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69,分178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家家
吾家
家人
我家
仙家
传家
田家
家声
家法
家贫
到家
百家
公家
家风
几家
《國語辭典》:家家  拼音:jiā jiā
每家。《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红楼梦》第一回:「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
分類:人人人家
《漢語大詞典》:吾家
(1).我家。史记·外戚世家:“主与左右议 长安 中列侯可为夫者,皆言大将军可。主笑曰:‘此出吾家,常使令骑从我出入耳,奈何用为夫乎?’” 唐 杜甫 《宗武生日》诗:“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2).犹我。 唐 寒山 《诗》之四:“吾家好隐沦,居处絶嚣尘。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
(3).我的同宗。 鲁迅 《华盖集·咬文嚼字一》:“假使他谈到Gorky,大概是称他‘吾家rky’的了。”注:“‘吾家rky’即吾家尔基。旧时常称同宗的人为‘吾家某某’,有些人为了攀附名人,抬高自己,连同姓也都称‘吾家某某’。”
分類:同宗
《國語辭典》:家人  拼音:jiā rén
1.一家的人。《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受骨肉之蒸尝,领家人之祭祀。」
2.仆役。《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把旧屋空著,只做个仓厅,堆积些零碎米麦在内,留下一房家人。」《红楼梦》第六四回:「再拨两窝子家人过去伏侍。」
3.《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离(☲)下巽(☴)上,表示修家内之道。
《國語辭典》:我家  拼音:wǒ jiā
1.自称词。《醒世姻缘传》第二回:「我家脸丑脚大,称不起合一夥汉子打围。」
2.指称我们家或我家的。如:「我家门前有小河。」《汉书。卷六八。霍光金日磾传。霍光》:「县官非我家将军不得至是,今将军坟墓未乾,尽外我家,反任许、史,夺我印绶,令人不省死。」
分類:我们自己
《漢語大詞典》:仙家
(1).仙人所住之处。海内十洲记·元洲:“ 元洲 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万里,上有五芝玄涧……亦多仙家。” 唐 牟融 《天台》诗:“洞里无尘通客境,人间有路入仙家。”
(2).指仙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癸卯春,余游 黄山 ,见絶壁之上,刻‘ 江丽田先生 弹琴处’,疑是古之仙家者流。”《老残游记》第九回:“这屏上诗是何人做的?看来只怕是个仙家罢?”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仙家、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3).旧时迷信,用以称狐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渠畏怖不出,我亦实不忍火攻。苟无大罪,乞仙家捨之。”原注:“里俗呼狐曰仙家。”
《國語辭典》:传家(傳家)  拼音:chuán jiā
1.将家事传给子孙,即不再主持家务,让下一代当家做主。《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误,按之礼典,便合传家。」
2.家中世代相传。《三国演义》第二八回:「老夫耕读传家,止生此子,不务本业,惟以游猎为事。」
《國語辭典》:田家  拼音:tián jiā
农家。《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國語辭典》:家声(家聲)  拼音:jiā shēng
家庭声誉。《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家尊是缙绅,生怕失家声,故将饥饿忍。」
《國語辭典》:家法  拼音:jiā fǎ
1.师徒授受自成一家之说的学风。后泛指学术、文艺相传的流派风格。《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序》:「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
2.治家的法则。《宋书。卷四二。王弘传》:「弘明敏有思致,既以民望所宗,造次必存礼法,凡动止施为,及书翰仪体,后人皆依仿之,谓为王太保家法。」《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吾于皇叔俸内,更加倍与之。至于严禁内外,乃是家法,又何疑焉?」也作「家规」、「家约」。
3.俗称扑责家人的刑具。《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左右!快取家法来,吊起贱婢打一百皮鞭。」《孽海花》第二六回:「彩云道:『这个请陆大人放心,我再吵闹,好在陆大人会请太太拿家法来责打的。』」
《国语辞典》:家贫(家贫)  拼音:jiā pín
家境贫困。如:「他因家贫,无法继续升学。」唐。杜甫〈客至〉诗:「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國語辭典》:到家  拼音:dào jiā
1.回到家中。唐。岑参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诗:「到家拜亲时,入门有光荣。」《红楼梦》第一○二回:「那媳妇子本有些感冒著了,日间吃错了药,晚上吴贵到家,已死在炕上。」
2.到他人家中。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下。牛牢》:「恒有疾,州郡之官常先到家致意焉。」
3.形容到达非常专业化的程度。清。叶燮《原诗。卷三。外篇上》:「诗家之能事不一端,而曰苍老,曰波澜,目为到家,评诗者所为造诣境也。」
《國語辭典》:百家  拼音:bǎi jiā
1.概称多数人家。如:「百家姓」。
2.各种流派。《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文选。夏侯湛。东方朔书赞》:「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
《國語辭典》:百家姓  拼音:bǎi jiā xìng
书名。旧时童蒙课读之书,不著作者姓名。用姓氏编成韵文,每句四字,以便诵读,始赵而终司空。收单姓四百零八,复姓三十。见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三。
《漢語大詞典》:百家谱(百家譜)
南朝 梁 时所编的士族世系谱。南史·王僧孺传:“ 武帝 以是留意谱籍,州郡多离其罪,因詔 僧孺 改定《百家谱》。”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自 桓温 首创土断制,至 梁武帝 定《百家谱》,都说明士族与朝廷争夺民户,朝廷并不能改变这个形势。”亦省作“ 百家 ”、“ 百谱 ”。南史·王僧孺传:“ 湛 ( 刘湛 )为选曹,始撰《百家》以助銓序,而伤於寡略。”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一节:“ 北朝 颜之推 作《观我生赋》,自注说,中原士族,随 晋元帝 渡 江 的有百家,因此 江东 有《百谱》《百家谱》)。”
《國語辭典》:公家  拼音:gōng jia
国家或公众。《礼记。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三国志。卷一二。魏书。毛玠传》:「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
《國語辭典》:家风(家風)  拼音:jiā fēng
1.家族世传的习惯行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夏侯湛作周诗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潘因此遂作家风诗。」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潘岳之文彩,始述家风。」也称为「门风」。
2.禅宗五家各自的教学特色。也称为「祖风」、「宗风」。
《国语辞典》:几家(几家)  拼音:jǐ jiā
几处。元。张可久〈凭阑人。小玉阑干月半掐〉曲:「小玉阑干月半掐,嫩绿池塘春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