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质对(質對)  拼音:zhí duì
对质、辩證。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菊花,你近前与他质对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我家中还有亲兄杨大,又有妻张氏,有二男二女,俱远在蓟州不及前来执命,可怜!可怜!故此自来要与大郊质对,务要当官报仇。」也作「质證」、「折辩」、「折对」、「折證」。
《國語辭典》:招对(招對)  拼音:zhāo duì
对證、辩證。元。无名氏《替杀妻》第四折:「哥哥万剐我不后悔,这里便死呵无招对。」《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这怎么是笑话?见在翰林院对门子住,是翰林院承差家,有招对的话。」
分類:对证对质
《漢語大詞典》:折证(折證)
辩白;对证。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儘着他放荡形骸,我可也万千事不折证。”《西游记》第九七回:“教你推情察理,快解放他;不然,就叫你去阴司折证也!” 明 汤显祖 《紫钗记·托鲍谋钗》:“恁般红鸞凑成,这燕花釵为折证。” 清 洪升 《长生殿·密誓》:“ 长生殿 里盟私订。[旦]问今夜有谁折证。” 徐朔方 校注:“折证,作证。”
《國語辭典》:照證  拼音:zhào zhèng
1.凭證、證明。《董西厢》卷五:「待阎王道俺无凭准,抵死谩生断不定,也不共他争,我专指著伊家做照證。」元。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引章,你再要嫁人时,全凭这一张纸是个照證,你收好者。」
2.验證,对照證明。宋。洪迈《夷坚乙志。卷四。张文规》:「有公吏三四辈曰:『摄官人照證事。』」《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如了事,就将所用之物前来照證。」
《國語辭典》:执證(執證)  拼音:zhí zhèng
證明。宋。曹组忆瑶姬。雨细云轻〉词:「此事凭谁执證,有楼前明月,窗外花影。」《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不知娘子是神是鬼?我等奉临安大尹钧旨,唤你去与许宣执證公事。」
分類:对证
《國語辭典》:对质(對質)  拼音:duì zhí
数人共犯一案,预审时令各犯及證人互相质问应答,以證其是否同谋,称为「对质」。亦泛指与问题互相关连的各方当面对證。《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廉使叫押到尸场上认领父亲尸首。取出佥事对质一番。」
《漢語大詞典》:顶证(頂證)
对证;作证明。 欧阳山 《三家巷》二:“她要求 周炳 今天晚上替她顶证,咬定说实在有那么一回事,不然的话, 陈 家一定会辞掉她。”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七章:“说完啦,往后斗 刘继宗 ,我要她上场顶证。”
《漢語大詞典》:酬证(酬證)
对证。
分類:对证
《國語辭典》:契勘  拼音:qì kān
1.按查、考核。宋。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臣近契勘杭州自承上件指挥以来,以产当酒者,计一千四百三十三户」。
2.当面对质。《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似你这般人,留之何用?若五七日,闻知盖天大王,共你契勘这一场公事。」
《漢語大詞典》:凡僧
佛教语。谓未证道的僧人,对证道的圣僧而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见有名僧高行,弃而不説,若覩凡僧流俗,便生非毁。”《旧唐书·姚崇传》:“何必溺於小説,惑於凡僧,仍将喻品,用为实録,抄经写像,破业倾家,乃至施身亦无所吝,可谓大惑也。” 宋 苏辙 《广福僧智昕西归》诗:“悟老非凡僧,瓦砾化金银。”
《國語辭典》:面质(面質)  拼音:miàn zhí
当面对质。《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随拘李氏到官,李氏与大郊面质,句句是杨化口谈,咬定大郊谋死真情。」
《國語辭典》:执结(執結)  拼音:zhí jié
具结,开立的负责文字。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一折:「若共胡敬德草草的鞭斗枪,分明立了执结并文状。」《西游记》第七四回:「拿住一个,问他个详细,教他写个执结,开个花名。」
《國語辭典》:折对(折對)  拼音:zhé duì
对质、辩白。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寻得这卖药的人来,和小人折对,死也无词。」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三折:「尊神,你使些神通,拿将他来折对咱。」也作「质对」。
分類:对质对证
《國語辭典》:对證(對證)  拼音:duì zhèng
1.为證明事实而互相比对言词。《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操恐打死,无可对證,令狱卒揪去静处,权且将息。」《红楼梦》第八一回:「这老货已经问了罪,决不好叫他来对證。」
2.證据。《红楼梦》第六九回:「如此没有对證,只好由他去混说。」
《漢語大詞典》:追证(追證)
(1).审讯对证。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今后两学士人,因事到官,合行理对;或因干连,合行追证。”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八年:“因极言检覈、决狱……追证十弊,从之。”
(2).回忆证实。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十年不近海,追证于童年之乐,以为如今又是晨夕与海相处,我的思想,至少是活泼飞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