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冠带(冠帶)  拼音:guān dài
1.顶冠与腰带。
2.官家妆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王部郎虽是旧主人,今见如此冠带换扮了,一时那里遂认得?」
3.习于礼教的人。《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今封疆之内,冠带之伦,咸获嘉祉,靡有阙遗矣。」
4.士族或贵人。《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序》:「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文选。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國語辭典》:茅土  拼音:máo tǔ
古代天子以五色土为社祭的祭坛,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所在方向取坛上一色土,包以白茅,覆以黄土,给受封者在封国内立社,称为「茅土」。《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成王广封周公庶子六人,皆有茅土。」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漢語大詞典》:执圭(執圭)
亦作“ 执珪 ”。
(1).以手持圭。《论语·乡党》:“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战国策·韩策三:“ 申不害 与 昭釐侯 执珪而见 梁 君。”古代大夫始得执圭,因以指称仕宦。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至夫栖迟泉石,乐其天真,较世之执圭膺组而俯仰趦趄者,世必有能辨之,又奚俟予言。”
(2). 先秦 楚国 爵位名。圭以区分爵位等级,使执圭而朝,故名。吕氏春秋·知分:“ 荆王 闻之,仕之执圭。”《战国策·楚策一》:“ 楚 尝与 秦 构难,战於 汉中 , 楚 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餘人,遂亡 汉中 。”
(3).泛指封爵。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与吴熙载书:“执珪之赏,是足下材力自致,非聚族而谋者,所敢与其巧也。”
《國語辭典》:国公(國公)  拼音:guó gōng
一种爵位。隋朝设置,位次于王而高于郡公,后世沿用至明朝;清朝则仅有宗室及藩部封镇国公、辅国公。《隋书。卷二八。百官志下》:「开皇中,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为九等者。」
《國語辭典》:王公  拼音:wáng gōng
1.天子与诸侯。《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晋。左思蜀都赋〉:「蕡实时味,王公羞焉。」
2.王爵与公爵。指显贵的爵位。《易经。蛊卦。上九》:「不事王公,高尚其事。」汉。马融长笛赋〉:「王公保其位,隐处安林薄。」
3.清代满蒙各旗首领封爵的统称。
《國語辭典》:开国(開國)  拼音:kāi guó
创建国家。如:「开国纪念」、「开国元勋」。
《漢語大詞典》:开国承家(開國承家)
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 孔颖达 疏:“若其功大,使之开国为诸侯;若其功小,使之承家为卿大夫。”《后汉书·刘瑜传》:“今中官邪孽,比肩裂土,皆竞立胤嗣,继体传爵,或乞子疎属,或买儿市道,殆乖开国承家之义。” 唐 刘知几 史通·世家:“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
《國語辭典》:长子(長子)  拼音:zhǎng zǐ
排行最大的儿子。《三国演义》第三二回:「我为长子,反不能承父业,尚乃继母所生,反承大爵,心实不甘。」《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福建福州有个太常少卿任文荐的长子,叫做任道元。」
《國語辭典》:长子(長子)  拼音:cháng zǐ
县名。在山西省省境东南,位于发鸠山东北,浊漳水源之北。
《國語辭典》:八分  拼音:bā fēn
1.书体名。为秦代隶体的一种笔法,相传为王次仲所创,说法多种,常见的有:一、言八宜训背,笔势左右分布相背,有如八字。见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论书一。历下笔谭》。二、有以二分似隶,八分似篆,介于篆隶之间,故称为「八分」。见《雅俗稽言。卷三二。字学。八分》引《书苑文姬说》。也称为「八分书」、「分书」。
2.汉隶的别称。魏晋以后的楷书称为「隶书」,为避免混淆,称当时通行且有波磔的汉隶为「八分」。蔡邕所书的《熹平石经》为八分的正则。也称为「汉隶」。
3.事情接近完满的状态。如:「这事的进展没有十分,也有八分了。」
《國語辭典》:追封  拼音:zhuī fēng
死后而加封爵位。汉宣帝时,追封张贺为恩德侯,是为追封之始。
《國語辭典》:国王(國王)  拼音:guó wáng
1.君主国家的领袖。
2.中国古代最高的封爵。自汉朝至明朝皆有。唐。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一。封爵》:「大唐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郡公、县公、开国侯、伯、子凡九等。」
3.受封的外藩。如历史上的朝鲜国王、越南国王。
《漢語大詞典》:剖竹
古代授官封爵,以竹符为信。剖分为二,一给本人,一留朝廷,相当于后来的委任状。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 宋 司马光 《谢提举崇福宫表》:“剖竹 雍都 ,蔑闻于治教。”参见“ 剖符 ”。
分類:封爵剖分
《國語辭典》:剖符  拼音:pǒu fú
剖分信符。汉朝封功臣时,将作为信物的符节,剖分为二,一分交给受封者保存。《汉书。卷一。高帝纪下》:「甲申,始剖符封功臣曹参等为通侯。」《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
《国语辞典》:受封  拼音:shòu fēng
原指周代诸侯接受天子分封爵禄领地。后世引申为接受皇帝的赏赐。如:「汉代张骞因出使西域有功,而受封为博望侯。」宋。欧阳修〈泷冈阡表〉:「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
《分类字锦》:为辅(为辅)
见上注
分类:为辅封爵
《漢語大詞典》:爵命
封爵受职。《穀梁传·隐公元年》:“ 邾 之上古微,未爵命於 周 也。”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大启爵命,以示四方。” 吕向 注:“爵,谓封侯也;命,谓一命受职。” 唐 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於是选大夫士之子弟未爵命者,以塞员填关而教之行事。” 清 方苞 《书〈周颂·清庙诗〉后》:“凡爵命公、侯、卿、大夫皆於 丰 庙。”
分類:封爵受职
《漢語大詞典》:赠官(贈官)
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哀怜阵殁,廪给孤寡,赠官封墓,周帀宏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尚书赠官:“故事,赠官加故衔一级,如侍郎之赠尚书及左右都御史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