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俪巧(儷巧)
对偶精巧。 缪荃孙 《〈宋元词四十家〉序》:“吾友 王 子 佑遐 ……刻《薇省联吟图》,固已裁云製霞,天工儷巧,刻葩斫卉,神匠自操矣。”
分類:对偶精巧
《漢語大詞典》:俳丽(俳麗)
对偶骈俪。 明 王廷相 雅述上篇:“ 晋 宋 以往,竞尚浮华,刻意俳丽, 刘勰 极矣。”
分類:对偶骈俪
《漢語大詞典》:俳偶
对偶骈俪。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 士衡 康乐 已於古调中出俳偶, 总持 孝穆 不能於俳偶中出古思。” 清 黄宗羲 《庚戌集自序》:“盍思 昌黎 以上之八代,除俳偶文之外,词何尝不修,非有如 唐 以后之格调也。”
分類:对偶骈俪
《漢語大詞典》:枝对叶比(枝對葉比)
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 唐 独孤及 《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坏也,儷偶章句,使枝对叶比,以八病四声为梏拲,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國語辭典》:修辞格(修辭格)  拼音:xiū cí gé
修辞上的各种方式。如譬喻、顶真、誇饰等皆是。
《國語辭典》:新体诗(新體詩)  拼音:xīn tǐ shī
一种诗体。形成于南朝齐武帝永明时,特讲求声律和对偶,为过渡到唐代近体诗的诗体。
《國語辭典》:永明体(永明體)  拼音:yǒng míng tǐ
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王融等所创的诗体。特色是讲究声律,以四声对应规律用于诗歌创作。
分類:诗体
《國語辭典》:新诗(新詩)  拼音:xīn shī
1.新作的诗。《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二首之一》:「良朋贻新诗,示我以游娱。」唐。杜甫解闷〉诗一二首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2.一种五四运动后流行的白话诗体。其特色除以白话为主外,也不遵守平仄、协韵,完全不同于古时作诗的体例规则,较为自由、活泼。也称为「白话诗」、「现代诗」。
分類:诗作
《国语辞典》:回文对(回文对)  拼音:huí wén duì
一种对偶方式。将上句中语词的顺序,在下句中颠倒使用,形成对仗。如「情新因得意,得意遂情新」。
《国语辞典》:单句对(单句对)  拼音:dān jù duì
一种对偶,以一句对一句。如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即属此。
《国语辞典》:对联儿(对联儿)  拼音:duì lián ér
互相对偶的文句,分为上联和下联,通常张贴、悬挂或刻在门、厅堂和柱子上。依性质的不同,可分春联、门联、楹联、寿联和挽联等。《老残游记》第十七回:「墙上却挂了一副大红对联,上写著: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国语辞典》:联琐(联琐)  拼音:lián suǒ
遗传学上指非对偶的基因,由于落在同一个染色体上或同一个染色体片段上,使它们不能以随机方式重组。
《国语辞典》:俪采(俪采)  拼音:lì cǎi
讲究对偶与文采。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国语辞典》:异类对(异类对)  拼音:yì lèi duì
一种以异类之词相对的对偶。如「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其中风与虫、池与草皆异类。
《国语辞典》:偶句对(偶句对)  拼音:ǒu jù duì
一种对偶句式,以二句对二句。如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國語辭典》:当句对(當句對)  拼音:dāng jù duì
诗文对偶的一种,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如唐。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其中「三江」与「五湖」,「蛮荆」与「瓯越」均相对。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三。诗文当句对》:「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
《國語辭典》:俳句  拼音:pái jù
日本短诗,以五、七、五共三句十七音组成。原为俳谐之连歌的初句,称为「发句」。芭蕉以后成为独立的表现形态,至明治时代正冈子规改称为「俳句」。句中常出现季节性的用语,如:「古池や蛙とびこむ水の音」(松尾芭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