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赤社
指赤色的社土。古代天子封土立社,以五色土象征四方及中央。赤色象南方,因以赤社分赐南方诸侯,使归而立社建国。史记·三王世家:“皇帝使御史大夫 汤 庙立子 胥 为 广陵王 。曰:‘於戏,小子 胥 ,受兹赤社!朕承祖考,维稽古建尔国家,封于南土,世为 汉 藩辅。’”后用作出任南方封疆大吏之典。 南朝 齐 王融 《赠族叔卫军》诗:“建兹赤社,俾侯 南昌 。” 元 黄镇成 《投赠郑守光远三十韵》:“赤社分南服,清都拱北辰。”
《漢語大詞典》:分民
(1).古时分封土地,其地居民随同划归受封者管辖,谓之分民。国语·齐语:“ 桓公 择是寡功者而讁之,曰:‘制地、分民如一,何故独寡功?教不善则政不治,一、再则宥,三则不赦。’” 汉 贾谊 《过秦论》:“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汉书·地理志下:“古有分土,亡分民。” 颜师古 注:“有分土者,谓立封疆也。无分民者,谓通往来不常厥居也。”
(2).谓将国用所需寄付于民。管子·乘马:“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于!已不足,安得名圣?” 郭沫若 等集校引 许维遹 曰:“分,犹予也。《戒篇》‘以财予人者谓之良’……予民,谓託业於民。”一说,谓使民各安其位分。见 尹知章 注。
《漢語大詞典》:社树(社樹)
古代封土为社,各随其地所宜种植树木,称社树。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乎 曲辕 ,见櫟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阮宣子 伐社树,有人止之。”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周礼文: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木。今村墅间,多以大树为社树,盖此始也。”
《漢語大詞典》:列壤
分封土地。 汉 史岑 《出师颂》:“介珪既削,列壤酬勋。”
《漢語大詞典》:列地
犹列土。谓分封土地。管子·小匡:“列地分民者若一,何故独寡功?何以不及人?”史记·韩信卢绾列传论:“ 韩信 、 卢綰 非素积德累善之世,徼一时权变,以诈力成功,遭 汉 初定,故得列地,南面称孤。”
《漢語大詞典》:赤壤
(1).红土。《书·泰誓上》“焚炙忠良” 唐 孔颖达 疏:“ 文王 献 洛 西之地,赤壤之田方千里,请 紂 除炮烙之刑。” 陈毅 《由北京到广州》诗:“ 韶山冲 里览风物,靄靄青松赤壤嵌。”
(2).指赤色的社土。古代天子封土立社,以五色土象征四方及中央。南方色赤,以赤壤象征南方。《隋书·薛道衡传》:“占揆星景,移建邦畿,下凭赤壤,上协紫微。”
《漢語大詞典》:坟封(墳封)
坟上的封土;坟墓。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坟封高下,令足自隐。”
分類:封土坟墓
《漢語大詞典》:茅赋(茅賦)
指封土及其赋敛。北史·裴叔业等传论:“举地而来,功诚两茂,其以大启茅赋,兼列旄旟,固其宜矣。”陈书·高祖纪下:“茅赋所加,宜遵旧典。”陈书·周敷传:“可存其茅赋,量所賻卹,还葬京邑。”参见“ 茅土 ”。
分類:封土赋敛
《國語辭典》:茅土  拼音:máo tǔ
古代天子以五色土为社祭的祭坛,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所在方向取坛上一色土,包以白茅,覆以黄土,给受封者在封国内立社,称为「茅土」。《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成王广封周公庶子六人,皆有茅土。」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漢語大詞典》:均守
谓诸侯按照等级各守其封土。周礼·夏官·大司马:“均守平则,以安邦国;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郑玄 注:“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 孙诒让 正义:“书·舜典伪 孔 传云:‘诸侯为天子守土,故称守。’‘均之’者,谓若大司徒建五等爵土之差,爵尊则地大,爵小则地小;均平之,使各守其境土也。”
《漢語大詞典》:魂楼(魂樓)
旧时称墓的封土。 宋 陶谷 清异录·丧葬:“葬处土封谓之魂楼,凡两品,一如平顶炊饼,一如倒合水桶,上作铜锣形。”
分類:封土
《漢語大詞典》:分削
谓分封土地或削减封地。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 兴已来,至于 太初 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
《国语辞典》:车笠之盟(车笠之盟)  拼音:jū lì zhī méng
古代越俗与人结盟,封土为祭,祝曰:「君乘车,我带笠,它日相逢下车揖。君担簦,我跨马,它日相逢为君下。」见晋。周处〈风土纪〉。后遂用车笠之盟比喻友谊深笃。
分类:结盟封土
《漢語大詞典》:戴笠乘车(戴笠乘車)
古代 越 地风俗淳朴,凡初与人交,即封土坛,祭以鸡犬,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意即不以贵贱而使交情有所变易。见 晋 周处 《风土记》。后以“戴笠乘车”喻贫贱之交或贵贱相逢,不忘旧交。 清 许宝善 《集贤宾·友砚斋》套曲:“莽天涯似星云散,问何时更戴笠乘车?”
《國語辭典》:裂土分茅  拼音:liè tǔ fēn máo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取其地之土,并以白茅包之,作为诸侯建国的象徵。见《书经。禹贡》唐。孔颖达。正义。后指分封土地。明。高濂《玉簪记》第一五出:「裂土分茅一郡间,君恩民命两相关,从来为国心如血,早把胡钩日下按。」也作「分茅列土」、「分茅裂土」、「分茅胙土」、「列土分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