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1,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察纳
是察
警察
察眉
惟察
相察
防察
察风
默察
补察
察父
习察
察色
哀察
昭察
《國語辭典》:察纳(察納)  拼音:chá nà
仔细观察审慎接纳。如:「察纳雅言」。《晋书。卷五六。列传。江统》:「思竭愚诚,谨陈五事如左,惟蒙一省再省,少垂察纳。」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课,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分類:考察采纳
《漢語大詞典》:是察
勘正审察。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 孔颖达 疏:“是察阿党者,谓当是正审察狱吏阿党之事。”
分類:审察
《國語辭典》:警察  拼音:jǐng chá
依法维持公共秩序、保护社会安宁、促进人民福利为主要任务的人。
《漢語大詞典》:察眉
列子·说符:“ 晋国 苦盗。有 郄雍 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 晋侯 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后因以“察眉”谓察看人的面容便知道实情。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即事须尝胆,苍生可察眉。” 明 王世贞 《送李员外实夫》诗:“有疏堪流涕,无人可察眉。”
《韵府拾遗 黠韵》:惟察
书:惟察惟法,其审克之。
《漢語大詞典》:相察
(1).交相辉映。 汉 王充 论衡·偶会:“君明臣贤,光曜相察;上修下治,度数相得。”
(2).互相监视。新唐书·食货志四:“州县团保相察,比於 贞元 加酷矣。”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少吏论:“十万家郡大夫,出入相司,居处相察。”
分類:监视
《漢語大詞典》:防察
监察禁止;伺察防备。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请限商人盐纳官后,不得輙於诸军诸使觅职……请令所在官吏严加防察。如有违犯,应有资财,并令纳官。”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 硕 见诸胡浸盛,阴劝 轨 宜加防察,由是与户部尚书 安脩仁 有隙。”
《漢語大詞典》:察风(察風)
观察情况。《再生缘》第四回:“ 刘公子 ,生嗔叱駡怒重重:为何只顾贪欢乐,不向花园去察风。”
《漢語大詞典》:默察
默默地观察。 孙中山 《致邓泽如函》:“弟自攻破 镇南关 之后,默察 广西 全局大有可为,月来所图较前极有进步。”
分類:默默观察
《國語辭典》:补察(補察)  拼音:bǔ chá
补救过失,明察是非。《国语。周语上》:「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唐。白居易 策林四。六十八议文章:「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虽彫章镂句,将焉用之。」
分類:补过得失
《分类字锦》:察父
汉书谷永传:虽齐桓、晋文,用士笃密,察父悊兄,覆育子弟,诚无以加。注:察,明也。
分类:
《漢語大詞典》:习察(習察)
谓学习省察。语本《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朱熹 集注:“著者,知之明;察者,识之精。言方行之而不能明其所当然;既习矣,而犹不识其所以然,所以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多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讲之以身心,行著习察,实有诸己者也。”
分類:学习省察
《漢語大詞典》:察色
(1).观察颜色。
(2).观察脸色。韩非子·八奸:“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与通人言,则同解而心喻;与众人言,则察色而顺性。” 晋 陶潜 《庶人孝传赞·汝郁》:“ 郁 能察色知病,輒復不食。”
《漢語大詞典》:哀察
怜悯体察。 南朝 梁 任昉 《启萧太傅固辞夺礼》:“近啟归诉,庶谅穷欵,奉被还旨,未垂哀察。”
分類:怜悯体察
《漢語大詞典》:昭察
(1).明察。管子·形势解:“人主犹日月也,羣臣多姦立私,以拥蔽主,则主不得昭祭其臣下。”
(2).明显。 汉 王充 论衡·自纪:“道畔巨树,堑边长沟,所居昭察,人莫不知。”
分類:明显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