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69,分178页显示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8  49  50  5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蚕家
搬家
饼家
对家
东家子
家蔬
家拜
家常饭
葛家
钟家
阮家贫
寺家
十三家
族家
话家常
《漢語大詞典》:蚕家(蠶家)
养蚕的农家。 唐 李益 《杂曲》:“妾本蚕家女,不识贵门仪。” 宋 袁采 《世范·治家·田家致火之由》:“蚕家屋宇低隘,於炙簇之际,不可不防火。”
分類:养蚕农家
《國語辭典》:搬家  拼音:bān jiā
1.迁移居所。《儒林外史》第一回:「前月初十搬家,太尊、县父母都亲自到门来贺。」也作「搬场」。
2.泛指移动物品的位置或地点。如:「这机器人被小弟弟一玩弄,所有肢体早已被搬家了。」
《高级汉语词典》:饼家
烧饼铺
《漢語大詞典》:对家(對家)
(1).犹对手。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评“才蓺兼该”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叙》:“后从 陈国 袁敏 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 敏 於狭路,直决耳!”
(2).犹对局。《淮南子·泰族训》“故行棊者或食两而路穷,或予踦而取胜” 汉 高诱 注:“予踦,予,对家;奇,一棊也。”
(3).今指下棋、牌戏中坐在对面的人。 茅盾 《小圈圈里的人物》:“对家有些什么, 贝师母 自以为是瞒不过她这双眼睛的。”
《漢語大詞典》:东家子(東家子)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序:“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常用为典,并以“东家子”指美貌的女子。 唐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诗:“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唐 霍总 《关山月》诗:“每笑东家子,窥他 宋玉 墙。”亦称“ 东家处子 ”。 林学衡 《艳体》诗之一:“东家处子三年怨,南国佳人絶代容。”
分類:美貌女子
《漢語大詞典》:家蔬
家种的菜。亦指自家烹制的菜。 唐 刘长卿 《过鹦鹉洲王处士别业》诗:“白首此为渔,青山对结庐。问人寻野笋,留客馈家蔬。”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分類:自家
《漢語大詞典》:家拜
政府派人去某人家中授予官职,以示礼遇。后汉书·徐稺传:“时 陈蕃 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 稺 不免之,既謁而退。 蕃 在郡不接宾客,唯 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 太原 太守,皆不就。” 李贤 注:“家拜,就家而拜之也。”
《國語辭典》:家常饭(家常飯)  拼音:jiā cháng fàn
家中的日常饭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余谓人能甘于吃家常饭,然后甘于做常调官。」《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小弟备个家常饭,休嫌轻慢。」后比喻常见或平常的事情。如:「迟到对他来说,已是家常饭。」
《骈字类编》:葛家
明一统志:葛家溪在平乐府恭城县东,西流合乐川水。
《骈字类编》:钟家(钟家)
方舆胜览:钟家部,即绣面蛮也,接蒙信、蒙彭、蒙尤三部。
《漢語大詞典》:阮家贫(阮家貧)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阮仲容 ( 阮咸 )、步兵,居道南,诸 阮 居道北,北 阮 富,南 阮 贫。七月七日,北 阮 盛晒衣,皆纱罗锦綺。 仲容 以竿挂大布犊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尔耳。’”后因以“阮家贫”为家境贫寒之典。 唐 司空曙 《闲园即事寄陈公》诗:“近水方同 梅市 隐,曝衣多笑 阮 家贫。”
分類:家境贫寒
《骈字类编》:寺家
唐书食货志:上都东都。每街留寺二,每寺僧三十人。诸道留僧以三等,不过二十人。腴田鬻钱送户部。中下田给寺家奴婢。丁壮者为两税户,人十亩。以僧尼既尽。两京悲田养病坊给寺田十顷。诸州七顷。主以耆寿。
《漢語大詞典》:十三家
(1)指 晋 代《论语》注疏家十三人,即 卫瓘 、 缪播 、 栾肇 、 郭象 、 蔡谟 、 袁宏 、 江湻 、 蔡系 、 李充 、 孙绰 、 周瓌 、 范宁 、 王珉 。 南朝 梁 皇侃 《论语义疏叙》:“今日所讲,即是《鲁论》,为 张侯 所学, 何晏 所集者也。 晋 太保 河东 卫瓘 字 伯玉 、 晋 中书令 兰陵 繆播 字 宣则 ……右十三家为 江熙 字 太和 所集。 侃 今之讲,先通 何 集,若 江 集中诸人有可采者,亦附而申之。”(2)指自 南唐 至 南宋 十三个制墨家,即 李廷珪 (包括 李 之子 承宴 )、 沈珪 (包括 沈 之子 宴 )、 关珪 、 张遇 、 常遇 、 潘遇 、 张谷 、 潘谷 、 叶谷 、 胡景纯 、 陈赡 、 梅赡 、 耿德真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十三家墨:“予为儿时,於 彭门 寇钧国 家,见其先世所藏 李廷珪 下至 潘谷 十三家墨,断珪残璧,璨然满目”。(3)指 明 末 高闯王 等十三支农民起义军。 崇祯 八年(公元1635年)农民军各部首领在 荥阳 集会。其中势力强大的有十三家。即 高迎祥 、 张献忠 、 马守应 、 罗汝才 、 贺一龙 、 贺锦 、 许可变 、 李万庆 、 马进忠 、 惠登相 、 横天王 、 九条龙 、 顺天王 。见明史·李自成传。(4)指周礼等十三种注本。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北史〉合魏、齐、周、隋书四·十三家:“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公羊》左传孝经论语 孔 、 郑 、 王 、 何 、 服 、 杜 等注凡十三家……所举凡六家,而云十三家者,伪 孔安国 尚书传、 郑康成 周礼礼记注、毛诗笺、尚书论语注、 王肃 周礼礼记毛诗尚书注、 何休 《公羊》学、 服虔 左传解诂、 杜预 左传集解也。”
《韵府拾遗 麻韵》:族家
汉书严助传:严助,会稽吴入严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
分类:族家
《国语辞典》:话家常(话家常)  拼音:huà jiā cháng
谈论日常生活的琐事。如:「亲友相见,往往閒话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