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7,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下一页
沈家本(字 子惇 号 寄簃 )
顾家相(字 辅卿 号 励堂 )
杨士燮(字 赞元 号 味春、渭春、味莼 世称 杨家将 )
黄家鼎(字 骏孙 )
周家琪
秦家穆
杨家骥
黄家杰
吴家俊
洪家滋(字 务臣 号 莳圃 )
王家骥
范家祚
许克家
陈家驹(字 少圃 )
其它辞典(续上)
刘家谦沈家本(字 子惇 号 寄簃 )
顾家相(字 辅卿 号 励堂 )
杨士燮(字 赞元 号 味春、渭春、味莼 世称 杨家将 )
黄家鼎(字 骏孙 )
周家琪
秦家穆
杨家骥
黄家杰
吴家俊
洪家滋(字 务臣 号 莳圃 )
王家骥
范家祚
许克家
陈家驹(字 少圃 )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家谦,江西省南昌府奉新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三甲30名。同年五月,著以内阁中书。
人物简介
维基
沈家本(1840年8月19日—1913年6月9日),字子惇,别号寄簃,浙江省湖州府归安县人。系法学家、中国近代政治人物。曾主持清末立法,是近代法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883年中进士,7月,调充奉天司主稿,兼秋审处坐办。期间父亲于1870年去世,回乡持丧,也到杭州悼念外祖父俞焜。在京应考的沈家本也在刑部任候补郎中,时任刑部尚书潘祖荫对沈颇为赏识。1887年,补福建司郎中。1892年,充律例馆提调。
人物简介
维基
顾家相(1853年—1917年),字辅卿,号励堂,浙江会稽人,清末官员,史学家、金石学家。光绪二年丙子年(1876年)进士。清末,在江苏、河南、江西做过官,官至知县、知府。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时任萍乡县令的顾家相主持修建了江西省第一条铁路——萍(乡)安(源)铁路。任萍乡县令期间,亦积极倡办新式学校。辛亥革命后,自认为满清遗老,曾做《哀思曲》表明心绪。1903年至1912年在河南省开封市河南省高等学堂任学监、总办。后任浙江省建设局《浙江通志》中《厘税志》、《金石志》纂修。完成《厘税志》,《金石志》未脱稿便去世了。其子顾燮光亦是书画家、金石学家。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士燮 (1855年—?),字赞元,号味春,一号渭春,又号味莼,安徽省泗州(今安徽省泗县)人,进士出身。弟杨士骧、杨士琦、杨士晟等。光绪十四年孝廉;光绪二十年,登进士,同年五月,任工部员外郎。光绪二十六年,升任工部郎中。光绪二十七年,任江西道监察御史,管理街道事务。光绪二十八年,任山西乡试副考官。宣统退位以后,隐居天津。杨士燮娶了吴棠的女儿为妻,生了八个儿子,都曾出国留学,人称杨家将。其中一子为杨毓章,曾经留学日本,后来成为天津中国银行第一任行长。杨毓章生子子杨宪益,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诗人。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黄家鼎(?~?),字骏孙。浙江鄞县人。清监生,光绪十年(1884)代理凤山知县,光绪十一年(1885)卸任。光绪十七年(1891)再任。时适议修《通志》,与邑人辑采访册。割台之役,家鼎亲与其事,所见所闻,发为诗歌,慷慨激切,洋溢黍离之音。(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维基
周家琪,福建省汀州府连城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三甲3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秦家穆,四川省忠州直隶州人,进士出身。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二甲125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家骥,浙江省宁波府慈溪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二甲37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人物简介
维基
黄家杰,江西省临江府新淦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二甲50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著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吴家俊,江西省抚州府临川县人,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维基
洪家滋(1862年—1941年),字务臣,号莳圃,浙江鄞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九年(1883年),登癸未科第二甲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五年四月,散馆,俱著以部属用,改户部主事。善书法。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家骥,广西省桂林府临桂县人,同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维基
范家祚,广西省桂林府临桂县人,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维基
许克家,云南省云南府宜良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三甲97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历署广东澄海县、鹤山县知县,授乳源县知县。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家驹(1862~1926),字少圃,号 潭,又作笛潭。嘉义人。光绪年间取进嘉义县学,博学多闻,工于诗,善小楷,亦通音律。改隶后,于嘉义设帐授学,当时汉塾虽逐渐凋零,但陈氏所主持之私塾仍能屹立不摇,对该地汉文命脉之延续贡献颇大。明治卅八年(1905)与嘉义王朝文、林玉昆、许紫镜、庄伯容等十馀人,凑集会银四百圆,设立文昌会,名曰「友声社」。次年(1906)担任嘉义区街庄役场书记,办理事务细心负责,极获好评。明治四十二年(1909)五月嘉义「罗山吟社」创设时,陈家驹与当地诸吟友庄伯容、白玉簪、赖建藩、林维朝、赖雨若、徐杰夫等人皆为该社初期会员。大正七年(1918)十月,台湾文社创立,并发行《台湾文艺丛志》,陈家驹因具有学术名望被推举为该社之「评议员」,负责评选诗文。大正十二年(1923)应北港曾席珍之聘,担任「汾津吟社」教师。大正十四年(1925)因病半身不遂,卧床数月,于次年(1926)二月过世,享年六十四。〖参考《汉文台湾日日新报》,「杂报」,1905年9月20日,第四版;《台湾文艺丛志》第一年第一号,「台湾文社规则」,1919年1月;《台湾日日新报》,「诸罗特信」栏,1920年6月6日,第六版;《台湾日日新报》,「诸罗特信」栏,1926年3月30日,第四版。 〗著有《少圃诗文集》,惜今未得见。今陈氏诗作乃据《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鹰取田一郎编《寿星集》、赖子清编《台湾诗醇》、《台海诗珠》、林维朝著《怡园唱和集》、赖柏舟编《鸥社艺苑初集》辑录编校。〖参考颜尚文《嘉义市志‧语言文学志》,嘉义:嘉义市政府,2005年8月;江宝钗《嘉义地区古典文学展史》,台北:里仁书局,1998年6月。 〗(陈晓怡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