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烟火物(煙火物)
指熟食。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七:“其人长七八尺,捕生麋鹿食之,目能视数十里,秋毫皆见,盖不食烟火物,故眼明。”参见“ 烟火 ”。
分類:寒食
《國語辭典》:烟火(煙火)  拼音:yān huǒ
1.煮饭的炊烟和柴火。《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今大军去恒州咫尺,烟火相望。」
2.人烟,人口集居的地方。《史记。卷二五。律书》:「粟至十馀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3.熟食。如:「道教称辟谷为不食烟火。」也称为「烟火食」。
4.一种用硝石夹杂其他化学药品制成的物品,燃烧时喷射出各种变幻灿烂的形状,供游戏观赏之用。《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
5.战场上的烽火。金。元好问 杂著诗九首之八:「昨日东周今日秦,咸阳烟火洛阳尘。」
6.火警。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七。禁城九厢坊巷》:「各厢一员小使臣注授,任其烟火盗贼,收解所属。」
7.礼拜神佛、祭祀祖先的香火。唐。李绅〈忆登栖霞寺峰〉诗:「香印烟火息,法堂钟磬馀。」
8.子嗣、后代。如:「身为独子的他不幸亡故,张家的烟火从此中断了。」
《漢語大詞典》:一射之地
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将军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红楼梦第二回:“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 璉 爷倒退了一射之地。”
《分类字锦》:一半春销(一半春销)
白居易 寒食诗 三旬卧度莺花月,一半春销风雨天。
分类:寒食
《漢語大詞典》:一百五日
寒食日。 三国 魏 曹操 《明罚令》:“闻 太原 、 上党 、 西河 、 雁门 ,冬至后百五日皆絶火寒食,云为 介子推 ……北方沍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不得寒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诗:“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溼春郊衣。”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一百五日:“今人谓寒食为一百五日,以其自冬至后至清明,歷节气六,凡为一百七日,而先两日为寒食。故云。”亦有谓一百六日者。详“ 一百六 ”。
《漢語大詞典》:一百六
寒食日的别称。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寒食﹞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緑。” 宋 梅尧臣 《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诗之二:“前占寒食一百六,算到其时未合开。”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一百五日:“吾州城市 芝山寺 ,为禁烟游赏之地,寺僧欲建 华严阁 ,请予作《劝缘疏》,其末联云:‘大善知识五十三,永壮人天之仰;寒食清明一百六,鼎来道俗之观。’”参见“ 一百五 ”、“ 一百五日 ”。
《分类字锦》:献毬(献毬)
唐书百官志中:尚署寒食献毬。
分类:寒食
《國語辭典》:銗镂(銗鏤)  拼音:xiàng lòu
古代装熟食的器具。
《分类字锦》:轩车竞出(轩车竞出)
胡曾 寒食都门诗 轩车竞出红尘合,冠盖争回白日斜。
分类:寒食
《国语辞典》:哈拉库图(哈拉库图)  拼音:hā lā kù tú
地名。距青海省治一百五十公里,为青海入关第一要隘。
《国语辞典》:旧五代史(旧五代史)  拼音:jiù wǔ dài shǐ
书名。宋朝薛居正等奉敕编撰,一百五十卷,为二十四史之一。据五代实录和范质的五代通录等资料编写而成,首尾完备,事实详尽,其中纪六十一卷、志十二卷、传七十七卷。为别于欧阳修所编写的《新五代史》,改称为《旧五代史》。
《国语辞典》:经传释词(经传释词)  拼音:jīng zhuàn shì cí
书名。清王引之撰,十卷。广泛蒐集经籍及周、秦、西汉书中的助词虚字共一百六十个,分字编次,详述意义及用法,是研究训诂、文法的重要著作。后清孙经世所著《经传释词补》与《再补》,吴昌莹著的《经词衍释》,均有补充说明。
《国语辞典》:金石萃编(金石萃编)  拼音:jīn shí cuì biān
书名。清朝王昶撰,一百六十卷。收录三代至辽金的金石文字凡一千五百馀种,各以时代先后为次摹写全文,间加训释,并详录碑额、碑阴、题识,又附载诸家题跋,加以案语,是金石学中最赅博的书。
《国语辞典》:不吃烟火食(不吃烟火食)  拼音:bù chī yān huǒ shí
1.道家认为仙人超凡脱俗,辟谷不食或不吃熟食。后用来比喻具道气或仙气的人。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我穿著领布懒衣,不吃烟火食,淡则淡淡中有味。」
2.讽刺人自命清高,或不知民间疾苦而与社会、人群脱节。含有贬义。如:「那个人自命不凡,好像不吃烟火食,人缘不好。」
《国语辞典》:不食人间烟火(不食人间烟火)  拼音:bù shí rén jiān yān huǒ
1.道家认为仙人超凡脱俗,辟谷不食或不吃熟食,后用来形容具有仙气或灵气的人。如:「她的气质优雅,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
2.讽刺人自命清高,或不知民间疾苦而与社会、人群脱节。有贬义。如:「为政者应体察民情,不能摆出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脱离人民。」
《国语辞典》:列支敦斯登侯国(列支敦斯登侯国)  拼音:liè zhī dūn sī dēng hóu guó
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
国名。位于瑞士与奥地利之间,面积一百六十平方公里,人口约二万八千。首都为瓦都兹(Vaduz)。天主教为其国教,主要语言为德语。与瑞士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仅币制和税制相同,两国国界也完全开放,并由瑞士代理其国防及外交事务。简称为「列支敦斯登」。
《国语辞典》:下淡水溪  拼音:xià dàn shuǐ xī
河川名。台湾第二大溪,全长一百五十九公里,源出玉山,平行南下,自屏东以下,水道分歧曲折,至东港入巴士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