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寓食
寄食。寄居在别人家里生活。南史·王镇恶传:“年十三而 苻 氏败,寓食 澠池 人 李方 家。”新唐书·李泌传:“ 泌 因收其公廨钱,令二人寓食中书舍人署。” 宋 曾巩 《金华县君曾氏墓志铭》:“夫死,寓食於 潁 ,以勤俭积日大其家,以诱教不倦成其子。”
《漢語大詞典》:寓庐(寓廬)
寓所;居室。 清 俞樾 《〈七侠五义〉序》:“往年 潘郑盦 尚书奉讳家居,与余 吴下 寓庐相距甚近,时相过从。” 陈衍 《〈沉乙盦诗〉序》:“寓庐相密邇,有作必相夸示。” 王闿运 《影山草堂铭》:“谈者妄以天地为寓庐,等身世为过客。”
分類:寓所居室
《漢語大詞典》:寓马(寓馬)
随葬之木偶马。汉书·郊祀志上:“詔有司增 雍 五畤 路车各一乘,驾被具, 西畤 、 畦畤 寓车各一乘,寓马四匹,驾被具。”新唐书·李勣传:“明器惟作五六寓马,下帐施幔,为皂顶白纱裙。” 清 黄宗羲 金石要例:“碑版之体,至 宋 末 元 初而坏,逮至今日,作者既 张 、 王 、 李 、 赵 之流,子孙得之以答賻奠,与纸钱寓马相为出入,使人知其子姪婚姻而已,其坏又甚於 元 时。”
分類:随葬
《漢語大詞典》:区寓(區寓)
谓广阔的区域或范围。 明 董说 《〈西游补〉序(一)》:“十倍正觉,流浪幻化,弥因弥极,浸淫而别具情想,别转人身,别换区寓,一弹指间事。”
《漢語大詞典》:寓思
寄托的情思。 前蜀 韦庄 《春愁》诗:“寓思本多伤,逢春恨更长。”
分類:寄托情思
《漢語大詞典》:寓屋
住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鸽异:“ 张 喜,从少年去。月色冥漠,野壙萧条,心窃疑惧,少年指曰:‘请勉行,寓屋不远矣。’”
分類:住所
《漢語大詞典》:寓试(寓試)
不在原籍,而在所居之地参加考试。宋史·选举志二:“ 嘉熙 元年,罢诸牒试,应郎官以上监司、守倅之门客及姑姨同宗之子弟,与游士之不便於归乡就试者,并混同试于转运司,各从所寓县给据,径赴司纳卷,一如乡举之法。家状各书本贯,不问其所从来,而定其名‘寓试’。”元史·百官志八:“ 宋 自 景祐 以来,百五十年,虽无兵祸,常设寓试名额,以待四方游士。”
《漢語大詞典》:寓钱(寓錢)
即纸冥钱。古时祭祀或丧葬时用圭璧币帛,祭毕埋在地下,因常被盗,其后或用范土为钱,以代真钱, 魏 晋 以后又改用纸钱。因以纸替代真钱,故称寓钱。新唐书·王璵传:“ 汉 以来葬丧皆有瘞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至是, 璵 乃用之。”宋史·礼志二二:“ 建炎 四年, 南平王 薨,差 广南西路 转运副使 尹东玽 充弔祭使,赐绢布各五百疋,羊、酒、寓钱、寓綵、寓金银等。” 清 抟沙拙老 《闲处光阴》卷下:“纸钱曰寓钱,言其寓形於钱也。”
《漢語大詞典》:寓托
1.寄托。
分類:寄托
《漢語大詞典》:寓托(寓託)
寄托。 明 李东阳 怀麓堂诗话:“惟有所寓託,形容摹写,反復讽咏,以俟人之自得。”
分類:寄托
《漢語大詞典》:栖寓(棲寓)
犹寄居,暂住。 唐 韦应物 《酬张协律》诗:“感兹栖寓词,想復痾瘵缠。” 唐 姚鹄 《书情献知己》诗:“一为栖寓客,二见北归鸿。有道期攀桂,无门息转蓬。”
分類:寄居
《韵府拾遗 遇韵》:分寓
献徵录:严本为大理丞。奉命督办太平者非一人。公馆不能容。则分寓僧寺。民有怀白金诣寺。赂他督办者而误诣本。既见。民惊愕。欲引却不能。讯之。具以实对。即日徙寓学舍。僧莫知其由。
《國語辭典》:书寓(書寓)  拼音:shū yù
旧时称高级的妓院为「书寓」。《官场现形记》第八回:「走到一家门口,高高点著一盏玻璃方罩的洋灯,墙上挂著几张招牌,某某书寓,……一时也记不清楚。」
《漢語大詞典》:移寓
犹移居,迁居。 清 缪艮 《沈秀英传》:“旬餘,疾少瘥,将移寓 水南 。”
《漢語大詞典》:寓贤(寓賢)
犹隐士。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礼书总论》:“而若寓贤,若贞烈,若艺术、仙释,皆人物之类也,故悉隶於人物志。”
分類: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