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宿昔之因缘也。华严经二十五曰:「同行宿缘诸清净众,于中止住。」梁传求那跋陀罗曰:「不图宿缘乃逢此事。」
【佛学常见辞汇】
过去世的因缘。
(术语)宿昔之因缘也。华严经二十五曰:「同行宿缘诸清净众,于中止住。」梁传求那跋陀罗曰:「不图宿缘乃逢此事。」
【佛学常见辞汇】
过去世的因缘。
宿曜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十八宿与七曜也。(参见:星宿)
(术语)二十八宿与七曜也。(参见:星宿)
星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称宿曜,印度之天文法也。其中有二十八宿Naks!atra,十二宫Ra%s/i,七曜Graha之别。人界天界一切之事实,恒相反影,吉凶之相,现于宿曜,且由星宿之运行,而豫定个人之运命者也。是为星占法。阴阳师,兵家,及密教之占卜者皆传播之。藏经中有宿命智陀罗尼经,宿命陀罗尼,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宿曜仪轨,七曜禳灾决,七星如意轮秘要经,七曜星辰别行法等诸经,民间流布之杂书尤不胜枚举。
(术语)又称宿曜,印度之天文法也。其中有二十八宿Naks!atra,十二宫Ra%s/i,七曜Graha之别。人界天界一切之事实,恒相反影,吉凶之相,现于宿曜,且由星宿之运行,而豫定个人之运命者也。是为星占法。阴阳师,兵家,及密教之占卜者皆传播之。藏经中有宿命智陀罗尼经,宿命陀罗尼,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宿曜仪轨,七曜禳灾决,七星如意轮秘要经,七曜星辰别行法等诸经,民间流布之杂书尤不胜枚举。
宿曜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之略名。
(经名)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之略名。
宿曜仪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一行撰。
(书名)一卷,唐一行撰。
宿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宿昔之本愿也。
【佛学常见辞汇】
过去世的誓愿。
(术语)宿昔之本愿也。
【佛学常见辞汇】
过去世的誓愿。
宿愿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宿愿之力用也。观无量寿经曰:「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
【佛学常见辞汇】
宿愿的力量作用。
(术语)宿愿之力用也。观无量寿经曰:「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
【佛学常见辞汇】
宿愿的力量作用。
温宿
【佛学大辞典】
(地名)西域国名。相当于现今之乌什。在新疆天山之南麓,疏勒之东北,阿克苏之西。梁高僧传罗什传下谓为龟玆之北界。
(地名)西域国名。相当于现今之乌什。在新疆天山之南麓,疏勒之东北,阿克苏之西。梁高僧传罗什传下谓为龟玆之北界。
善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布萨Upavasatha Posadha,巴Uposatha,一译善宿。止宿于善之义。智度论十三曰:「布萨,秦言善宿。」新译曰长养。(参见:布萨)
(术语)梵语布萨Upavasatha Posadha,巴Uposatha,一译善宿。止宿于善之义。智度论十三曰:「布萨,秦言善宿。」新译曰长养。(参见:布萨)
善宿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受持八戒之优婆夷也。(参见:善宿男)。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八戒的女居士。
(术语)受持八戒之优婆夷也。(参见:善宿男)。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八戒的女居士。
善宿男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受持八戒之优婆塞也。新云近住男。又名长养男。凡布萨(旧曰善宿,新曰长养),有在家出家之二法,出家之布萨,每半月之说戒是也,在家之布萨法,受持八戒是也。智度论十三曰:「今日诚心忏悔身清净,口清净,心清净,受行八戒。是则布萨,秦言善宿。」俱舍论十四曰:「言近住者谓此律仪近阿罗汉住,以随学彼故。有说,此近尽寿戒住,如是律仪或名长养,长养薄少善根有情,令其善根渐增多故。」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八戒的男居士。
(术语)受持八戒之优婆塞也。新云近住男。又名长养男。凡布萨(旧曰善宿,新曰长养),有在家出家之二法,出家之布萨,每半月之说戒是也,在家之布萨法,受持八戒是也。智度论十三曰:「今日诚心忏悔身清净,口清净,心清净,受行八戒。是则布萨,秦言善宿。」俱舍论十四曰:「言近住者谓此律仪近阿罗汉住,以随学彼故。有说,此近尽寿戒住,如是律仪或名长养,长养薄少善根有情,令其善根渐增多故。」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八戒的男居士。
善宿男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受持八戒之优婆塞也。新云近住男。又名长养男。凡布萨(旧曰善宿,新曰长养),有在家出家之二法,出家之布萨,每半月之说戒是也,在家之布萨法,受持八戒是也。智度论十三曰:「今日诚心忏悔身清净,口清净,心清净,受行八戒。是则布萨,秦言善宿。」俱舍论十四曰:「言近住者谓此律仪近阿罗汉住,以随学彼故。有说,此近尽寿戒住,如是律仪或名长养,长养薄少善根有情,令其善根渐增多故。」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八戒的男居士。
(术语)受持八戒之优婆塞也。新云近住男。又名长养男。凡布萨(旧曰善宿,新曰长养),有在家出家之二法,出家之布萨,每半月之说戒是也,在家之布萨法,受持八戒是也。智度论十三曰:「今日诚心忏悔身清净,口清净,心清净,受行八戒。是则布萨,秦言善宿。」俱舍论十四曰:「言近住者谓此律仪近阿罗汉住,以随学彼故。有说,此近尽寿戒住,如是律仪或名长养,长养薄少善根有情,令其善根渐增多故。」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八戒的男居士。
尊宿
【佛学大辞典】
(杂语)德尊年长者。观经序分义曰:「德高曰尊,耆年曰宿。」传灯录(睦州章)曰:「人称曰陈尊宿。」
(杂语)德尊年长者。观经序分义曰:「德高曰尊,耆年曰宿。」传灯录(睦州章)曰:「人称曰陈尊宿。」
隔宿
【佛学大辞典】
(杂语)忌日之前日也。以与当日隔一宿故也。敕修清规景命四斋日祝赞曰:「隔宿堂司行者,报众挂讽经牌。」
(杂语)忌日之前日也。以与当日隔一宿故也。敕修清规景命四斋日祝赞曰:「隔宿堂司行者,报众挂讽经牌。」
满宿
【佛学大辞典】
(人名)六群比丘之一。(参见:比丘)
【三藏法数】
马师性多愚痴,满宿性多嗔恚。此二人本是田夫,亦释种也。共议我等作田辛苦,可共出家,于佛法中衣食自然;复更筹量,就谁出家。即到舍利弗、目犍连所,求欲出家。既出家已,住鸡吒山聚落,不受人语,作诸非威仪事,于六群比丘中,最为上首。后二人因多愚痴嗔恚,堕生龙中。(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梵语目犍连,华言采菽氏。皆佛之弟子也。)
(人名)六群比丘之一。(参见:比丘)
【三藏法数】
马师性多愚痴,满宿性多嗔恚。此二人本是田夫,亦释种也。共议我等作田辛苦,可共出家,于佛法中衣食自然;复更筹量,就谁出家。即到舍利弗、目犍连所,求欲出家。既出家已,住鸡吒山聚落,不受人语,作诸非威仪事,于六群比丘中,最为上首。后二人因多愚痴嗔恚,堕生龙中。(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梵语目犍连,华言采菽氏。皆佛之弟子也。)
比丘
【佛学大辞典】
(术语)Bhiks!u,又名苾刍,煏刍。为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称。男曰比丘,女曰比丘尼。其义甚多。以乞士之翻为本义。嘉祥法华义疏一曰:「比丘名为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故名乞士。世之乞人,但乞衣食,不乞于法,不名比丘。(中略)馀怖魔,破恶,净命,如智度论中广说也。」(参见:苾刍)
【佛学常见辞汇】
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义,即一、乞士,就是一面向社会群众乞化饮食,以资维持色身,一面又向慈悲的佛陀乞化法食,以资长养法身。二、破恶,此恶是指心中的种种烦恼而言,出家人修戒定慧三学,扑灭贪瞋痴等烦恼,以便达到了生脱死的目的。三、怖魔,六欲天的天魔希望一切的众生皆为魔子魔孙,永远受他的控制,可是出家的佛弟子目的却在跳出三界,以解脱为期,大家都很认真修行,不为天魔外道所扰乱,于是魔宫震动,魔王怖畏起来,故谓之怖魔。
【俗语佛源】
比丘,梵语bhiksu的音译,一般意译为「乞士」,俗称「和尚」。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的具足戒共有二百五十条。《大智度论》卷三列举了比丘的五种意译:乞士、破烦恼、出家人、净持戒、怖魔。其中乞士是最常见的意译。隋·吉藏《法华义疏》卷一说:「比丘名为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比丘是佛的弟子,当然要从佛乞法,但为什么要向俗人乞食呢?原因是:比丘出家学法,一般不作治生产业,乞食不但可以省事修道,而且可以破除骄慢之心。《金刚经》载:「(佛)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释迦牟尼出家时,净饭王派憍陈如等五名亲信随侍。释迦成道以后,这五人在鹿野苑听法出家,是最早的比丘。(李明权)
【三藏法数】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出家之人,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身,故名乞士。
【三藏法数】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身,净命自活,福利众生,破憍慢心,谦下自卑,以成清雅之德也。(净命者,以清净之食,自活其命也。)
【三藏法数】
梵语比丘,华言乞土。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以色身也。亦名苾刍,盖苾刍,雪山香草名,草有五义,以喻比丘五德。(五义五德者,一体性柔软义,喻比丘折伏身语粗犷之德;二引蔓旁布义,喻比丘度人不绝之德;三馨香远闻义,喻比丘戒香芬馥之德;四能疗疼痛义,喻比丘能断烦恼之德;五不背日光义,喻比丘常向佛日之德也。)
(术语)Bhiks!u,又名苾刍,煏刍。为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称。男曰比丘,女曰比丘尼。其义甚多。以乞士之翻为本义。嘉祥法华义疏一曰:「比丘名为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故名乞士。世之乞人,但乞衣食,不乞于法,不名比丘。(中略)馀怖魔,破恶,净命,如智度论中广说也。」(参见:苾刍)
【佛学常见辞汇】
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义,即一、乞士,就是一面向社会群众乞化饮食,以资维持色身,一面又向慈悲的佛陀乞化法食,以资长养法身。二、破恶,此恶是指心中的种种烦恼而言,出家人修戒定慧三学,扑灭贪瞋痴等烦恼,以便达到了生脱死的目的。三、怖魔,六欲天的天魔希望一切的众生皆为魔子魔孙,永远受他的控制,可是出家的佛弟子目的却在跳出三界,以解脱为期,大家都很认真修行,不为天魔外道所扰乱,于是魔宫震动,魔王怖畏起来,故谓之怖魔。
【俗语佛源】
比丘,梵语bhiksu的音译,一般意译为「乞士」,俗称「和尚」。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的具足戒共有二百五十条。《大智度论》卷三列举了比丘的五种意译:乞士、破烦恼、出家人、净持戒、怖魔。其中乞士是最常见的意译。隋·吉藏《法华义疏》卷一说:「比丘名为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比丘是佛的弟子,当然要从佛乞法,但为什么要向俗人乞食呢?原因是:比丘出家学法,一般不作治生产业,乞食不但可以省事修道,而且可以破除骄慢之心。《金刚经》载:「(佛)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释迦牟尼出家时,净饭王派憍陈如等五名亲信随侍。释迦成道以后,这五人在鹿野苑听法出家,是最早的比丘。(李明权)
【三藏法数】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出家之人,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身,故名乞士。
【三藏法数】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身,净命自活,福利众生,破憍慢心,谦下自卑,以成清雅之德也。(净命者,以清净之食,自活其命也。)
【三藏法数】
梵语比丘,华言乞土。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以色身也。亦名苾刍,盖苾刍,雪山香草名,草有五义,以喻比丘五德。(五义五德者,一体性柔软义,喻比丘折伏身语粗犷之德;二引蔓旁布义,喻比丘度人不绝之德;三馨香远闻义,喻比丘戒香芬馥之德;四能疗疼痛义,喻比丘能断烦恼之德;五不背日光义,喻比丘常向佛日之德也。)
弊宿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又作蜱肆。婆罗门名。拘萨罗国斯婆醯婆罗门村有婆罗门,名弊宿。童女迦叶已證罗汉,与五百比丘共游行诣彼处,种种说法,破其断见,使之归正翻邪,死生于天。见长阿含经七弊宿经,中阿含经十六蜱肆经。巴Pa%ya%si。
(人名)又作蜱肆。婆罗门名。拘萨罗国斯婆醯婆罗门村有婆罗门,名弊宿。童女迦叶已證罗汉,与五百比丘共游行诣彼处,种种说法,破其断见,使之归正翻邪,死生于天。见长阿含经七弊宿经,中阿含经十六蜱肆经。巴Pa%ya%si。
诸因宿作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谓现世所受之果报,由于过去之宿因,故于现在精进,则灭旧业,于未来不受恶果云。亦曰无惭外道。义林章一曰:「诸因宿作宗,谓离系亲子,亦云无惭外道,谓现所受苦皆宿作为因,若现精进,便吐旧业,由不作因之所害,故如是于后不复有漏。」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谓现世所受之果报,由于过去之宿因,故于现在精进,则灭旧业,于未来不受恶果云。亦曰无惭外道。义林章一曰:「诸因宿作宗,谓离系亲子,亦云无惭外道,谓现所受苦皆宿作为因,若现精进,便吐旧业,由不作因之所害,故如是于后不复有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