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钗德(釵德)
指妇德。封建社会妇女所遵循的道德准则。 清 龚自珍 《潘阿细碣》:“槥无漆,媿釵德;树之枣,心甚赤。”
《國語辭典》:巴力门(巴力門)  拼音:bā lì mén
议会、国会。为英语parliament的音译。是国民的代表机构,具有最高立法权。
《漢語大詞典》:资产阶级革命(資産階級革命)
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结果是国家政权由封建地主阶级手中转到资产阶级手中,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
《國語辭典》:文人画(文人畫)  拼音:wén rén huà
泛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多取材于花鸟、山水,强调神韵,讲求笔墨,且重视文学修养。唐代诗人王维为创始人。
《国语辞典》:骑士教育(骑士教育)  拼音:qí shì jiào yù
欧洲中古封建社会中,以培养武士服务、忠勇精神、临阵奋斗和对妇女尊重的一种教育。
《國語辭典》:宗主权(宗主權)  拼音:zōng zhǔ quán
国家对于属国的内政外交,具有干预的权利,此权称为「宗主权」。
《漢語大詞典》:族规(族規)
封建社会宗族或家族的法规。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五章:“ 陈四敏 和 朱蕴冬 就在‘不相结亲’的族规下面,偷偷的爱着。”《人民日报》1964.2.19:“那时不知有多少青年男女,在封建地主的族规族法的干涉下,断送了自己的美好青春。”
《漢語大詞典》:族约(族約)
(1).旧称封建社会宗族或家族的规约。
(2).族正之副。 清 冯桂芬 《复宗法议》:“名之曰族正,副之以族约。族正以贵贵为主。先进士,次举贡生监。贵同则长长,长同则序齿。无贵者或长长,或贤贤。族约以贤贤为主,皆由合族公举。”参见“ 族正 ”。
《漢語大詞典》:族正
清 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清会典·户部·户口》:“又议准,聚族而居,丁口众多者,择族中有品望者一人,立为族正,该族良莠,责令查举。” 清 冯桂芬 《复宗法议》:“宗子死,族人为之服齐衰三月,其母妻死亦然,以重其事,名之曰族正,副之以族约。”
《漢語大詞典》:丐户
即惰民。封建社会中最受岐视的一部分平民。 明 编户籍,称惰民为丐户, 清 雍正 元年始废除丐户的“丐籍”,与平民同列。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丐以户称,不知其所始。”自注:“籍曰:丐户即有产,不得充粮里正长,亦禁其学。”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风俗·丐户:“今 浙 东有丐户者,俗名大贫。其人非丐,亦非必贫也。或云:本名惰民,讹为此称,其人在里巷间任猥下杂役,主办吉凶及牙侩之属……即积鏹巨万,禁不得纳貲为官吏。” 清 钱谦益 《石义士哀词》:“ 蒙古 分民为十户,所谓丐户者, 吴 人至今犹贱之。”清史稿·食货志一:“﹝ 雍正 元年﹞并諭 浙江 之惰民, 苏州 之丐户,操业与乐籍无异,亦削除其籍。”参见“ 惰民 ”。
《國語辭典》:惰民  拼音:duò mín
相传为宋代罪俘的后裔,散居在苏浙两省,不得为官吏及与良民通婚。民国成立,才完全恢复其平等地位。也称为「惰贫」、「堕民」、「丐户」、「怯怜户」。
《漢語大詞典》:封建主
封建领主。是早期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在受封的领地内,既是土地的占有者,又是政治上的统治者。
《漢語大詞典》:份地
封建社会里,农民从封建主那里领到的耕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主,农民使用份地时必须在封建主土地上做无偿劳役或缴纳实物或货币地租,担负各种赋税和徭役。
《漢語大詞典》:赐茅授土(賜茅授土)
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國語辭典》:男女授受不亲(男女授受不親)  拼音:nán nǚ shòu shòu bù qīn
语出《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指男女受礼教道德的规范,不可亲手递接物品,以免肌肤接触。《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岂有此理,你我男女授受不亲。你可记得我在能仁寺救你的残生,那样性命在呼吸之间,我尚且守这大礼,把那弓梢儿扶你。」
《漢語大詞典》:十际(十際)
指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间的正当关系。吕氏春秋·壹行:“先王所恶,无恶於不可知,不可知则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之际败矣。十际皆败,乱莫大焉。凡人伦以十际为安者也,释十际,则与麋鹿虎狼无以异,多勇者则为制耳矣。”
《漢語大詞典》:市民文学(市民文學)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 宋 元 明 话本是其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