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寓书(寓書)
寄信;传递书信。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子产 寓书於 子西 以告 宣子 。”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吾在 铁城 因故人有帅 成都 者,得寓书,遂与 石 通寒温。”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中国教育会全体会员顿首寓书海外同胞。”
《漢語大詞典》:寓物
托物;寄于物。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 王轩 少为诗,寓物皆属咏,颇闻《淇澳》之篇。” 宋 欧阳修 《琴枕说》:“ 老庄 之徒,多寓物以尽人情。”
分類:托物
《國語辭典》:寄寓  拼音:jì yù
1.暂时寓居。《旧五代史。卷二五。唐书。武皇本纪上》:「臣今身无官爵,名是罪人,不敢归陛下藩方,且欲于河中寄寓,进退行止,伏候圣裁。」《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妾本长安人,父母贫,携妾寄寓平凉,手艺营生。」也作「寄居」。
2.旅馆。《国语。周语中》:「国无寄寓,县无施舍,民将筑台于夏氏。」
3.于文艺作品中寄情托兴。清。侯方域〈宋牧仲诗序〉:「读宋子古竹圃诗,乃知欧公之序圣俞,特有所寄寓感慨。」
《漢語大詞典》:暂寓(暫寓)
犹暂来。 宋 苏轼 《和陶还旧居》:“生世本暂寓,此身念念非。” 宋 陆游 《初夏杂兴》诗之三:“咄咄无穷事,腾腾暂寓身。”
《漢語大詞典》:寓兴(寓興)
寄托兴致。 唐 白居易 《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然寓兴放言,缘情綺语者,亦往往有之。”
分類:寄托兴致
《漢語大詞典》:寓客
寄居他乡的人;外来暂住的旅客。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鼎州汲妇》:“ 鼎州 开元寺 多寓客,数客同坐寺门,见妇人汲水。”清史稿·食货志一:“其客店令各立一簿,书寓客姓名行李,以便稽察。” 鲁迅 《彷徨·弟兄》:“忽然远远地有一阵脚步声进来,立刻使他跳起来了,走出房去,却知道是对面的寓客。”
《漢語大詞典》:寓迹(寓跡)
亦作“ 寓跡 ”。 犹寄足。暂时寄住。 唐 马吉甫 《蝉赋》:“聊息心於万事,欣寓跡於一枝。”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有士人寓迹 三衢佛寺 ,忽有女子夜入其室。”又为托身。云笈七籤卷一一二:“僧 悟玄 不知何许人也,虽寓跡緇褐,而潜心求道。”
《漢語大詞典》:作寓
寄居;借宿。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妙通 道:‘﹝ 权翰林 ﹞在我那里作寓好些时。’”《说岳全传》第七回:“门生们在南门内 江振子 店中作寓。”
分類:寄居借宿
《骈字类编》:久寓
戴复古有久寓泉南待一故人消息桂隐诸葛如晦谓客舍不可住借一园亭安下即事诗。
《漢語大詞典》:羁寓(羈寓)
亦作“羇寓”。 寄居;旅居。北史·萧宝夤传:“虽少羈寓,而志性雅重,过期犹絶酒肉。” 唐 方干 《冬日》诗:“已嗟一周岁,羇寓尚何依。” 唐 康骈 剧谈录·裴晋公天津桥遇老人:“ 裴晋公 度 微时羈寓 洛 中。”
分類:寄居旅居
《漢語大詞典》:客寓
(1).居住他乡。世说新语·政事“ 谢公 时,兵廝逋亡”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自中原丧乱,民离本域, 江 左造创,豪族并兼,或客寓流离,名籍不立。”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八:“予尝客寓楼居,楼下市声喧杂,初若不可耐,一二日后寂无所闻。”
(2).客店;旅馆。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不由大路,不下客寓,夜在沿途之祠庙、巖屋,或密村之中住宿。”《三侠五义》第二九回:“ 展熊飞 直睡至次日红日东升,方才起来梳洗,就在客寓吃了早饭,方慢慢往 断桥亭 来。”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少女》:“如果一身旧衣服……大宅子或大客寓的门丁会不许你走正门。”
《漢語大詞典》:感寓
寄托感慨。 明 李东阳 《送伍广州诗序》:“若 长安 之日, 太行 之云, 魏子牟 宫闕之心, 范文正 庙堂之忧,随所感寓,皆足以寄君亲之念。”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古诗‘胡马依北风, 越 鸟巢南枝’。此感寓自然。”
分類:寄托感慨
《漢語大詞典》:寓斋(寓齋)
寓所,住所。 清 朱焘 《北窗呓语》:“辛酉十月六日,借宿 李小瀛 太守寓斋。” 清 黄景仁 《古柏行》:“寓斋数椽留十日,如此稜稜一株柏。”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 增田涉 君几乎每天到寓斋来商量这一本书,有时也纵谈当时文坛的情形,很为愉快。”
分類:寓所住所
《漢語大詞典》:寓止
寄宿;留住。 唐 无名氏 《灵应传》:“妾以寓止郊园,绵歷多祀,醉酒饱德,蒙惠诚深。” 宋 秦观 《书王氏斋壁》:“余先大父赴官 南康道 ,出 九江 ,余实生焉。满岁受代,犹寓止僧舍。”云笈七籤卷一一二:“又在 成都市 ,常寓止 乐温县 。”
分類:寄宿留住
《漢語大詞典》:寓辞(寓辭)
寄辞,托意。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步兵》:“沉醉似埋照,寓辞类託讽。”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德刑之政并勤,爵禄之报两崇,乃能存志乎诗书,寓辞乎咏歌。”
分類: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