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寄信  拼音:jì xìn
寄出信件。《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只有在天长赐书楼吃了一坛九年的陈酒,醉了一夜,心里快畅的紧,所以三千里外寄信告诉我。」
《國語辭典》:遗书(遺書)  拼音:yí shū
1.前代散逸的书。《汉书。卷三○。艺文志》:「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2.前人遗著,由后人替他刊行的,称为「遗书」。如船山遗书、章氏遗书。
3.死者所遗留的文字。《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公瑾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死,孤何赖哉?既遗书特荐子敬,孤敢不从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将及危急之际,写下遗书二纸,将一纸付与鲁氏。」
4.留下书信。如:「遗书出走」。
《國語辭典》:附书(附書)  拼音:fù shū
寄书信。唐。杜甫 前出塞诗九首之四:「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明史。卷一四三。黄钺列传》:「孝孺乃因钺附书于善。善得书,与钺相对哭,誓死国。」
分類:寄信
《漢語大詞典》:寓书(寓書)
寄信;传递书信。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子产 寓书於 子西 以告 宣子 。”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吾在 铁城 因故人有帅 成都 者,得寓书,遂与 石 通寒温。”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中国教育会全体会员顿首寓书海外同胞。”
《漢語大詞典》:遗札(遺札)
遗书,死者留下的书札。 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况奉遗札,託为斯;且惭且陋,不敢辞让。” 宋 宋祁 《张文定公行状》:“富家子与壻分财不协,诣府廷辩,壻曰:‘彼先子有治命,壻七子三。’因出遗札,子不能举其契。”《花月痕》第四五回:“次日 荷生 因秃头来求,差健弁齎着 痴珠 遗札南回。”
寄信。 清 顾炎武 《酬陈生芳绩》诗:“百里相思路阻紆,每承遗札讯何如?”
《国语辞典》:致书(致书)  拼音:zhì shū
致函、寄信。《晋书。卷七七。殷浩传》:「父羡,字洪乔,为豫章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致书者百馀函,行次石头,皆投之水中。」《红楼梦》第三回:「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
《國語辭典》:邮筒(郵筒)  拼音:yóu tǒng
1.邮局在路旁设立供人投信的筒子。也称为「信筒」。
2.信件、信函。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一。王浪仙》:「须臾,邮筒到,发封见书,果召赴阙。」
《國語辭典》:来信(來信)  拼音:lái xìn
1.寄来或送来的信。南朝晋。陆云南衡〉诗五首之三:「我之怀矣,有客来信。」《梁书。卷三四。张缅传》:「羡还丹其何术,伫一丸于来信。」也作「来函」、「来鸿」、「来简」、「来札」、「来书」。
2.寄信或送信。如:「欢迎来信指正。」也作「来函」、「来鸿」、「来简」、「来札」、「来书」。
《漢語大詞典》:缄愁(緘愁)
谓寄信言别愁相思。 隋 江总 《七夕》诗:“横波翻泻泪,束素反缄愁。” 唐 李白 《寄远》诗之八:“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分類:寄信相思
《漢語大詞典》:洪乔(洪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洪乔 作 豫章郡 ,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因称不可信托的寄信人为“洪乔”。 唐 陆龟蒙 《逆友湖上》诗:“欲寄一函聊问讯, 洪乔 寧作置书邮。” 元 马臻 《送江西熊履善茂才之金陵》诗之二:“书来莫附 洪乔 便,只道经年一字无。”《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二八〉》:“六月六日发去一封信,不知是否遇了 洪乔 ?”
《漢語大詞典》:寄外
(1).寄居外地。 明 邵璨 《香囊记·赏雪》:“自家姓 蹇 名 伦 ,世居 巴 蜀 ,从父宦寄外,占籍 宜兴 。”
(2).妻子寄信或他物给丈夫。 元 龙辅 《女红馀志·制履寄外》:“何物寄殷勤,宫鞋緑饰文。为郎承素足,指日踏青云。” 元 龙辅 《十一月初四日五鼓纪梦寄外》:“昨夜有佳梦,驰书报与郎。隔门须是近,有臭必然香。”
《国语辞典》:捎信  拼音:shāo xìn
寄信、带信。《红楼梦》第三三回:「正在厅上乾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
分类:寄信带信
《國語辭典》:邮箱(郵箱)  拼音:yóu xiāng
房宅门前设置的收信箱。也称为「信箱」。
《國語辭典》:信箱  拼音:xìn xiāng
1.房宅门前设置的收信箱。也称为「邮箱」。
2.邮局或公司行号中所设,备人租用以收受信件的箱子。如:「邮政信箱」。
《国语辞典》:邮寄炸弹(邮寄炸弹)  拼音:yóu jì zhà dàn
装在邮寄信件或包裹中的小型炸弹。收信人于拆信时会自动爆炸,是专门用于谋杀的一种手段。也称为「书信炸弹」、「邮包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