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4—1202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南渡后居抚州,字点仲,号清容居士。晁公迈子。通练世故,不乐仕途。年逾八十赐官迪功郎,拜恩毕即将衣冠藏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6—1327 【介绍】: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元诗选
桷字伯长,庆元人,宋同知枢密院事韶之曾孙也。童子时有能文名,部使者举茂才异等,授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初,阎复、程文海、王构交荐之,改翰林国史院检阅官。时初建南郊,疏十议以进。礼官推其博,多采用者。擢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累进翰林待制、集贤直学士,同修国史。至治元年,迁侍讲学士。泰定初辞归,卒年六十有一。赠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追封陈留郡公,谥文清。伯长初师事剡源戴帅初。稍长,在王深宁之门,复从舒岳祥游。家固多藏书,又亲见中原文献,其学最为有本。及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家居以后,修辟南园故址,结小亭,读书其中。翰墨所传,极于海内。所著有《易说》、《春秋说》及《清容居士集》五十卷。元兴,承金宋之季,遗山元裕之以鸿朗高华之作振起于中州,而郝伯常、刘梦吉之徒继之。故北方之学,至中统、至元而大盛。赵子昂以宋王孙入仕,风流儒雅,冠绝一时。邓善之、袁伯长辈从而和之,而诗学又为之一变。于是虞、杨、范、揭,一时并起,至治、天历之盛,实开于大德、延祐之间。伯长没后二十馀年,会修宋、辽、金三史。遣使者求郡国遗文故事,惟袁氏所传为最多。故家文物,萃于东南,百年以来,流风未坠,论者以伯长实有功焉,良不诬也。
词学图录
袁桷(1266—1327)元代学官、书院山长。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庆元鄞县(今属浙江)人。有《清容居士集》。
甬上耆旧诗·卷三
字伯长,袁氏最为世族。公少负异才,读先世遗书,至穷日夜。初事戴剡原,稍长,在王深宁先生之门,复从舒岳祥游,尽传诸公之学。既家有赐书,又亲见中原文献,得接风流,故其学最为有本。以辟茂异,授丽泽书院长,用荐入国史院,历翰林院直学士、侍讲。早引年归里。公在翰林三十年,上郊祀定制十议,纂脩三朝大典,酌定宪令,疏请购宋、辽、金三代遗书,一时制词、碑版、高文典册,多出公手。家居以后,脩辟南园故址,结小亭,读书其中。翰墨所传,极于海内。卒年六十二,赠行参知政事陈留郡。公自宋南渡,而后吾乡学者以多识相尚。文清得王氏之传,其于近世礼乐之因革,官阀之选次,朝士大夫之族系,九流诸家之略录,俱能溯源执本,得其旨归。浙河以东,于斯为盛。公尝言:余少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屡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公所自责,俱深中学者之弊,故具述之。至公殁二十馀年,会脩宋、辽、金三史,遣使者求郡国遗文故事,唯公家上藏书数千卷,足备典实,至今袁氏尚盛。余初选此集,其后人即手钞世,传遗草见示,数百年文献未坠于地,斯可谓故家矣。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伯长,庆元人。举茂才异等授丽泽书院山长以荐累擢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历侍讲学士卒谥文清有清容居士集五十卷
《漢語大詞典》:容居
容身,安身。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國語辭典》:建瓴  拼音:jiàn líng
1.建,倾、倒。通「瀽」。瓴,盛水的瓶子。「建瓴」指把瓶中的水往下倾倒。语本《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裴骃《集解》注引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翻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形容居高临下,势不可挡。《周书。卷三一。列传。韦孝宽》:「窃以大周土宇,跨据关、河,蓄席卷之威,持建瓴之势。」唐。颜师古 等慈寺碑:「于是亲总元戎,授兹戚钺,建瓴东下,将一车书,北据崇芒,南屯伊阙,云罗既布,指期涤荡。」
2.水流倾泻而下。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下。后游雁宕日记》:「水从石后建瓴下注,汇潭漾碧,翛然沁人。」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四笔。卷七。百龄治河》:「塞外大雪封山,来岁春融建瓴而下,施工愈难,合龙宜速。」
3.喻指快速流失。唐。杜牧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寒暑逾流电,光阴甚建瓴。」明。杨寅秋〈答林元东宪副〉:「成事难于登天,败事易于建瓴。」
《國語辭典》:棬枢(棬樞)  拼音:quān shū
以曲木为门枢。《战国策。秦策一》:「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
《國語辭典》:五方杂厝(五方雜厝)  拼音:wǔ fāng zá cuò
各地的人聚居一起。形容居民复杂。《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也作「五方杂处」。
《国语辞典》:屋上建瓴  拼音:wū shàng jiàn líng
在屋顶上把瓶中的水往下倒。形容居高临下,势不可挡。语本宋。苏轼〈上皇帝书〉:「臣观其地三面被山,独其西平川数百里,西走梁宋。使楚人开关而延敌,材官驺发,突骑云纵,真若屋上建瓴水也。」也作「高屋建瓴」、「建瓴高屋」。
《国语辞典》:重裀叠褥(重裀叠褥)  拼音:chóng yīn dié rù
形容居处华美,生活富裕。《幼学琼林。卷二。衣服类》:「贵者重裀叠褥,贫者裋褐不完。」
《国语辞典》:蛛网尘封(蛛网尘封)  拼音:zhū wǎng chén fēng
被蜘蛛网所缠绕,被尘土所覆盖。形容居室、器物等长期无人居住使用。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记得当时心醉处,蛛网尘封。」
《國語辭典》:高屋建瓴  拼音:gāo wū jiàn líng
在屋顶上把瓶中的水往下倒。形容居高临下,势不可挡。宋。曾极 金陵百咏。天门山:「高屋建瓴无计取,二梁刚把当殽函 。」后泛指居高临下。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高屋建瓴,凿壁穿泉,免挑运之苦,受汲引之福。」清。葛士浚《皇朝经世文续编。工政八直隶河工。直隶总督李鸿章》:「其(河道)上游之山槽陡峻,势如高屋建瓴,水发则万派奔腾,各河顿形壅涨。」也作「建瓴高屋」、「屋上建瓴」。
《漢語大詞典》:桑户棬枢(桑户棬樞)
以桑枝为门,木条为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战国策·秦策一:“且夫 苏秦 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
《漢語大詞典》:峻宇雕墙(峻宇雕牆,峻宇彫墙)
高大的屋宇和彩绘的墙壁。形容居处豪华奢侈。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北史·薛道衡传:“ 叔宝 峻宇彫墙,酣酒荒色。”亦作“ 峻宇雕墙 ”。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峻宇雕墙,亟成壮丽。” 宋 陆游 《读〈夏书〉》诗:“一朝财得居平土,峻宇雕墙已遽兴。” 元 张可久 《拨不断·会稽道中》曲:“峻宇雕墙宰相家,夕阳芳草渔樵话,百年之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墙壁》:“‘峻宇雕墙’,‘家徒壁立’,昔人贫富,皆於墙壁间辨之。”
见“ 峻宇彫墙 ”。
《漢語大詞典》:桊枢
1.以木条为户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
《國語辭典》:蒋士铨(蔣士銓)  拼音:jiǎng shì quán
人名。(西元1725~1784)字心馀,一字苕生,号清容,又号藏园,自称离垢居士,清江西铅山人。乾隆进士,曾任翰林编修。工诗古文辞,七言古诗尤胜,与袁枚、赵翼并称为「江右三大家」。亦精南北曲。著有杂剧、传奇十六种、《忠雅堂集》、《铜弦词》、《红雪楼九种曲》等。
《國語辭典》:两袖清风(兩袖清風)  拼音:liǎng xiù qīng fēng
1.形容人迎风翩立的潇洒神采。
2.衣袖内空无一物,只有满袖清风。比喻官吏清廉,毫无贪赃枉法之事。《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只是那赔修的官项,计须五千馀金,后任工员催逼得又紧,老爷两袖清风,一时那里交得上。」《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他有甚么宦囊啊,他现在是两袖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