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69,分178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朝家
天家
十家
儒家
家儿
兵家
陶家
作家
家门
举家
僧家
富家
豪家
良家
家计
《漢語大詞典》:朝家
(1).国家;朝廷。后汉书·应劭传:“ 鲜卑 隔在漠北……苟欲中国珍货,非为畏威怀德。计获事足,旋踵为害。是以朝家外而不内,盖为此也。” 李贤 注:“朝家犹国家也。” 宋 陆游 《估客有自蔡州来者感怅弥日》诗:“和亲自古非长策,谁与朝家共此忧。”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序》:“余生长京邸,孩时即闻朝家事。”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再赠梁汾》词:“袞袞门前题凤客,竟居然润色朝家典,凭触忌,舌难剪。”
(2).指皇帝。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次至 玉津 御园射弓,朝家选能射武臣伴射,就园赐宴。”
《國語辭典》:天家  拼音:tiān jiā
皇家。《晋书。卷五七。列传。胡奋》:「历观前代,与天家婚,未有不灭门者,但早晚事耳。」
分類:帝王王家
《國語辭典》:十家  拼音:shí jiā
1.先秦十个学派。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见《汉书。卷三○。艺文志》。
2.荀卿、宋玉、枚乘、司马相如、贾谊、王褒、班固、张衡、扬雄、王延寿等十位辞赋家。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铨赋》。
《漢語大詞典》:十王宅
唐玄宗 诸子年长封王之后所共居的大宅。宅在 长安 安国寺 东。 宋 王溥 唐会要·诸王:“ 先天 之后,皇子幼则居内。东封后,以年渐长成,乃於 安国寺 东附苑城为大宅,分院居之,名为十王宅……十王谓: 庆 、 忠 、 棣 、 鄂 、 荣 、 光 、 仪 、 潁 、 永 、 延 、 盛 、 济 等,以十举全数。”参见“ 十六宅 ”。
《國語辭典》:儒家  拼音:rú jiā
1.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孔子为宗师,主张礼治,强调伦常关系。后亦指崇尚孔孟之说或性理之学的学者。《汉书。卷三○。艺文志》:「儒家者流……游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杜畿》:「今之学者,师商、韩而上法术,竞以儒家为迂阔,不周世用,此最风俗之流弊,创业者之所致慎也。」
2.读书人家。唐。元稹 高允恭授侍御史知杂事制:「允恭始以儒家子能文入官,在监察御史时,分务东台,无所顾虑。」《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福善祸淫,天自有常理。尔是儒家,乃昧自取之理,为无益之求。」
《漢語大詞典》:家儿(家兒)
(1).子弟。后汉书·马援传:“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李贤 注:“长者家儿谓权要子弟等。”
(2).特指肖似其父的儿子。 唐 韩愈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牙,称其家儿也。”
《國語辭典》:兵家  拼音:bīng jiā
1.先秦诸子之一。《汉书。卷三○。艺文志》:「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
2.精晓用兵之道的人。三国魏。卫觊 与荀彧书:「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强,一旦变动,必有后忧。」《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兵家胜败真常事,捲甲重来未可知。」
《漢語大詞典》:陶家
(1).谓烧制陶器与从事稼穑。家,通“ 稼 ”。大戴礼记·五帝德:“﹝ 帝舜 ﹞ 蟜牛 之孙, 瞽叟 之子也,曰 重华 。好学孝友,闻于四海,陶家事亲,宽裕温良。” 王聘珍 解诂:“‘家’当为‘稼’。孟子曰:‘自耕稼陶渔。’”
(2).烧制陶器的人。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 广州 陶家皆作土锅鑊,烧熟,以土油之,其洁浄则愈于铁器,尤宜煮药。”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陶埏:“凡陶家为缶属,其类百千。大者缸瓮,中者鉢盂,小者瓶罐。”
(3).指 晋 诗人 陶潜 。 唐 司空图 《杨柳枝》词:“ 陶 家五柳簇衡门,还有高情爱此君。” 唐 薛能 《折杨柳》诗之九:“众木犹寒独早青,御沟桥畔 曲江亭 , 陶 家旧日应如此,一院春条满遶厅。” 唐 皎然 《酬乌程杨明府华雨后小亭对月见呈》:“夜凉喜无讼,霽色摇閒情。暑退不因雨, 陶 家风自清。”参见“ 陶叟 ”。
《漢語大詞典》:陶叟
指 晋 陶潜 。 明 高启 《初开北窗晚酌》诗:“幽怀悟澹泊,末事辞纷揉。更拟长夏眠,风期结 陶叟 。”
分類:陶潜
《國語辭典》:作家  拼音:zuò jiā
1.对文学、艺术创作有成就的人。《太平广记。卷二五五。王维》:「唐宰相王玙好与人作碑志,有送润毫者,误扣右丞王维门。维曰:『大作家在那边。』」清。张遗〈读画录序〉:「然则得先生之意以读画,当不堕作家云雾中。」今多指以写作为业的人。如:「畅销书作家」。
2.治家,过日子。《晋书。卷二六。食货志》:「帝出自侯门,居贫即位,常曰:『桓帝不能作家,曾无私蓄。』」《警世通言。卷五。吕大郎还金完骨肉》:「恨自家者,恨肚皮不会作家,一日不吃饭,就饿将起来。」
3.行家。《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兴哥出来接见,果然老成丰韵,是个作家体段。」《野叟曝言》第九回:「文字不相上下,神完气足,俱是作家。」
《國語辭典》:家门(家門)  拼音:jiā mén
1.家族。《陈书。卷二一。萧允传》:「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
2.古称卿大夫之家。《左传。昭公三年》:「政在家门,民无所依。」
3.称自己的家庭。《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4.住家的大门。《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他家就在余家巷。进了家门,他同胞的兄弟出来接著。」
5.门第、家声。《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捉季布传文》:「本来事主誇忠赤,变为不孝辱家门。」
6.传奇戏的开场白。内容说明戏情大意或戏中人物家世。
《國語辭典》:举家(舉家)  拼音:jǔ jiā
全家。《荀子。大略》:「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举家不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王公举家悲恸,因不忍断了行修亲谊,回书还答,便有把幼女续婚之意。」
分類:举家全家
《漢語大詞典》:僧家
(1).僧人,和尚。 唐 崔峒 《题崇福寺禅师院》诗:“僧家竞何事,扫地与焚香。”《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色中饿鬼是僧家,尼扮繇来不较差。”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就是我们僧家赚个几百钱香钱,也化的是十方施主的,没化你的!”
(2).指僧院。 唐 韩愈 《题秀禅师房》诗:“桥夹水松行百步,竹牀莞席到僧家。” 唐 白居易 《僧院花》诗:“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國語辭典》:富家  拼音:fù jiā
1.有钱人家。《管子。立政》:「虽有富家多资,毋其禄,不敢用其财。」
2.富裕其家。《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漢語大詞典》:豪家
指有钱有势的人家。管子·轻重甲:“吾国之豪家迁封食邑而居者,君章之以物,则物重;不章以物,则物轻。”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除蠹:“ 蜀 汉 风俗,县官初临,豪家必先馈餉,令丞以下皆与之平交。” 清 吴伟业 《萧史青门曲》:“粉磑脂田县吏收,妆楼舞阁豪家夺。” 鲁迅 《准风月谈·“揩油”》:“然而这又是光明正大的‘舞弊’;因为所取的是豪家,富翁,阔人,洋商的东西。”
《國語辭典》:良家  拼音:liáng jiā
1.清白人家。《老残游记》第一七回:「见一妓女某人,本系良家,甚为可悯。」《文明小史》第一九回:「良家是人,妓女亦是人,托业虽卑,当初天地生人,却是一样。」
2.豪富之家。《管子。问》:「问乡之良家,其所牧养者几何人矣!」唐。尹知章。注:「良家,谓善营生以致富者。」
《國語辭典》:良家子  拼音:liáng jiā zǐ
1.良民。古代称不属发配流徙的罪犯,或非医巫商贾百工的公族子弟。《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出焉。」唐。杜甫 悲陈陶诗:「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2.家世清白的女子。《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唐。杜甫 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國語辭典》:家计(家計)  拼音:jiā jì
家庭的生计。《晋书。卷七○。甘卓传》:「吾家计急,不得不尔。」《红楼梦》第四回:「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