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动寂(动寂)
王屮头陀寺碑应乾动寂顺民终始
《骈字类编》:香寂
江淹 丽色赋 锦幔垂而香寂,桂烟起而清谧。
《国语辞典》:本寂 拼音:běn jí
禅宗曹洞宗祖师之一。唐泉州莆田人,俗姓黄,十九岁出家,后师事洞山良价,并在那里深得法要,离开良价后,回吉水山说法,将吉水山改名为「曹山」,大振宗风,发扬良价五位君臣的旨趣。曾注《寒山子诗》,有《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二卷行世。
《漢語大詞典》:寂漠
(1).同“ 寂寞 ”。空虚。《淮南子·俶真训》:“寂漠以虚无,非有为於物也,物以有为於己也。”《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参差世祀忽,寂漠世朝变。”五臣本作“寂寞”。 吕延济 注:“寂寞,空虚也。”
(2).同“ 寂寞 ”。寂静;沉寂。《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淮南子·齐俗训》:“故萧条者形之君,而寂漠者音之主也。”《南史·陈暄传》:“吾既寂漠当世,朽病残年,产不异於 颜 原 ,名未动於卿相,若不日饮醇酒,復欲安归?”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本根剥丧,神气旁皇, 华国 将自槁於子孙之攻伐,而举天下无违言,寂漠为政,天地闭矣。”
(3).同“ 寂寞 ”。清静;恬淡。《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成玄英 疏:“虚静、恬淡、寂漠、无为,四者异名同实者也。”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百姓涤瑕盪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南朝 梁 僧顺 《释三破论》:“经云,处处自説名字不同,或为儒林之宗,国师道士;或寂漠无为,而作佛事。”
(4).同“ 寂寞 ”。冷落;凄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如是年餘,生制艺颇通,而再试再黜,身名蹇落,饔飧不给,抚情寂漠,嗷嗷悲泣。”
(2).同“ 寂寞 ”。寂静;沉寂。《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淮南子·齐俗训》:“故萧条者形之君,而寂漠者音之主也。”《南史·陈暄传》:“吾既寂漠当世,朽病残年,产不异於 颜 原 ,名未动於卿相,若不日饮醇酒,復欲安归?”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本根剥丧,神气旁皇, 华国 将自槁於子孙之攻伐,而举天下无违言,寂漠为政,天地闭矣。”
(3).同“ 寂寞 ”。清静;恬淡。《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成玄英 疏:“虚静、恬淡、寂漠、无为,四者异名同实者也。”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百姓涤瑕盪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南朝 梁 僧顺 《释三破论》:“经云,处处自説名字不同,或为儒林之宗,国师道士;或寂漠无为,而作佛事。”
(4).同“ 寂寞 ”。冷落;凄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如是年餘,生制艺颇通,而再试再黜,身名蹇落,饔飧不给,抚情寂漠,嗷嗷悲泣。”
《骈字类编》:时寂(时寂)
唐 韦应物 过昭国里故第 物变知景暄,心伤觉时寂。
《骈字类编》:地寂
宋 陆游 书直舍壁二首 其二 地寂闻传漏,帘疏有断香。
《骈字类编》:宵寂
韩愈秋怀诗见秋明下
《漢語大詞典》:寂蔑
(1).沉寂;声息俱无。《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以丞相録尚书事,假节”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且此人不死,要应显达为 魏 ,竟是谁乎?何其寂蔑而无闻!” 南朝 梁 沈约 《辩圣论》:“圣人盖人中之含明德尽照精粹凝玄者,或三圣并时,或千载寂蔑。”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 鄱阳 、 云安 ,道阻且长,音尘寂蔑,永以三叹。”
(2).引申指空无。 唐 韩愈 《袁州刺史谢上表》:“臣以愚陋无堪,累蒙朝廷奬用,掌誥西掖,司刑南宫,显荣频烦,称效寂蔑。”
(3).冷清孤单。 南朝 宋 谢灵运 《邻里相送方山诗》:“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唐 李白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瞻望清路尘,归来空寂蔑。”
(2).引申指空无。 唐 韩愈 《袁州刺史谢上表》:“臣以愚陋无堪,累蒙朝廷奬用,掌誥西掖,司刑南宫,显荣频烦,称效寂蔑。”
(3).冷清孤单。 南朝 宋 谢灵运 《邻里相送方山诗》:“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唐 李白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瞻望清路尘,归来空寂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