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寄坐
谓居客位。比喻地位不稳且无实权。《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北史·魏纪五论》:“自兹之后, 魏 室土崩,始则制屈强胡,终乃权归霸政。主祭祀者不殊於寄坐,遇黜辱者有甚於弈棊。”《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四年》:“大司马拥十万众屯於近郊,陛下便为寄坐耳。” 胡三省 注:“言大权非己出,託位於臣民之上,势同寄寓也。”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小贞大贞》:“人君居尊位,倒持太阿,政令有所不行,德泽有所不下,身为寄坐,受人指麾,危亡之形,且立至矣。”
《韵府拾遗 佳韵》:寄斋(寄斋)
董越朝鲜赋:官有大小司成,徒有上下寄斋。
《漢語大詞典》:寄禄官
官阶名。 宋 制,官分阶官和职事官,如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是阶官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职事官名。阶官有名衔而无职事,只作为铨叙、升迁的依据,称为寄禄官。 元丰 三年改行新官制,又以尚书、侍郎等为职事官,而以旧时所置散官为寄禄官。凡职事官,自尚书至给舍谏议,其职俸以寄禄官高下分行、守、试三等,以禄令为准。如 苏轼 以工部屯田员外郎知 湖州 ,罢官后又以朝奉郎知 惠州 ,知 湖州 、 惠州 为职事,而员外郎、朝奉郎为其寄禄。 宋 陆游 《尚书王公墓志铭》:“寄禄官,自承事郎积迁至正奉大夫。”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 宋 制,必寄禄官高於所任之职事,乃为行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九》、《宋史·职官志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