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习家(習家)
见“ 习家池 ”。
《漢語大詞典》:习家池(習家池)
古迹名。一名 高阳池 。在 湖北 襄阳 岘山 南。《晋书·山简传》:“ 简 镇 襄阳 ,诸 习氏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 戴安道 ,似向 习家池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 习家池 。”亦省作“ 习池 ”。 唐 杜甫 《初冬》:“日有 习池 醉,愁来《梁甫吟》。” 宋 曾巩 《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 山简 ,更须同上 习池 游。”或省作“习家”。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 习 家。”
《骈字类编》:二家
诗:民之讹言,宁莫之惩。笺:言时不令小人好诈伪为交易之言,使见怨咎,安然无禁止。疏:诈伪交易之言者,谓以善言为恶,以恶言为善,交而换易其辞,斗乱二家,使相怨咨也。 礼记正义序:其为义疏者,南人有贺循、贺玚、庾蔚、崔灵恩、沈重宣、皇甫侃等,北人有徐道明、李业兴、李宝鼎、侯聪、熊安等。其见于世者,唯皇、熊二家而已。熊则违背本经,多引外义,犹之楚而北行,马虽疾而去愈远矣。又欲释经文,唯聚难义,犹治丝而棼之,手虽繁而。丝益乱也。皇氏虽章句详正,微稍繁广,又既遵郑氏,乃时乖郑义,此是木落不归其本,狐死不首其丘,皆二家之弊,未为得也。昭,周礼大司马,见二人下。 左传:季悼子之卒也,叔孙子以再命为卿。及平子伐莒,克之,更受三命。叔仲子欲搆二家,谓平子曰:三命踰父兄,非礼也。
又季郈之鸡斗注:季平子、郈昭伯,二家相近,故鸡斗虽战国策夫,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今且将拔矣夫二家。 愚不弃美利于前,背信盟之约,而为危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刘晋书卫恒传: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德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巧,今大行于世云。齐书顾欢传: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著夷夏论曰:夫辨是与非,宜据圣典,寻二教之源,故两摽经句。杨又刘绘传,见一门下。唐书韩愈等传赞:昔孟轲拒墨,去孔子才二百年,愈排二家,乃去千馀岁,拨衰反正,功与齐而力更倍之。元史世祖纪:命嘉定以西新附州郡,及田、杨二家诸贵官子弟,俱充质子入侍,可易林一身两头,延适二家乱,不 治。
又季郈之鸡斗注:季平子、郈昭伯,二家相近,故鸡斗虽战国策夫,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今且将拔矣夫二家。 愚不弃美利于前,背信盟之约,而为危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刘晋书卫恒传: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德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巧,今大行于世云。齐书顾欢传: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著夷夏论曰:夫辨是与非,宜据圣典,寻二教之源,故两摽经句。杨又刘绘传,见一门下。唐书韩愈等传赞:昔孟轲拒墨,去孔子才二百年,愈排二家,乃去千馀岁,拨衰反正,功与齐而力更倍之。元史世祖纪:命嘉定以西新附州郡,及田、杨二家诸贵官子弟,俱充质子入侍,可易林一身两头,延适二家乱,不 治。
《漢語大詞典》:卢家(盧家)
《漢語大詞典》:卢女(盧女)
(1).亦称“ 卢姬 ”。相传 三国 魏武帝 时宫女,善鼓琴。《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卢女曲》 宋 郭茂倩 题解:“ 卢女 者, 魏武帝 时宫人也,故将军 阴升 之姊。七岁入 汉 宫,善鼓琴。至 明帝 崩后,出嫁为 尹更生 妻。 梁简文帝 《妾薄命》曰:‘ 卢姬 嫁日晚,非復少年时。’盖伤其嫁迟也。”后以“卢女”泛指善奏乐器的女子。 唐 张子容 《除夜乐城逢孟浩然》诗:“妙曲逢 卢女 ,高才得 孟嘉 。” 唐 皇甫冉 《见诸姬学玉台体》诗:“艷唱召 燕 姬,清弦待 卢女 。”
(2).指 郢州 石城 歌女 莫愁 。旧时诗文中误认为即是 洛阳 的 莫愁 (嫁为 卢 家妇),故称。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 卢女 门前乌桕树, 昭君 村畔木兰舟。”
(3).指 金陵 歌妓 莫愁 。 明 高启 《清明呈馆中诸公》诗:“ 白下 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 墓上迷芳草, 卢女 门前暎落花。”
(4).乐曲名。 唐 王维 《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 唐 徐凝 《乐府新诗》:“一声《卢女》十三弦,早嫁城西好少年。”
(2).指 郢州 石城 歌女 莫愁 。旧时诗文中误认为即是 洛阳 的 莫愁 (嫁为 卢 家妇),故称。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 卢女 门前乌桕树, 昭君 村畔木兰舟。”
(3).指 金陵 歌妓 莫愁 。 明 高启 《清明呈馆中诸公》诗:“ 白下 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 墓上迷芳草, 卢女 门前暎落花。”
(4).乐曲名。 唐 王维 《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 唐 徐凝 《乐府新诗》:“一声《卢女》十三弦,早嫁城西好少年。”
《漢語大詞典》:家难(家難)
家中遭遇的重大不幸事故。《史记·乐书》:“ 成王 作颂,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 张守节 正义:“家难,谓 文王 囚 羑里 , 武王 伐 紂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王夫人 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 宋 苏舜钦 《上三司副使段公书》:“偶奏赋上前,得及第,命宰 以蒙 ,才两月,以家难离官,下邑民遮道助嘷泣,又嘆息有若惜其去者。”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余自遘家难时,槖饘之暇,杜门块处。”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 重论文斋 ,旧名 悦我轩 ,平屋三楹,前饶花木,后俯清池,为先君 晚闻公 读书之所, 端履 幼亦肄业其中,后遭家难,鹊巢久被鳩居。”
《漢語大詞典》:朱家
汉 初 鲁 地侠士。《史记·游侠列传》:“ 鲁 朱家 者,与 高祖 同时。 鲁 人皆以儒教,而 朱家 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餘庸人不可胜言……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阴脱 季布 将军之阸,及 布 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后以 朱家 泛指侠士。 唐 李白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歷抵 海 岱 豪,结交 鲁 朱家 。” 明 屠隆 《綵毫记·庐山受枉》:“叹佣奴自卖 朱家 鲁 ,少小蒙恩遇。”
分類:侠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