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战钦钦(戰欽欽)
战兢兢。形容由于害怕、寒冷等原因而颤抖。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 洞宾 云]冻杀我也。[正末唱]战钦钦四体频摇。”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諕得我战钦钦遍体寒毛乍。”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明晃晃一把钢刀揢,不由我战钦钦一片心肠怕。”
《漢語大詞典》:战笃速(戰篤速)
亦作“ 战都速 ”。亦作“ 战篤索 ”。 形容因惊恐或寒冷而颤抖。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冻的他战篤速打頦歌。”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三折:“諕的我意慌张心乔怯,战都速无了魂魄,软了身躯。”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俺只怕惊鸳打鸭,恰闪煞俺战篤速力难加。” 明 朱权 《卓文君》第三折:“諕的你战篤索,省可里少啼哭。”
《國語辭典》:战战兢兢(戰戰兢兢)  拼音:zhàn zhàn jīng jīng
因畏惧而颤抖。形容戒惧谨慎的样子。《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蓦听的人言马嘶,威风也那猛势,諕的我战战兢兢,慌慌张张。」
《漢語大詞典》:索瑟
犹瑟缩。因寒冷惊惧而蜷缩颤抖。 叶圣陶 《火灾·被忘却的》:“她们的手和手里的东西,给围巾蒙着,看不见了。其他不披围巾的,因为衣袖短,衣领低,不免现出索瑟的神态。” 叶圣陶 《倪焕之》四:“一个校役擎着一盏白磁罩的台摆煤油灯,索瑟地站在旁边。”
《國語辭典》:缩手缩脚(縮手縮腳)  拼音:suō shǒu suō jiǎo
1.天寒肢体不舒展的样子。《老残游记》第六回:「店家方拿了一盏灯,缩手缩脚的进来。」
2.形容畏怯退缩,不敢放手去做。如:「你再这样缩手缩脚,谁也不会帮忙你。」也作「逼手逼脚」。
《漢語大詞典》:缩成一团
常常因为寒冷、紧张、恐惧而蜷缩身体
使肌肉做不随意的收缩
《國語辭典》:天寒地冻(天寒地凍)  拼音:tiān hán dì dòng
天气寒冷极了。元。姚燧〈新水令。梅花一夜漏春工套。太平令〉曲:「见如今天寒地冻,知他共何人陪奉。」《水浒传》第六五回:「目今天寒地冻,军马难以久住。」
《漢語大詞典》:衣取蔽寒
衣服只求抵御寒冷。取,选取,采用。蔽,遮往。例如: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司马光《训俭示康》
《国语辞典》:凛凛冽冽(凛凛冽冽)  拼音:lǐn lǐn liè liè
形容非常寒冷。《儒林外史》第四○回:「看那山上,树木凋败,又被北风吹的凛凛冽冽的光景,天上便飘下雪花来。」
分类:寒冷
《国语辞典》:盛暑祁寒  拼音:shèng shǔ qí hán
最炎热与最寒冷的季节。形容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旧五代史。卷九三。晋书。崔棁传》:「指命仆役,亦用礼节,盛暑祁寒,不使冒犯。」
《国语辞典》:苔原气候(苔原气候)  拼音:tái yuán qì hòu
极地气候。终年寒冷,气温恒在摄氏十度以下,夏季解冻时地面上可生长苔藓,地衣等植物。
《国语辞典》:秋月寒江  拼音:qiū yuè hán jiāng
明亮皎洁的秋月,寒冷清澈的江水。比喻有才德的人内心明净清澈。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国语辞典》:寒风砭骨(寒风砭骨)  拼音:hán fēng biān gǔ
寒冷的风刺入骨髓。形容极度寒冷。如:「每当强烈寒流来袭,走在路上便觉寒风砭骨。」也作「寒风刺骨」。
《国语辞典》:寒风刺骨(寒风刺骨)  拼音:hán fēng cì gǔ
寒冷的风刺入骨髓。形容极度寒冷。如:「在寒风刺骨的夜里,街上冷冷清清。」也作「寒风砭骨」。
《国语辞典》:寒气逼人(寒气逼人)  拼音:hán qì bī rén
形容极为寒冷。《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露下沾衣,寒气逼人,面前有座玲珑四柱牌楼。」
分类: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