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即寂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常寂光土为周遍法界之法礼,故三五之色质皆在寂光一理之上而宛然,是故凡圣同居土之娑婆即常寂光土也。经云常在灵鹫山,即其證也。法华玄义七曰:「寂光理通如镜如器,诸土别异如像如饭,业力所隔,感见不同。」法华文句记九曰:「经云:我土不毁,常在灵山。岂离迦耶别求常寂,非寂光外别有娑婆?」辅行五曰:「土虽差别,不异寂光,寂光虽寂不异诸土。」
(术语)常寂光土为周遍法界之法礼,故三五之色质皆在寂光一理之上而宛然,是故凡圣同居土之娑婆即常寂光土也。经云常在灵鹫山,即其證也。法华玄义七曰:「寂光理通如镜如器,诸土别异如像如饭,业力所隔,感见不同。」法华文句记九曰:「经云:我土不毁,常在灵山。岂离迦耶别求常寂,非寂光外别有娑婆?」辅行五曰:「土虽差别,不异寂光,寂光虽寂不异诸土。」
宴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安然而入寂也。谓圣者之死。法华经化城喻品曰:「于佛宴寂后,宣扬助法化。」大部补注八曰:「宴寂。宴,安也,息也。上文云寂然宴默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安然入寂。
(术语)安然而入寂也。谓圣者之死。法华经化城喻品曰:「于佛宴寂后,宣扬助法化。」大部补注八曰:「宴寂。宴,安也,息也。上文云寂然宴默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安然入寂。
冥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见一物曰冥,绝诸相云寂。形容真空之理也。止观辅行曰:「四眼二智,万象森然,佛眼种智,真空冥寂。」
(术语)不见一物曰冥,绝诸相云寂。形容真空之理也。止观辅行曰:「四眼二智,万象森然,佛眼种智,真空冥寂。」
真如寂灭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如之体离一切之妄染,谓之寂灭相。是十真如之无染真如也。
【佛学常见辞汇】
真如的本体清静而无妄染,故云寂灭相。
(术语)真如之体离一切之妄染,谓之寂灭相。是十真如之无染真如也。
【佛学常见辞汇】
真如的本体清静而无妄染,故云寂灭相。
真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寂者涅槃也。佛之涅槃对二乘之伪涅槃谓之真寂。因明大疏上本曰:「归真寂于两河,馀烈光乎沙劫。」
【佛学常见辞汇】
真正的涅槃,即佛的涅槃。
(术语)寂者涅槃也。佛之涅槃对二乘之伪涅槃谓之真寂。因明大疏上本曰:「归真寂于两河,馀烈光乎沙劫。」
【佛学常见辞汇】
真正的涅槃,即佛的涅槃。
涅槃寂静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法印之一。一切众生起惑作业流转于三界,故佛说涅槃寂静之法,使得离生死,至于寂灭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三法印之一。(参见:三法印)
(术语)三法印之一。一切众生起惑作业流转于三界,故佛说涅槃寂静之法,使得离生死,至于寂灭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三法印之一。(参见:三法印)
三法印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切之小乘经,以三法印印之,證其为佛说,大乘经以一实相印印之,證其为大乘之了义教。一、诸行无常印,行有迁流之义,谓有为法。言一切之有为法,念念生灭而无常也。是为诸行无常印。二、诸法无我印,行之名局于有为法,法之名。通于无为法。言一切有为无为诸法中无有我之实体。是诸法无我印也。三、涅槃寂静印,言涅槃之法。灭一切生死之苦而为无为寂静。是涅槃寂静印也。智度论二十二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中略)摩诃衍中说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玄义八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
【佛学常见辞汇】
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三藏法数】
(出法华玄义)
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著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名数)一切之小乘经,以三法印印之,證其为佛说,大乘经以一实相印印之,證其为大乘之了义教。一、诸行无常印,行有迁流之义,谓有为法。言一切之有为法,念念生灭而无常也。是为诸行无常印。二、诸法无我印,行之名局于有为法,法之名。通于无为法。言一切有为无为诸法中无有我之实体。是诸法无我印也。三、涅槃寂静印,言涅槃之法。灭一切生死之苦而为无为寂静。是涅槃寂静印也。智度论二十二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中略)摩诃衍中说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玄义八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
【佛学常见辞汇】
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三藏法数】
(出法华玄义)
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著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能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能仁寂默之略。释迦译曰能仁。牟尼译曰寂默。(参见:释迦牟尼)
(术语)能仁寂默之略。释迦译曰能仁。牟尼译曰寂默。(参见:释迦牟尼)
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灭。涅槃之异名。维摩问疾品曰:「导人入寂。」净影疏曰:「寂是涅槃,又寂真谛。」
【佛学常见辞汇】
又叫做灭,涅槃的别名。
(术语)又云灭。涅槃之异名。维摩问疾品曰:「导人入寂。」净影疏曰:「寂是涅槃,又寂真谛。」
【佛学常见辞汇】
又叫做灭,涅槃的别名。
寂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寂用湛然)。
(术语)(参见:寂用湛然)。
寂用湛然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如之理体,离有为之诸相,故云寂,而生世间出世间之善法,故云用。即起信论所说三大中之体用二大也。而即体为用,与体皆常住不灭,故云湛然。观经玄义分曰:「恒沙功德寂用湛然。」
(术语)真如之理体,离有为之诸相,故云寂,而生世间出世间之善法,故云用。即起信论所说三大中之体用二大也。而即体为用,与体皆常住不灭,故云湛然。观经玄义分曰:「恒沙功德寂用湛然。」
寂用湛然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如之理体,离有为之诸相,故云寂,而生世间出世间之善法,故云用。即起信论所说三大中之体用二大也。而即体为用,与体皆常住不灭,故云湛然。观经玄义分曰:「恒沙功德寂用湛然。」
(术语)真如之理体,离有为之诸相,故云寂,而生世间出世间之善法,故云用。即起信论所说三大中之体用二大也。而即体为用,与体皆常住不灭,故云湛然。观经玄义分曰:「恒沙功德寂用湛然。」
寂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寂谓真理之寂静,光谓真智之光照,即理智之二德也。又即于寂理而光照,谓之寂光。大日经疏一曰:「尔时行人为此寂光所照,无量智见自然开发,如莲华敷。」【又】台家四土中之常寂光土云寂光。
(术语)寂谓真理之寂静,光谓真智之光照,即理智之二德也。又即于寂理而光照,谓之寂光。大日经疏一曰:「尔时行人为此寂光所照,无量智见自然开发,如莲华敷。」【又】台家四土中之常寂光土云寂光。
寂光土
【佛学大辞典】
(界名)常寂光土之略。
(界名)常寂光土之略。
寂光海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寂光为常寂,光土,海会为一会之大众。十方法界诸佛菩萨乃至天龙八部诸众来集,如万川之朝宗大海,故称曰海会。大日经疏三曰:「复次,众生一会心中有如来寿量长远之身寂光海会乃至不退菩萨。亦复不能知。当知此法倍复难信。」演密钞四曰:「寂光海会者,寂光土也,海会众也,即是常寂光土中尘沙之众也。此通真应。」
(术语)寂光为常寂,光土,海会为一会之大众。十方法界诸佛菩萨乃至天龙八部诸众来集,如万川之朝宗大海,故称曰海会。大日经疏三曰:「复次,众生一会心中有如来寿量长远之身寂光海会乃至不退菩萨。亦复不能知。当知此法倍复难信。」演密钞四曰:「寂光海会者,寂光土也,海会众也,即是常寂光土中尘沙之众也。此通真应。」
寂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寂静与忍辱也。指要钞序曰:「被寂忍之衣据大慈室。」
(术语)寂静与忍辱也。指要钞序曰:「被寂忍之衣据大慈室。」
寂志果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与长阿含沙门果经同本,佛为阿阇世王说沙门现在之得果。
(经名)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与长阿含沙门果经同本,佛为阿阇世王说沙门现在之得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