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峭峭
(1).高峻,高。 唐 李商隐 《水天闲话旧事》诗:“暮雨自归山峭峭,秋河不动夜厌厌。” 宋 汪元量 《重庆府》:“林间麋鹿遥相望,峡里蛟龙横不休。目断弔桥空峭峭,头昏伏枕自悠悠。”峭峭,一本作“峭悄”。
(2).寒冷貌。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杂感呈今醉先生并诸同人》诗之七:“薄裳凉峭峭,薄衾明歷歷。裘破思御寒,预为颠倒易。”
《漢語大詞典》:寒湿(寒濕,寒溼)
寒冷潮湿。《素问·长刺节论》:“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痺,伤於寒湿。”《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病蟯得之於寒溼,寒溼气宛篤不发,化为虫。”
《國語辭典》:沧沧(滄滄)  拼音:cāng cāng
寒冷的样子。《列子。汤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國語辭典》:发冷(發冷)  拼音:fā lěng
身体感到寒冷。如:「你看你,全身上下手脚发冷,八成是得了风寒。」清。叶桂《临證指南医案》卷二:「至于阳明脉络日衰。斯背先发冷。右胁酸疼。而咳吐不已。」
《漢語大詞典》:寒渡
寒天的渡口;寒冷的渡口。 唐 贾岛 《送周判官元范赴越》诗:“城上秋山生菊早,驛西寒渡落潮迟。” 唐 栖白 《边思》诗:“乱雁鸣寒渡,飞沙入废楼。”
《漢語大詞典》:凄冽(淒冽)
凄怆寒冷。 明 何景明 《田园杂诗》之一:“膏畴矧丰蔚,积潦復凄冽。”
凄怆寒冷;悲凉。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桑林鬱蔼,无补柏木之凄冽;膏壤带郭,无解 黔敖 之蒙袂。” 宋 柳永 《塞孤》词:“瑶珂响、起栖鸦,金鐙冷,敲残月,渐西风紧,襟袖凄冽。”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发出凄冽的笑声﹞啊哈哈哈哈, 阿奴 呀,你现在可以瞑目了吧。”
《漢語大詞典》:测测(測測)
(1).深貌。《诗·周颂·良耜》“畟畟良耜” 毛 传:“畟畟犹测测也。” 马瑞辰 通释:“此诗畟畟训测测,以声近为义…… 胡承珙 曰:尔雅:深,测也;説文:测,深所至也。畟畟、测测,皆状农人深耕之皃。”
(2).寒冷貌。 唐 韦应物 《再游西山》诗:“测测石泉冷,曖曖烟谷虚。” 清 黄景仁 《醉花阴·春困》词:“满院姊归花外哢,测测寒飇送。”
(3).疾进貌。 唐 鲍溶 《湘妃列女操》诗:“三 湘 测测流急緑,秋夜露寒蜀帝飞。”
《國語辭典》:战兢兢(戰兢兢)  拼音:zhàn jīng jīng
因害怕而发抖。形容戒慎恐惧的样子。元。戴善甫《风光好》第一折:「他不把话头攀,諕的我毛骨寒,战兢兢把不住台和盏。」《文明小史》第七回:「祇拿得几个道士,战兢兢的跪在地下,却并无一个秀才在内。」
《国语辞典》:冷雾(冷雾)  拼音:lěng wù
寒冷的雾气。《三国演义》第一○一回:「魏兵皆骤马追赶,但见阴风习习、冷雾漫漫。尽力赶了一程,追之不上。」
分类:寒冷雾气
《漢語大詞典》:寒关(寒關)
寒冷地方的关口。 北周 庾信 《竹杖赋》:“寒关悽愴,羈旅悲凉。” 唐 李嘉祐 《送王谏议充东都留守判官》诗:“衰柳寒关道,高车左掖臣。”
分類:寒冷关口
《漢語大詞典》:惨冽(慘冽)
寒冷,凛冽。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时日西夕,元阴晦冥,流风惨冽,素雪飘零。” 唐 白居易 《新沐浴》诗:“是月岁阴暮,惨冽天地愁。” 元 郝经 《青州山行》诗:“阴森木石怪,惨冽霜露气。”
分類:寒冷凛冽
《國語辭典》:凌凌  拼音:líng líng
寒冷的样子。唐。韩愈〈秋怀〉诗一一首之四:「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
《漢語大詞典》:寒房
(1).寒冷的房屋。 唐 杜甫 《夜》诗:“絶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唐 无可 《题青龙寺纵公房》诗:“夕磬城霜下,寒房竹月圆。”
(2).指凄清冷落的房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薰风拂柳控寒房,肠断 萧娘 ,梦断 萧娘 。”
《漢語大詞典》:寒荒
(1).寒冷荒凉。 北齐 刘昼 新论·激通:“寒荒之地,风雪之所积;慷慨之怀,忠义之所聚。”
(2).寒冷荒凉的地方。 元 揭傒斯 《送陈文学序》:“苟可以行其道,虽寒荒穷髮之外,将不遐顾,况 会同 哉!”
分類:寒冷荒凉
《國語辭典》:龟裂(龜裂)  拼音:jūn liè
1.皮肤因太冷或乾燥而生裂痕。
2.裂缝。如:「天气乾旱日久,稻田都龟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