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8,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寄径
寄踪
寄留
浮寄
寄笺
直寄
寄遗
寄慨
托寄
托寄
隐寄
寄似
寄病
实寄
妙寄
《漢語大詞典》:寄径(寄徑)
借路。战国策·东周策:“ 颜率 至 齐 ,谓 齐王 曰:‘ 周 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涂之从而致之 齐 ?’ 齐王 曰:‘寡人将寄径於 梁 。’” 鲍彪 注:“犹言假涂。”
分類:借路
《漢語大詞典》:寄踪(寄蹤)
犹寄迹。 明 赵文 《过金山寺》诗:“水天楼阁影重重,化国何年此寄踪。”
分類:寄迹
《漢語大詞典》:寄留
犹寄放,留居。 唐 王度 《古镜记》:“两月前,有一客携此婢从东来,时婢病甚,客便寄留,云:‘还日当取。’”《元典章·台纲一·体察》:“据追问到钱物,应给主者随即面视给主,合还官者发付合属官司,各取明白收管,毋得寄留。” 王愿坚 《支队政委》:“因为伤势较重,组织上决定把他‘寄留’在老乡家里养伤。”
分類:寄放留居
《漢語大詞典》:浮寄
(1).无依托。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生若浮寄,惟德可论。”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浮寄孤悬,形势销弱。”
(2).不定居。新唐书·杜佑传:“今黎苗凋瘵,天下户百三十万,陛下詔使者按比,纔得三百万,比 天宝 三分之一,就中浮寄又五之二。” 唐 唐顺之 《常熟县二烈祠记》:“其夫以羈旅浮寄江壖。”
《漢語大詞典》:寄笺(寄牋)
传递书信。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寄牋东南风,天门西北祈风通。”
《韵府拾遗 寘韵》:直寄
庄子: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已者诟厉也。朱子诗:偶向新亭一破颜,高情直寄有无间。
《漢語大詞典》:寄遗(寄遺)
谓致送礼品。 清 孙枝蔚 《代书寄呈大兄伯发》诗:“昔在承平日,万里如门閭,行人无阻塞,寄遗岁不虚。”
《漢語大詞典》:寄慨
寄托感慨。 郭沫若 《评〈离骚〉以外的屈赋》:“《哀郢》的‘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这是因为庄子有‘ 尧 不慈, 舜 不孝’的说法,故引用以寄慨。”
分類:寄托感慨
《漢語大詞典》:托寄(託寄)
(1).付托。晋书·张华传:“会帝问 华 :‘谁可託寄后事者?’”
(2).指所受付托。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相公宠擢之荣,託寄之重,自国朝已来,三者兼之甚鲜矣。”
(3).谓寄托情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孙兴公 作《庾公誄》,文多託寄之辞。” 元 欧阳玄 《墨梅赋》:“彼翰墨之託寄,亦何异乎《风》《骚》。”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 唐 、 五代 及两 宋 词人,皆文章尔雅……甚至名伎高僧,顽仙艷鬼,託寄深远,属引湛冥。”
(4).委托寄送。 清 杨恩寿 《坦园日记》卷七:“初十日,适有便赴 粤西 ,託寄家书。”
《漢語大詞典》:托寄
1.付托。
2.指所受付托。
3.谓寄托情意。
4.委托寄送。
《漢語大詞典》:隐寄(隱寄)
隐瞒寄托(田地)。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更造板籍,隐寄、飞寄、影占、伪跋悉釐改。”
《漢語大詞典》:寄似
寄送;奉赠。 宋 欧阳修 《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分類:奉赠
《韵府拾遗 敬韵》:寄病
净住子:单身寄病,谁肯提携。
《韵府拾遗 寘韵》:实寄(实寄)
沈约劝农访民所苦诗:不稂不莠,实寄民和。
《骈字类编》:妙寄
宋 苏轼 病中夜读朱博士诗 古语多妙寄,可识不可誇。
宋 孙觌 送径山僧 哀弹发朱弦,妙寄追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