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5,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顿寄
寄茗
寄款
寄豭
寄汲
寄褐
寄递
寄杏
寄幸
寄谕
寄学
寄菆
寄质
寄载
拜寄
《漢語大詞典》:顿寄(頓寄)
寄放。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一折:“这金环也只在我家权顿寄,我应当吃不出首的官司罪。”
分類:寄放
《韵府拾遗 迥韵》:寄茗
徐照诗昨来曾寄茗应念苦吟心
《國語辭典》:寄款  拼音:jì kuǎn
1.寄托忠诚之心。晋。陆机思亲赋〉:「指南云以寄款,望归风而效诚。」
2.汇寄金钱。《文明小史》第二四回:「要办,莫如但寄款去,听他作主,妥便些。」
分類:寄托忠诚
《漢語大詞典》:寄豭
寄放在别家传种的公猪。喻指在别人家淫乱的男子。史记·秦始皇本纪:“夫为寄豭,杀之无罪。” 司马贞 索隐:“豭,牡猪也。言夫淫他室,若寄豭之猪也。豭,音加。” 章炳麟 《訄书·杂志》:“ 全绍衣 顾责之以夺情、背交与寄豭之戮。功名在壶鑑,而以三疵成罪,岂不琐哉?”
《漢語大詞典》:寄汲
指取别家的井水。《淮南子·览冥训》:“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漢語大詞典》:寄褐
(1).旧俗,为使孩子长寿而给他穿僧衣,谓之寄褐。释氏要览·杂记:“今世人护惜儿孩,遂服以僧衣,谓之寄褐。”
(2).旧称不信教不念经只穿道士衣服的人为寄褐。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二:“黄冠之教,始于 汉 张陵 ,故皆有妻孥,虽居宫观,而嫁娶生子与俗人不异。奉其教而诵经,则曰道士;不奉其教不诵经,惟假其冠服,则曰寄褐。”
《國語辭典》:寄递(寄遞)  拼音:jì dì
寄托邮局宅急便等机构递送邮件或物品。如:「由于服务业力争上游,改进业务,寄递邮件或物品非常迅速。」
《韵府拾遗 梗韵》:寄杏
钱起有酬长孙绎蓝溪寄杏诗
《漢語大詞典》:寄幸(寄倖)
谓寄托侥幸。 宋 储泳 《祛疑说·覆射》:“覆射之法甚多。如覆命认钱之类,无非暗号,如左右多少之类,出于筭法,此不足道。惟一法用七言诗两首括天下字,凡有音者皆包罗而不遗,两诗各四十九字,分前后片,前片四十九字内以三字分上去入声,一字为叠,实四十五字耳。此四十五字分喉齿唇舌四音;后四十九字总括诸韵,合成反切。故天下字无不可知。人但见其或击锣鼓,或用片纸,反覆以钱,不知其以四十九字寄倖于此也。”
分類:寄托侥幸
《漢語大詞典》:寄谕(寄諭)
所传递的皇帝的谕旨。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覆陈迭奉寄谕分别筹议疏》:“所有叠奉寄諭,分别筹议缘由,恭摺由驛密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
《漢語大詞典》:寄学(寄學)
(1).古指在州县官学就学的外地士人。 宋 王溥 唐会要·学校:“ 会昌 五年正月制: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脩明经、进士业者,并宜隶於太学,外州县寄学及士人,并宜隶各所在官学。”
(2). 明 代童生,通过捐纳或经提学考试核准,而取得同秀才同等的待遇,称为“寄学”。 俞樾 《茶香室续钞·儒士观场》引 清 张穆 《顾亭林年谱》:“ 天啟 五年乙丑,年十三岁,时有纳穀寄学之例。 蠡源公 以先生天资颖异,合早取科名,遂为先生应例。”又引 清 车守谦 语云:“ 明 时寄学,亦经提学考取岁试后,准作附生。”
《漢語大詞典》:寄菆
寄存的棺材。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天宁行者》:“ 邵武 光泽县 天寧寺 多寄菆,行者六七人,前后皆得痴疾,积劳悴以死。”
分類:寄存棺材
《漢語大詞典》:寄质(寄質)
派人质寄住他国作抵押。史记·苏秦列传:“夫列在万乘而寄质於 齐 ,名卑而权轻。”
《漢語大詞典》:寄载(寄載)
谓附乘别人的交通工具。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 糜竺 ﹞尝从 洛 归,未至家数十里,见路次有一好新妇,从 竺 求寄载,行可二十餘里,新妇谢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贺司空 入 洛 赴命…… 张 ( 张翰 )曰:‘吾亦有事北京。’因路寄载,便与 贺 同发。” 唐 陈子昂 《喜遇冀侍御珪崔司议泰之二使》诗序:“况北堂夜永,西轩月微; 巴山 有望别之嗟, 洛阳 无寄载之客。”
分類:交通工具
《漢語大詞典》:拜寄
拜认为寄父或寄母。 沈从文 《阿丽思中国游记》第九章:“小姐,你是平常人就更可以保佑我这孩子了,因为他命大,还得拜寄平常人作干妈呀!”
分類:拜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