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69,分178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元家道保
周家叔父把元龟
朱家
自是君家门户事
左家娇女
鲍家诗
词典
国家
人家
谁家
君家
一家
还家
家山
汉家
家家
典故
元家道保


《全唐诗》卷四百五十一〈和微之道保生三日〉
相看鬓似丝,始作弄璋诗。且有承家望,谁论得力时。莫兴三日叹,犹胜七年迟【案:予老微之七岁。】。我未能忘喜,君应不合悲。嘉名称道保,乞姓号崔儿。但恐持相并,蒹葭琼树枝。
典故
周家叔父把元龟

相关人物
周公


《尚书》卷十三〈周书·大诰〉~89 ~
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
《尚书》卷十三〈周书·大诰〉~90 ~
王若曰:猷,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冲人,嗣无疆大历服。弗造哲,迪民康,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已!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敷贲,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越兹蠢。殷小腆,诞敢纪其叙。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曰:予复!反鄙我周邦,今蠢今翼。日,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
典故
相关人物
朱家


《史记》卷一二四《游侠列传》
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馀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馀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例句

历抵海岱豪,结交鲁朱家。 李白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典故
自是君家门户事

相关人物
孙盛


《晋书》卷八十二〈孙盛列传〉~248~
盛笃学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著魏氏春秋、晋阳秋,并造诗赋论难复数十篇。晋阳秋词直而理正,咸称良史焉。既而桓温见之,怒谓盛子曰:「枋头诚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说!若此史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其子遽拜谢,谓请删改之。时盛年老还家,性方严有轨宪,虽子孙班白,而庭训愈峻。至此,诸子乃共号泣稽颡,请为百口切计。盛大怒。诸子遂尔改之。盛写两定本,寄于慕容俊。太元中,孝武帝博求异闻,始于辽东得之,以相考校,多有不同,书遂两存。子潜、放。
典故
相关人物
左思


《玉台新咏》卷二晋·左思《娇女诗》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例句

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 李商隐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典故
鲍明远
  
鲍昭
  
鲍公篇
 
相关人物
鲍照


《宋书》卷五十一《宗室传·刘义庆传》附《鲍照传》
鲍照字明远,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临海王子顼为荆州,照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子顼败,为乱兵所杀。

例句

乐章轻鲍照,碑板笑颜竣。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如逢祢处士,似见鲍参军。 岑参 送弘文李校书往南汉拜亲

行尽江南塞北时,无人不诵鲍家诗。 崔子向 上鲍大夫

常叹苏生官太屈,应缘才似鲍参军。 戎昱 送苏参军

会作王门曳裾客,为余前谢鲍参军。 朱湾 送李司直归浙东幕兼寄鲍行军持节大夫初拜东平郡王

梁有汤惠休,常从鲍照游。 李白 赠僧行融

君同鲍明远,邀彼休上人。 李白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声名恒压鲍参军,班位不过扬执戟。 李端 赠康洽

白鹤高飞不逐群,嵇康琴酒鲍昭文。 李群玉 言怀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李贺 秋来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杜甫 春日忆李白

何刘沈谢力未工,才兼鲍昭愁绝倒。 杜甫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戚里旧知何驸马,诗家今得鲍参军。 杨巨源 酬于驸马二首之一

勿令毫发累,遗恨鲍公篇。 潘炎 清如玉壶冰

乌惊宪府客,人咏鲍家诗。 皎然 奉同颜使君真卿袁侍御骆驼桥玩月

欲将张翰秋江雨,画作屏风寄鲍昭。 韦庄 江行西望

鲍昭多所得,时忆寄汤生。 齐己 寄唐禀正字

风骚味薄谁相爱,攲枕常多梦鲍昭。 齐己 寄益上人

社思匡岳无宗炳,诗忆扬州有鲍昭。 齐己 荆渚逢禅友

《國語辭典》:国家(國家)  拼音:guó jiā
指具备领土、人民、主权和政府四个要素的政治团体,是共享语言、文化、社会与历史的共同体。
《國語辭典》:人家  拼音:rén jiā
1.住宅、民家。如:「几户人家」。《西游记》第一回:「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2.门第、家世。如:「清白人家」、「富贵人家」。《红楼梦》第五六回:「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
3.家庭。《儒林外史》第四○回:「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老残游记》第一一回:「钩连上些人家的败类子弟,一发做得如火如荼。」
4.家产。《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挣得泼天也似人家,心里不曾有一毫止足。」
5.女子未出嫁前的夫家。《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江小娘在家,初意要替他寻个人家,急切里凑不著巧。」《红楼梦》第六四回:「我听见说,你二姨儿已有了人家了。」
6.妻室。《董西厢》卷八:「待别娶个人家,觑了我行为肯嫁的少。」
7.对人的尊称。如:「你老人家好。」
《國語辭典》:人家  拼音:rén jia
1.称呼他人。如:「人家的事你不用多管。」
2.对他人称呼自己。如:「你成天拿话气我,只顾心里痛快,不问人家心里怎么难过。」
3.附在人称名词之后,表示身分。《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他起初因见父亲是个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说是个武弁人家。」《儒林外史》第一回:「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
《國語辭典》:谁家(誰家)  拼音:shuí jiā
1.何处,甚么人的家。唐。王建寄刘蕡问疾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唐。韩愈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诗:「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2.甚么人。唐。张文成《游仙窟》:「谁家解事眼?副著可怜心?」
《漢語大詞典》:君家
(1).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分類:敬称敬词
《國語辭典》:一家  拼音:yī jiā
1.每个人、一个人。《水浒传》第三回:「陈达、杨春赶上,一家一朴刀,结果了两个性命。」
2.全家人。《三国演义》第八回:「孩儿央及将军痛饮几杯,吾一家全靠著将军哩。」
《漢語大詞典》:还家(還家)
(1).回家。后汉书·臧洪传:“ 中平 末,弃官还家,太守 张超 请为功曹。”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个族人在那里做主簿,打点去与他寻些盘费还家。”
(2).归还农家。 陈残云 《南大门风光·河畔飘起红旗》:“土改的锣鼓声,和贫苦农民‘土改还家’的欢笑声,震荡了 深圳 南岸劳苦者的心声,有些人回到家乡,分到了土地,安居乐业搞生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咱们挖地主财宝是要咱们的血汗帐,是财宝还家。”
(3).指把农作物收获回来。 刘澍德 《拔旗》:“附带还有一条:注意不要抛撒,保证颗粒还家。”
《國語辭典》:家山  拼音:jiā shān
家乡。唐。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宋。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词:「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
分類:故乡
《國語辭典》:汉家(漢家)  拼音:hàn jiā
1.汉朝。《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2.汉代以来,各个朝代的统称。唐。宋之问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诗:「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
分類:汉族
《漢語大詞典》:家家
六朝时对嫡母的称呼。北齐书·南阳王绰传:“ 绰 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姨姨。”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三年:“ 儼 辞曰:‘ 士开 昔来实合万死,谋废至尊,剃家家髮为尼,臣为是矫詔诛之。’” 胡三省 注:“ 齐 诸王皆呼嫡母为家家。”
《漢語大詞典》:朱家
汉 初 鲁 地侠士。史记·游侠列传:“ 鲁 朱家 者,与 高祖 同时。 鲁 人皆以儒教,而 朱家 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餘庸人不可胜言……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阴脱 季布 将军之阸,及 布 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后以 朱家 泛指侠士。 唐 李白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歷抵 海 岱 豪,结交 鲁 朱家 。” 明 屠隆 《綵毫记·庐山受枉》:“叹佣奴自卖 朱家 鲁 ,少小蒙恩遇。”
分類:侠士
《漢語大詞典》:左家娇女(左家嬌女)
左思 《娇女诗》有“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晳”之句,后以“左家娇女”指美丽可爱的少女。 唐 李商隐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诗:“ 嵇氏 幼男犹可悯, 左 家娇女岂能忘?”
《漢語大詞典》:鲍参军
即“鲍照”。
《漢語大詞典》:鲍家诗(鮑家詩)
南朝 宋 鲍照 《代蒿里行》:“齎我长恨意,归为狐兔尘。”全诗写得情真意切,感动得鬼亦能唱。后因以“鲍家诗”代称 鲍照 《代蒿里行》。 唐 李贺 《秋来》诗:“秋坟鬼唱 鲍 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姚燮 集注引 钱饮光 曰:“ 鲍 家诗指 明远 《蒿里行》,如诗到情真之处,鬼亦能唱。” 宋 梅尧臣 《呈刁经臣》诗:“常观 鲍 家诗,心慕已不浅。” 清 谭嗣同 《残魂曲》:“君不见深林哀唱 鲍 家诗,晓来魂气迷江树。”亦称“ 鲍家句 ”。 清 孙枝蔚 《哭方尔止》诗之一:“下船旋即上丧车,指点铭旌半老渔。有鬼能唱 鲍 家句,何人可付 蔡邕 书?”
分類:得情感动
《國語辭典》:鲍照(鮑照)  拼音:bào zhào
人名。(西元421~465?)字明远,南朝宋东海人。文词赡逸,词采华丽,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在刘宋一代的诗人中最为特出。曾为前军参军,世称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