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三寸舌 拼音:sān cùn shé
形容能言善道,擅长辞令的口才。《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某凭三寸舌,为丞相说之,使皆来降。」也作「三寸不烂之舌」、「三寸之舌」。
《骈字类编》:九寸
唐 柳宗元 杂曲歌辞 行路难三首 其一 北方竫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
《骈字类编》:八寸
诗:田车既好。疏见一握下。礼记王制。疏见八尺下。 左传:衮冕黻珽。疏阮谌三礼图,汉礼器制度云:冕制皆长尺六寸,广八寸。天子以下皆同尺。又:天威不违颜咫尺。注:八寸曰咫。疏:说文云:周礼寸、咫、寻,皆以妇人之体为法。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咫,周尺也。后汉书舆服志:爵弁一名冕,广八寸,长尺二寸,如爵,前小后大,形缯其上,似爵头色,有收持笄,所谓夏收殷哻者也。 拾遗记:周群妙闲算术谶说:游岷山采药,见一白猿从绝峰而下,对群而立。群抽所佩书刀投猿,猿化为一老翁,握中有玉版,长八寸,以授群 。于伊躬进贤冠赋见三梁下。张祐酬凌秀才惠枕诗:八寸黄杨惠不轻,虎头光照簟文清。
分类:八寸
《骈字类编》:七寸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律中夹钟。注:夹钟者,夷则之所生。三分益一。律长七寸二千一百八十分寸之千七十五升。又投壶: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 周礼大行人见四积下。
又考工记: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又榖圭七寸,天子以聘女 孟子: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后汉书舆服志:委貌冠、皮弁冠同制,长七寸,高四寸。 于伊躬进贤冠赋见三梁下。
又考工记: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又榖圭七寸,天子以聘女 孟子: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后汉书舆服志:委貌冠、皮弁冠同制,长七寸,高四寸。 于伊躬进贤冠赋见三梁下。
分类:七寸
《漢語大詞典》:寸补(寸補)
些少补益。 元 范梈 《晚登南楼眺乌石九仙方山诸峰》诗:“禄食无寸补,远游何当还?” 明 陆采 《怀香记·闻香致疑》:“遇辱隆恩,聊无寸补。”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十二时颂》:“只图外景强营为,要紧之中无寸补。”
《韵府拾遗 东韵》:寸中
唐太宗小山赋:寸中孤嶂连还断,尺里重峦欹复正。
《漢語大詞典》:寸效
微小的成效。 宋 陆游 《书事》诗:“自笑书生无寸效,十年枉是枕琱戈。”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京营操军》:“有分营操练之议,竟无寸效。”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魁星为学徒换心》:“此子篤志有餘,而吾力已竭,愧无寸效。” 梁启超 《灭国新法论》:“假手于顽固政府,施德政则无寸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