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69,分178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家业
家邦
治家
齐家
唐家
家食
家所
忘家
内家
五家
私家
成家
过家
家庆
克家
《國語辭典》:家业(家業)  拼音:jiā yè
1.一家的产业与门望。《后汉书。卷四六。郭躬传》:「镇字桓钟,少修家业。」《南齐书。卷四七。王融传》:「融以父官不通,弱年便欲绍兴家业。」
2.家产。《西游记》第三○回:「原来有这些好处,许大的家业,又有这多的小猴伏侍!」
《國語辭典》:家邦  拼音:jiā bāng
国家。《孟子。梁惠王上》:「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西游记》第三七回:「不瞒师父说,便是朕当时创立家邦,改号乌鸡国。」
分類:与国国家
《國語辭典》:治家  拼音:zhì jiā
治理家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娶妻马氏,极是贤德,治家勤俭。」
《國語辭典》:齐家(齊家)  拼音:qí jiā
整治家政,使其家中成员亲爱和睦。语本《礼记。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分類:治家
《漢語大詞典》:唐家
指 唐 朝。 宋 文天祥 《平原》诗:“ 唐 家再造 李郭 力,若论牵制公威灵。”
分類:
《國語辭典》:家食  拼音:jiā shí
不为禄仕而自食于家。《易经。大畜卦。彖曰》:「不家食,吉。」《醒世恒言。卷四○。马当风神送滕王阁》:「何不进取,身达青云之上;而困于家食,受此旅况之凄凉乎?」
《高级汉语词典》:家所
家居处所
分类:家所
《分类字锦》:忘家
汉书贾谊传:上设廉耻礼义,以遇其臣,而臣不以节行报其上者,则非人类也。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上之化也。
分类:
《國語辭典》:内家(內家)  拼音:nèi jiā
1.皇宫、天子的居所。唐。王建宫词一○○首之五○:「尽送春来出内家,记巡传把一枝花。」唐。李贺 酬答诗二首之一:「行处春风随马尾,柳花偏打内家香。」也称为「大内」。
2.宫中妃妾。《金瓶梅》第一五回:「一个又猜是贵戚皇孙家艳妾,来此看灯。不然,如何内家装束?」《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此位内家,原是卿所进奉。今著卿领去,到府中将息病体,待得痊安,再许进宫未迟。」
3.宫中之人,太监。唐。李敬方太和公主还宫〉诗:「生还侍儿少,熟识内家稀。」《红楼梦》第七二回:「夏太府打发了一个小内家来说话。」
4.良家妇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吴大郎上下一看,只见不施脂粉,淡雅梳妆,自然内家气象,与那胭花队里的迥别。」
5.世俗人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静观此时已是内家装扮了,又道:『黄夫人待他许多好处,已自认他为乾娘了。』」
6.内行、行家。《楼中月》第一四回:「谅看官都是内家,想也想得出,描也描得出。」
7.内家拳。《儿女英雄传》第六回:「武当拳是明太祖洪武爷留下的,叫作内家;少林拳是姚广孝姚少师留下的,叫作外家。」
《漢語大詞典》:五家
(1).五户。古代以为户籍编制的基层单位。 周 代以五家为一比, 春秋 时 齐国 管仲 以五家为一轨。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管子·小匡:“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
(2).指 黄帝 、 高阳 、 高辛 、 唐尧 、 虞舜 五帝。史记·天官书论:“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 张守节 正义:“五家, 黄帝 、 高阳 、 高辛 、 唐 虞 、 尧 舜 也。”
(3).指 黄帝 、 颛顼 、 夏 、 殷 、 周 五代的历法。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家之文怫异,维 太初 之元论。” 张守节 正义:“五家谓 黄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之历。”
(4).指传春秋的 左氏 、 公羊氏 、 穀梁氏 、 邹氏 、 夹氏 五人。 何休 《〈公羊传〉序》“传春秋者非一” 唐 徐彦 疏:“旧云,传春秋者非一者,谓本出 孔子 ,而《传》五家。”参阅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卷一。
(5).指治春秋穀梁传的 尹更始 、 刘向 、 周庆 、 丁姓 、 王彦 五人。后汉书·贾逵传:“虽为古学,兼通五家《穀梁》之説。” 李贤 注:“五家,谓 尹更始 、 刘向 、 周庆 、 丁姓 、 王彦 等,皆为《穀梁》。”
(6).谓五行家。后汉书·桓郁传:“帝自制《五家要説章句》,令 郁 校定於 宣明殿 。” 李贤 注:“此言‘五家’,即谓五行之家也。”
(7).指 北周 、 北齐 、 南朝 梁 、 南朝 陈 、 隋 五朝。新唐书·令狐德棻传:“议者以 魏 有 魏收 , 魏澹 二家,书为已详,惟五家史当立。 德棻 更与秘书郎 岑文本 、殿中侍御史 崔仁师 次 周 史,中书舍人 李百药 次 齐 史,著作郎 姚思廉 次 梁 、 陈 二史,秘书监 魏徵 次 隋 史,左僕射 房玄龄 总监。脩撰之原,自 德棻 发之。”
(8).今文经学家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五代。 清 刘书年 《周时书分四代》:“三科之条,五家之教。三科,谓 虞 、 夏 一科, 商 一科, 周 一科也。古文家説也。五家,谓 唐 一家, 虞 一家, 夏 一家, 殷 一家, 周 一家也。今文家説也。” 章炳麟 《訄书·正名杂义》:“夫三科五家,文质各异。”
《國語辭典》:私家  拼音:sī jiā
1.大夫以下之家。《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于私家,非礼也。」唐。孔颖达。正义:「大夫以下称家。」
2.家。《旧唐书。卷一二三。李巽传》:「虽在私家,亦置案牍簿书,勾检如公署焉。」
3.私人、平民。相对于公家、官吏等而言。
《國語辭典》:成家  拼音:chéng jiā
1.结婚,亦指建立家业。如:「他已到该是成家的年纪了。」《辽史。卷七一。后妃列传。景宗睿智皇后萧氏》:「思温尝观诸女扫地,惟后洁除,喜曰:『此女必能成家!』帝即位,选为贵妃。」《老残游记》第五回:「这人姓王,只有夫妻两个,三十岁上成家。」
2.学术、文章或艺术上的成就能自成派别,蔚为大家。如:「他钻研语言学多年,如今已卓然成家。」《清史稿。卷四八四。文苑列传一。序》:「兹为〈文苑传〉,但取诗文有名能自成家者,汇为一编,以著有清一代文学之盛。」
《漢語大詞典》:成名成家
树立名声,成为专家。 黄宗英 《大雁情》:“她:个人主义、成名成家思想严重。”
《漢語大詞典》:过家(過家)
(1).还乡。 宋 曾巩 《瞿秘校新授官还南丰》诗:“佩印自兹始,过家当少留。” 宋 晁咏之 《贺同州侍郎启》:“伏审抗疏 中山 ,易符左辅,过家上冢,荣动乡邦。”
(2).安家,过日子。《解放日报》1942.4.22:“ 孙老汉 的一位另过家的侄儿,要卖掉牛,不做庄稼了。被他狠狠的训了一顿。” 李叔德 《赔你一只金凤凰》:“只要人老实,会过家,肯吃苦,再加上脾气温顺,孝敬老人就行了。”
《國語辭典》:家庆(家慶)  拼音:jiā qìng
家中有喜庆之事。南朝陈。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我皇诞圣,应此家庆。」
《國語辭典》:拜家庆(拜家慶)  拼音:bài jiā qìng
唐朝人称久别归家省亲。唐。孟浩然〈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家庆,须著老莱衣。」
《國語辭典》:克家  拼音:kè jiā
能承担家事,继承家业。《易经。蒙卦。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唐。杜甫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丈之任〉诗:「食德见从事,克家何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