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家国(家國)
家与国。亦指国家。《逸周书·皇门》:“是人斯乃谗贼媢嫉,以不利于厥家国。”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自是后, 顷公 恐惧,不听声乐,不饮酒食肉,内爱百姓,问疾吊丧,外敬诸侯,从会与盟,卒终其身,家国安寧。”《魏书·司马昱传》:“ 超 父 愔 为 会稽 太守, 超 假还东, 昱 谓之曰:‘致意尊公,家国之事,遂至於此。’”《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十一月, 广平王 俶 、 郭子仪 来自 东京 ,上劳 子仪 曰:‘吾之家国,由卿再造。’” 明 张居正 《答上师相徐存斋书》:“老师以家国之事託之於不肖也,天下亦莫不闻。”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家国虽殊道自均,须知主僕即君臣。” 清 秋瑾 《满江红·感怀》词:“自由香,常思爇;家国恨,何由雪?” 陈毅 《送董老出席旧金山会议》诗:“百年家国恨, 禹 城日倾頽。”
《國語辭典》:山家 拼音:shān jiā
1.山野人家。《南史。卷八○。贼臣传。侯景传》:「山家小儿果攘背,太极殿前作虎视。」唐。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二首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2.谦称自己家里。唐。李朝威《柳毅传》:「荷和雅兮感甘羞,山家寂寞兮难久留。」
3.中国佛教天台宗在宋代分成山家和山外两派。山家派传承知礼的学说,认为金光明玄义广本是智顗真作。主张修观,唯观妄念。因住在山城之内,故称为「山家」。并由日僧最澄传入日本。《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三:「延庆座主出山家教义凡三十条,褰绛帏问诸子。」
2.谦称自己家里。唐。李朝威《柳毅传》:「荷和雅兮感甘羞,山家寂寞兮难久留。」
3.中国佛教天台宗在宋代分成山家和山外两派。山家派传承知礼的学说,认为金光明玄义广本是智顗真作。主张修观,唯观妄念。因住在山城之内,故称为「山家」。并由日僧最澄传入日本。《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三:「延庆座主出山家教义凡三十条,褰绛帏问诸子。」
《漢語大詞典》:谢家(謝家)
(1).指 晋 太傅 谢安 家。亦常用以代称高门世族之家。 清 乐钧《耳食录·张碧云》:“今则 谢 家月冷,燕子重来。 郑 曲花残,鸚哥不语。” 田汉 《关汉卿》第三场:“晚生是白璧、黄金都不羡,只要 谢 家堂上燕。”参见“ 谢家咏雪 ”、“ 谢家轻絮 ”。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家。 灵运 于 会稽 始宁县 有依山傍水的庄园,后因用以代称贵族家园。 唐 李端 《鲜于少府宅看花》诗:“ 谢 家能植药,万簇相縈倚。” 唐 杨巨源 《夏日裴尹员外西斋看花》诗:“芳菲迟最好,唯是 谢 家怜。”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石曼卿诗》:“ 石曼卿 《题张氏园亭》云:‘亭馆连城敌 谢 家,四时园色鬪明霞。’”
(3).指 南朝 齐 谢朓 家。 唐 李涉 《谢王连州送海阳图》诗:“ 谢 家为郡实风流,画得青山寄 楚 囚。”
(4).指闺房。 唐 温庭筠 《更漏子》词:“香雾薄,透重幙,惆悵 谢 家池阁。” 华锺彦 注:“ 唐 李太尉 德裕 有妾 谢秋娘 ,太尉以华屋贮之,眷之甚隆,词人因用其事,而称 谢 家。盖泛指金闺之意,不必泥於 秋娘 也。” 五代 张泌 《寄人》诗:“别梦依依到 谢 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家。 灵运 于 会稽 始宁县 有依山傍水的庄园,后因用以代称贵族家园。 唐 李端 《鲜于少府宅看花》诗:“ 谢 家能植药,万簇相縈倚。” 唐 杨巨源 《夏日裴尹员外西斋看花》诗:“芳菲迟最好,唯是 谢 家怜。”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石曼卿诗》:“ 石曼卿 《题张氏园亭》云:‘亭馆连城敌 谢 家,四时园色鬪明霞。’”
(3).指 南朝 齐 谢朓 家。 唐 李涉 《谢王连州送海阳图》诗:“ 谢 家为郡实风流,画得青山寄 楚 囚。”
(4).指闺房。 唐 温庭筠 《更漏子》词:“香雾薄,透重幙,惆悵 谢 家池阁。” 华锺彦 注:“ 唐 李太尉 德裕 有妾 谢秋娘 ,太尉以华屋贮之,眷之甚隆,词人因用其事,而称 谢 家。盖泛指金闺之意,不必泥於 秋娘 也。” 五代 张泌 《寄人》诗:“别梦依依到 谢 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國語辭典》:三家 拼音:sān jiā
1.春秋时鲁国孟孙、叔孙、季孙三公族。《论语。八佾》:「三家者以雍彻。」三国魏。何晏。集解:「三家谓仲孙、叔孙、季孙。」参见「三桓」条。
2.春秋末年,分晋的韩、赵、魏三卿。《史记。卷二七。天官书》:「田氏篡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
3.三皇。《后汉书。卷六○上。马融列传》:「俾之昌言而宏议,轶越三家,驰骋五帝。」参见「三皇」条。
4.夏、商、周三代。汉。王充《论衡。正说》:「案礼,夏、殷、周三家相损益之制,较著不同。」
5.《经书》的三家。如《书经》有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家;《礼经》有大戴、小戴、庆氏三家;《春秋》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
6.三户人家。宋。陆游 野意诗:「堤长逾十里,村小只三家。」
2.春秋末年,分晋的韩、赵、魏三卿。《史记。卷二七。天官书》:「田氏篡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
3.三皇。《后汉书。卷六○上。马融列传》:「俾之昌言而宏议,轶越三家,驰骋五帝。」参见「三皇」条。
4.夏、商、周三代。汉。王充《论衡。正说》:「案礼,夏、殷、周三家相损益之制,较著不同。」
5.《经书》的三家。如《书经》有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家;《礼经》有大戴、小戴、庆氏三家;《春秋》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
6.三户人家。宋。陆游 野意诗:「堤长逾十里,村小只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