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69,分178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顾家
老家
伊家
保家
州家
家奴
家私
家数
家谱
浑家
年家
卿家
商家
家赀
家族
《國語辭典》:顾家(顧家)  拼音:gù jiā
照顾家庭,帮助家计。表示对家庭负责任。如:「他们夫妻俩在婚后都很顾家,同甘共苦,彼此扶持。」
《國語辭典》:老家  拼音:lǎo jiā
1.原籍、家乡。如:「我的老家在竹南乡下。」
2.人死后的归宿。如:「林伯伯病缠多年,终于在上个月回老家了。」
《漢語大詞典》:伊家
你。 宋 黄庭坚 《点绛唇》词:“闻道伊家终日眉儿皱。” 元 吴弘道 《梅花引》套曲:“儘教人妒,谁敢声扬。参详。但得伊家好覷当。” 明 高明 《琵琶记·南浦嘱别》:“娘子,年老爹娘望伊家看承。”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快起来,立了讲话,敢将奴隶待伊家,将来未必居人下。”
分類:
《國語辭典》:保家  拼音:bǎo jiā
1.为人作保的见證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那原首人胡虎自有保家,俱到明日午后,带齐听审。」也称为「保见人」。
2.保护家庭。如:「保家卫国」。
《漢語大詞典》:州家
指刺史。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比自乞归,未见听许,州家幸能为,相得去,实上愿也。”三国志·吴志·吴主权徐夫人传:“恐州家多发水军来逆人,则不利矣。” 唐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軻祇得移 荆蛮 。” 宋 王安石 《收盐》诗:“州家飞符来比櫛,海中收盐今復密。”
分類:刺史
《國語辭典》:家奴  拼音:jiā nú
家中的仆役。《三国演义》第九回:「妾身已事贵人,今忽欲下赐家奴,妾宁死不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那胡阿虎身为家奴,拿著影响之事,背恩卖主,情实可恨!」也作「家仆」、「家丁」。
《國語辭典》:家私  拼音:jiā sī
1.家事、家务。《文选。王粲。从军诗五首之一》:「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2.家财、家产。《西游记》第四○回:「我祖公公姓红,只因广积金银,家私巨万,混名唤做红百万。」《儒林外史》第三回:「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的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
《國語辭典》:家数(家數)  拼音:jiā shù
1.宗派。《墨子。尚同》:「国之为家数也甚多。」
2.学术、技艺等的传承家法。《儿女英雄传》第六回:「打拳的这家武艺,却与厮杀械斗不同,有个家数,有个规矩,有个架式。」
3.礼数。《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闻小姐照旧时家数接了进来。」
《國語辭典》:家谱(家譜)  拼音:jiā pǔ
记载一家世系及事实的书。
《國語辭典》:浑家(渾家)  拼音:hún jiā
1.全家。宋。尤袤淮民谣〉:「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二折:「我浑家大小七八十口人,打著千斤望下坠,也不曾坠的这弓开一些儿。」
2.妻子。元。张国宾《看钱奴》第二折:「小生周祖荣,嫡亲的三口儿家属,浑家张氏,孩儿长寿。」《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鳅儿双镜重圆》:「我已别娶浑家,旧日伉俪之盟,不必再题。」
《國語辭典》:年家  拼音:nián jiā
科举时代,同年登科人的互称。《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德称两处投人不著,想得南京衙门做官的多有年家。」《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同县的认做表弟表兄,同省的认做敝乡敝友,外省的认做年家故吏。」
《國語辭典》:卿家  拼音:qīng jiā
1.对汝家的尊称。《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鲁肃传》:「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
2.帝后对臣下的称呼。
《國語辭典》:商家  拼音:shāng jiā
做买卖的人家。清。孙诒让《周礼政要。卷四。保商》:「择商家子弟开敏有才略者,游历各国,察访百货之盛衰。」
分類:商家商人
《國語辭典》:家赀(家貲)  拼音:jiā zī
家中资产。《三国演义》第六回:「但是袁绍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我身边有的家赀,并你父亲剩下的,尽勾营运。」
《國語辭典》:家资(家資)  拼音:jiā zī
家庭所有的财产。《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即孟德有大志,愿将家资相助。」也作「家产」、「家财」。
分類:家资财产
《國語辭典》:家族  拼音:jiā zú
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南朝宋。鲍照数名〉诗:「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