧俗知敬。久之。示灭于寺。先天中。京兆闾立胤。将之官天台。忽患头疾。庸医莫能效。无何而封干称自天台来谒。且求治其疾。即汲水盈净器噀之。疾良已。胤大喜。因引与坐深语。遍访天台人物之可见者。曰。使君他日。当无忘文殊普贤也。胤诘其为谁。则曰寒山拾得耳。夫二人。素隶国清寺。至则但于国清求之而已。然尤不可以貌得也。胤既视事。因造寺如所约。时寺僧道翘。以知事接待。胤先从问封干师所在处。而虎迹满藏后旧院。见寒拾方共执爨。灶下相顾大噱。胤亟拜之。则咄曰。弥陀不识。礼我何为。又曰。封干饶舌封干饶舌。遂𢹂手竟趋出 寒山子。始不知其何来。貌癯瘁。桦冠木屐。疏布襦裤。隐迹始丰县之寒岩。世因以寒山名之。发言有理趣。辞句俊伟。非学者所企及。闾丘尝躬以汤药衣服遗之。而寒山遽喝岩石使裂。入其中。且入连咄曰。贼贼。又曰。报汝诸人。各自努力。既入而石合无痕罅。闾丘命道翘录其诗。树叶崖石屋壁上得。凡三百馀首。集之以传至今云 拾得者。以拾得而名也。昔封干师游赤城。闻儿啼道旁。而抱以归。委灵熠视养焉。稍长。职上堂中圣僧供。顾日坐案上啖其供。复谇骂圣僧小果。或以告灵熠。熠遣上供伽蓝神祠。以屈辱之。而乌鸢啄神祠供。拾得则杖其神曰。汝力不能护所食。而能护伽蓝乎。是夕神见梦于寺僧曰。拾得打我奈何。明日众僧语所梦。人人同。莫不叹异。于是诣县廷投牒言状。县申州。州符寺。宜称贤士。而拾得贤士。由是闻天下。然身未尝去国清。尤友善寒山子。每斋馀涤器。则漉蔬滓纳竹筒中。以俟寒山之至。而负以去。或混樵牧放旷自乐。一日僧布萨。忽骑牛闯门入。首座诃之。遂对群牛立阶下。次第以名呼寺僧之已亡者。苟呼一名。则一牛辄应声。过立其侧。尽过其牛乃已。众惭惧。后以闾丘故走避。终不知其所在焉。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封干师者。本居天台山国清寺也。剪发齐眉布裘拥质。身量可七尺馀。人或借问。止对曰随时二字而已更无他语。乐独舂谷。役同城旦。应副斋炊。尝乘虎直入松门。众僧惊惧。口唱唱道歌。时众方皆崇重。及终后于先天年中在京兆行化。非恒人之常调。士庶见之无不倾礼。以其蹑万回师之后。微亦相类。风狂之相过之。言则多中。先是国清寺僧厨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曰拾得。多于僧厨执爨。爨讫二人晤语。潜听者多不体解。亦甚颠狂糺合相亲。盖同类相求耳。时闾丘胤出牧丹丘。将议巾车。苦头疼羌甚。医工寡效。邂逅干造云。某自天台来谒使君。且告之患。干曰。君何虑乎。便索净器吮水喷之。斯须觉体中颇佳。闾丘异之。乃请干一言定此行之吉凶。曰到任记谒文殊。闾丘曰。此菩萨何在。曰国清寺厨执爨洗器者是。及入山寺。问曰。此寺曾有封干禅师。曰有。院在何所。寒山拾得复是何人。时僧道翘对曰。封干旧院即经藏后。今阒无人。止有虎豹。时来此哮吼耳。寒拾二人见在僧厨执役。闾丘入干房。唯见虎迹纵横。又问干在此有何行业。曰唯事舂谷供僧粥食。夜则唱歌讽诵不辍。如是再三叹嗟。乃入厨见二人烧柴木有围炉之状。闾丘拜之。二人连声咄吒。后执闾丘手亵之若婴孺呵呵不已。行曰封干饶舌。自此二人相携手出松门。更不复入寺焉。干又尝入五台巡礼。逢一老翁。问曰。莫是文殊否。翁曰。岂可有二文殊。干礼之未起。恍然失之。 次有木𣹟师者。多游京邑市廛间。亦类封干。人莫轻测。封丰二字出没不同。韦述吏官作封疆之封。闾丘序三贤作丰稔之丰。未知孰是。 系曰。按封干先天中游遨京室。知闾丘寒山拾得俱睿宗朝人也。奈何宣师高僧传中闾丘武臣也。是唐初人。闾丘序记三人不言年代使人闷焉。复赐绯乃文资也。夫如是乃有二同姓名闾丘也。又大沩祐公于宪宗朝遇寒山子指其泐潭。仍逢拾得于国清。知三人是唐季叶时犹存。夫封干也天台没而京兆出。寒拾也先天在而元和逢。为年寿弥长耶。为隐显不恒耶。易象有之。小狐汔济。其此之谓乎。
神僧传·卷第六
释丰干师者。本居天台国清寺。剪发齐眉布裘拥质。身量可七尺馀。人或借问。止对曰。随时二字而已。更无他语。乐独舂谷。役同城旦。应副斋炊。尝乘虎直入松门。众僧惊惧口唱唱道歌。与拾得寒山子二人相得欢甚。丰干出云游。适闾丘胤出守台州欲之官。俄病头风召名医莫差。丰干偶至其家。自谓善疗此疾。闾丘闻而见之。师持净水噀之须臾祛殄。因是大加敬焉。问所从来。曰天台国清。曰彼有贤达否。曰寒山文殊拾得普贤。当就见之。闾丘至任。三日后即到寺。问曰。此寺曾有丰干禅师否。曰有。院在何所。寒山拾得复是何人。时僧道翘对曰。丰干旧院即经藏后。今阒无人止有虎豹。时来此哮吼耳。寒山拾得二人见在僧厨执役。闾丘入干房唯见虎迹纵横。又问干在此有何行业。曰唯事舂谷供僧粥食。夜则唱歌讽诵不辍。如是再三嗟叹。乃入厨见二人拜之。二人起走曰。丰干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何为。遂携手出松门。更不复入寺焉。丰干后不知所终。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剪发齐眉。布裘拥质。人或问止。对曰。随时二字而已。更无他语。尝乘虎直入松门。众僧惊惧。口唱道歌。众皆宗重。后于先天年中。在京兆行化。相类风狂。言则多中。先是国清寺僧厨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曰拾得。多于僧厨执爨。爨讫。二人晤语。潜听者多不体解。时闾丘胤。出牧丹丘。将议巾车。苦头疼。医工寡效。干造云。某自天台来。谒使君。丘告之患。干曰。君何虑乎。便索净器。咒水喷之。斯须觉体中颇佳。闾丘异之。乃请干一言。定此行吉凶干曰。到任记谒文殊。闾丘曰。此菩萨何在。曰国清寺厨。执㸑洗器者是。及入山寺。问曰。此寺曾有丰干禅师。曰有。院在何所。寒山拾得复是何人。时僧道翘对曰。丰干旧院。即经藏后。今阒无人。止有虎豹时来此哮吼耳。寒拾二人。见在僧厨执役。闾丘入干房。唯见虎迹纵横。又问。干在此有何行业。曰唯事舂谷。供僧粥食。夜则唱歌讽诵不辍。如是再三叹嗟。乃入厨。见二人烧柴木。有围炉之状。闾丘拜之。二人连声咄吒。后执闾丘手亵之。若嘤孺呵呵不已。行曰。丰干饶舌。自此二人相携手出松门。更不复入寺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渤海人。中宗时为大乐丞。睿宗先天末为右补阙。中书舍人崔沔荐其自代。玄宗时官至吏部侍郎。又曾任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等职。
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二
希颜。睿宗朝官右乐丞。开元中历侍御史内供奉。迁户部员外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 【介绍】: 唐蒲州猗氏人。少孤贫,貌丑脚跛。年三十未有名,乃投于高仙芝部下。会高军破达奚诸部,常清潜作捷布,具记克敌谋略,由是知名。积功至范阳节度副大使。玄宗天宝末赴东都拒安禄山,在武牢等地屡败,失东都,与仙芝退守潼关。宦官监军边令诚诬二人无故弃地,玄宗命并斩于军。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
常清。蒲州猗氏人。为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判官。累以军功授镇将果毅折冲。天宝十一载擢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持节充安西四镇节度经略支度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十四载为范阳节度使。募兵讨安禄山。兵败奔陕郡。削官爵。白衣从仙芝军效力。与监军边令诚不协。奏其逗挠。诛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784 【介绍】: 唐琅邪临沂人,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颜师古五世从孙。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又擢制科。累擢武部员外郎。为杨国忠所挤,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叛,约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等起兵抵抗,响应者众,共推为盟主,兵至二十万。肃宗立,为河北招讨使。诸郡复陷,间道奔凤翔,累除御史大夫,出为冯翊太守。以直不容,屡贬官。历迁尚书右丞、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卢杞恶之,会李希烈叛,命往劝谕,遂为希烈缢死。谥文忠。工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创为“颜体”。有集及《韵海镜源》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9—784 字清臣,排行十三,京兆(今陕西长安)人。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进士及第,天宝元年(742)中文词秀逸科,历仕秘书省校书郎、醴泉尉、监察御史。八载迁殿中侍御史,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乱起,起义兵抵抗。肃宗至德元载(756)拜宪部尚书、御史大夫,出为同、蒲、饶、升州刺史。代宗广德二年(764)迁刑部尚书,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大历三年(768)出为抚州刺史。八年至十二年移刺湖州,召集32位文人修撰韵编类书《韵海镜源》,并形成一个多达95人之联唱诗人群,其唱和作品结集为《吴兴集》10卷。十二年召为刑部侍郎,德宗建中三年(782)改太子太师,充淮宁军宣慰使。兴元元年(784)为李希烈所害,谥文忠。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令狐峘《颜真卿墓志铭》、殷亮《颜鲁公行状》。宋留元刚有《颜鲁公年谱》。工诗善文,又为杰出书法家,著述甚富,多佚。今传《颜鲁公集》15卷,为留元刚所辑。《全唐诗》存诗1卷,另收其所参与联句诗21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联句1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734),登进士第,又登拔萃科及文词秀逸科,调醴泉尉,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宰相杨国忠恶之,出为平原大守。起兵抗安史叛军,诏拜户部侍郎。肃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德二载(757)为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军国事知无不言,为宰相所忌,出为冯翊太守,累贬至蓬州长史。代宗立,除尚书左丞,寻除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鲁国公。与元载不合,贬峡州别驾,迁抚、湖二州刺史。德宗立,改大子少师。时李希烈叛,受命往劝谕,被拘,不屈被害。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世称“颜体”。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又《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各十卷,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十五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历仕玄、肃、代诸朝,封鲁国公。李希烈陷汝州,卢杞奏遣真卿往谕,拘胁累岁,不屈而死。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六
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人。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累官武部员外郎。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加户部侍郎。肃宗幸灵武。授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访招讨使。代宗朝封鲁郡公。为刑部尚书。加改太子太师。卢恶之。奏使谕李希烈。希烈胁之。不屈。遂缢杀之。年七十七。赠司徒。谥曰文忠。

作品评论

《唐诗品》
鲁公情欣所遇,悉综古调,颇尚格气,不事弥文。虽有一二近体,不过游戏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载不及百篇,大都守吴兴时,与皎僧、陆处士之流结思岩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旷世之情,优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时色相。
封利建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二
利建。天宝十三载柘城县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人。于汪子。肃宗时,自补阙充翰林学士。迁礼部员外郎。改国子司业。代宗广德元年,吐蕃入京师,逼其草伪制。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一
可封。洛阳人。安州司功元范孙。官国子司业。
封演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渤海蓨人。玄宗天宝末第进士。代宗大历中官邢州刺史。德宗贞元中历检校尚书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有《古今年号录》、《封氏闻见记》等。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
演。天宝中为太学生。大历中官邢州刺史。贞元中历检校尚书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5—800 【介绍】: 唐邓州南阳人,客居兖州,字本立。代宗大历时任大理评事。马燧为三城镇遏使、河东节度使,辟建封为判官。进侍御史。德宗贞元四年,拜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使。十三年来朝。时宦官主宫市,建封得间言其弊,帝颇听顺。及还镇,帝赋诗以赠,又赐以鞭。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5—800 字本立,排行十三,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代宗宝应中自请说降苏、常等州反者数千人。大历中历佐使府。德宗建中二年(781)任岳州刺史,四年改寿州。兴元元年(784)迁濠寿庐观察使,贞元四年(788)授徐泗濠节度使。十六年五月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建封少好属文,慷慨负气。镇徐州时,礼敬文士,秦系、于良史、韩愈等皆为幕客,时相唱和。权德舆称其“歌诗特优,有仲宣之气质,越石之清拔”(《徐泗濠节度使张公文集序》)。《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补收2句。
唐诗汇评
张建封(735—800),字本立,兖州(今属山东)人。少喜文章,慷慨负气,以功名为己任。大历中,历佐使府。建中初,为岳州刺史。李希烈据淮西叛,诏牧寿州。以拒贼功,除徐州刺史、徐泗濠节度使,累加检校右仆射。贞元十三年冬入觐,及还镇,德宗及群臣赋诗送别,时人荣之。十六年,卒于镇。建封镇徐十年,治军有方,军州称理。又礼贤下士,与孟郊、李翱交往;韩愈、许孟容等均曾佐其幕。有《张建封集》,已佚《全唐诗》存诗二首。
全唐诗补逸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少任侠,喜文章。贞元四年拜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使,十六年病卒,年六十六。补句二。

作品评论

权德舆《徐泗濠节度使赠司徒张公文集序》
(建封)赞勋伐,表丘陇,铭器叙事,放言旨理。皆与作者方驾。而歌诗特优,有仲宣之气质,越石之清拔,如云涛溟涨。浩漾无际,而天琛夜光,往往在焉。其入觐也,献《朝天行》一篇,因喜气以摅肝膈。览其词者见公之心焉。其还镇也,德宗皇帝纾天文以送别,湛恩异伦,辉动中朝。至于内庭锡宴,君唱臣和,皆酌六义之英,而为一时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