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导演(導演)  拼音:dǎo yǎn
1.在戏剧演出或影片拍摄时,负责场面调度、镜头安排,并指导演员表演的人。如:「出身台南的李安是国际知名的导演。」
2.暗中教唆别人做事。如:「这起诈骗案件,就是由他一手导演的。」
《漢語大詞典》:导延(導延)
犹引导。 清 吴定 《答鲍觉生书》:“譬如深居暗室,无人导延,乃欲积跬步以致千里,吾知有画地以终焉已。”
分類:引导
《漢語大詞典》:导行费(導行費)
汉 代,地方进贡朝廷,须先另送物品给中署,谓之导行费,与后来的“门包”略同。后汉书·宦者传·吕强:“每郡国贡献,先输中署,名为导行费。” 李贤 注:“中署,内署也。导,引也,贡献外别有所入,以为所献希之导引也。” 王先谦 集解:“ 刘攽 曰:‘注希之,案文,希当作物。’”
《國語辭典》:导体(導體)  拼音:dǎo tǐ
可传导电、热或光的物体。如金属、电解质或电解质溶液等均为电的导体。
《漢語大詞典》:导款(導款)
疏通。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从中导款,卒脱其难。”
分類:疏通
《國語辭典》:导板(導板)  拼音:dǎo bǎn
一种戏曲唱腔中的特定板式。由散板或原板的上句演变而来,曲调高扬,节奏伸展。常在慢板前面,具有引子或叫板的性质,成为戏曲的先导部分,如平剧中的西皮导板和二黄导板。此外,尚用在不同板式的转换,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功用,如晋剧的倒板、秦腔的二倒板。也作「倒板」。
《韵府拾遗 号韵》:道导(道导)
说苑孔子曰:夫通达之国,皆人也。以道导之,则吾畜也;不以道导之,则吾雠也。
《漢語大詞典》:迁导(遷導)
犹言引导改变。旧唐书·孝友传·宋兴贵:“朕恭膺灵命,抚临四海,愍兹弊俗,方思迁导。”
分類:引导
《漢語大詞典》:渐导(漸導)
熏染引导。《三国志·吴志·孙晧传》:“知以高世之才,处宰辅之任,渐导之功,勤亦至矣。”
分類:熏染引导
《漢語大詞典》:匡导(匡導)
纠正教导。后汉书·蔡邕传论:“匡导既申,狂僭屡革,资《同人》之先号,得北叟之后福。”
《漢語大詞典》:牖导(牖導)
诱导。牖,通“ 诱 ”。 明 李东阳 《拟杨文懿公谥议》:“汲引牖导,因才而教,温颜而善诱之。”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视乎其制度礼俗於涵育牖导而外,是否许人以径由秉彝之诚,而为彖决于事理得失利害之餘裕?”
分類:诱导
《漢語大詞典》:谀导(諛導)
阿谀逢迎。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 鉶 为 淮南 节度副大使 高駢 从事, 駢 后失志,尤好神仙,卒以叛死,则此或当时諛导之作,非由本怀。”参见“ 导諛 ”。
分類:阿谀逢迎
《國語辭典》:导谀(導諛)  拼音:dǎo yú
谄谀奉承。《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敢为佞邪导谀时君,妄建非正之号以干正统。」
《漢語大詞典》:指导性计划
国家下达的不带有强制性质,主要运用经济手段促使其完成的计划。实行计划管理的一种形式。特点是计划执行单位可以结合本单位情况和市场供求变化,对计划指标进行适当调整,国家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引导计划的实现。适用于实行指令性计划之外的较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计划管理。
《國語辭典》:指导员(指導員)  拼音:zhǐ dǎo yuán
负责指示引导的人。如:「农会指导员教导农民种植瓜果的正确方法。」
《國語辭典》:因势利导(因勢利導)  拼音:yīn shì lì dǎo
语本《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顺著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使达成目标。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七。声容部。治服》:「不若因势利导,使之渐近自然。」《文明小史》第四六回:「况且劳公拘经世之学,有用之材到了那边,因势利导,将来或有一线之望,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