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寄学(寄學)
(1).古指在州县官学就学的外地士人。 宋 王溥 唐会要·学校:“ 会昌 五年正月制: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脩明经、进士业者,并宜隶於太学,外州县寄学及士人,并宜隶各所在官学。”
(2). 明 代童生,通过捐纳或经提学考试核准,而取得同秀才同等的待遇,称为“寄学”。 俞樾 《茶香室续钞·儒士观场》引 清 张穆 《顾亭林年谱》:“ 天啟 五年乙丑,年十三岁,时有纳穀寄学之例。 蠡源公 以先生天资颖异,合早取科名,遂为先生应例。”又引 清 车守谦 语云:“ 明 时寄学,亦经提学考取岁试后,准作附生。”
《漢語大詞典》:寄菆
寄存的棺材。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天宁行者》:“ 邵武 光泽县 天寧寺 多寄菆,行者六七人,前后皆得痴疾,积劳悴以死。”
分類:寄存棺材
《漢語大詞典》:寄质(寄質)
派人质寄住他国作抵押。史记·苏秦列传:“夫列在万乘而寄质於 齐 ,名卑而权轻。”
《漢語大詞典》:寄载(寄載)
谓附乘别人的交通工具。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 糜竺 ﹞尝从 洛 归,未至家数十里,见路次有一好新妇,从 竺 求寄载,行可二十餘里,新妇谢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贺司空 入 洛 赴命…… 张 ( 张翰 )曰:‘吾亦有事北京。’因路寄载,便与 贺 同发。” 唐 陈子昂 《喜遇冀侍御珪崔司议泰之二使》诗序:“况北堂夜永,西轩月微; 巴山 有望别之嗟, 洛阳 无寄载之客。”
分類:交通工具
《漢語大詞典》:拜寄
拜认为寄父或寄母。 沈从文 《阿丽思中国游记》第九章:“小姐,你是平常人就更可以保佑我这孩子了,因为他命大,还得拜寄平常人作干妈呀!”
分類:拜认
《漢語大詞典》:桑寄生
桑寄生科。常绿小灌木,常寄生于山茶科和山毛榉科等植物上。叶革质,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夏秋开花,紫红色。浆果椭球形。另有毛叶桑寄生,也称桑上寄生。枝、叶、花均被褐色毛。中医以茎叶入药,叫广寄生,能治风湿痛、腰背痠痛等。
《漢語大詞典》:津寄
津逮。寄,通“ 暨 ”。至。魏书·高允传:“朕既篡统大业,八表晏寧,稽之旧典,欲置学官於郡国,使进修之业,有所津寄。”
《漢語大詞典》:嘱寄(囑寄)
嘱托寄命。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侍中、武卫将军、都乡侯俱受先帝嘱寄之詔。”
分類:嘱托托寄
《漢語大詞典》:祖寄
祖籍与寄居地。《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五》:“凡民之著於籍,其别有四:一曰民籍,二曰军籍,三曰商籍,四曰灶籍,察其祖寄,辨其宗系,区其良贱。”原注:“人户於寄居地方置有坟庐已逾二十年者,准其入籍,出仕令声明祖籍迴避,文员罢职不准寄居别省。”
分類:祖籍寄居
《漢語大詞典》:詶寄
唱酬寄赠。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是后,各佐 江 通 ,復相詶寄。”一本作“ 酬寄 ”。
《骈字类编》:怡寄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贵而好礼,怡寄坟典。
《漢語大詞典》:渊寄(淵寄)
犹幽怀。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之七:“作乐顺动,实符时义。上春初吉,亦留渊寄。”
《漢語大詞典》:部寄
指中央各部之职。 明 宋濂 《〈章氏家乘〉序》:“﹝ 章仔钧 ﹞生一十五子,六十八孙,支系敷蕃,布于东西。或入坐庙朝,或出膺部寄,或宰百里之邑,或秉节鉞,分镇边陲。”
分類:中央
《漢語大詞典》:旁寄
别有寄托。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又诗者,讽刺詼怪,连犿杂揉,旁寄高吟,未可为典正。”
分類:寄托
《漢語大詞典》:寄居官
指本为朝廷官员,而今返里家居的人。亦称“ 寄居官员 ”。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称谓:“寄居官,又名私居官。不以客居及本贯土著,皆谓之私居、寄居。其义盖有官者,本朝廷仕宦也。”《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潭州 也有几个寄居官员,见 崔寧 是行在待詔,日逐也有生活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