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家庭  拼音:dà jiā tíng
1.人口众多的家庭。
2.社会学者通常根据家户结构,将三代家庭中,任何一代包含两组以上的同代已婚家人者定义为大家庭。
《漢語大詞典》:家庭出身
一般指本人取得独立经济地位以前的家庭的社会成分。
《國語辭典》:家庭妇女(家庭婦女)  拼音:jiā tíng fù nǚ
操持家务,而未就业的妇女。如:「她是一位家庭妇女,把家里的大小事情都照顾得很好。」也称为「家庭主妇」。
《國語辭典》:家庭副业(家庭副業)  拼音:jiā tíng fù yè
家庭成员在工作或家务之暇,利用馀力、馀财所从事的小型家庭生产事业,以增进家庭收入,繁荣社会经济。
《漢語大詞典》:家庭教师(家庭教師)
受聘在家中授课的教师。 邹韬奋 《经历》八:“在暑假期内,极力找家庭教师的职务做。”
《國語辭典》:家庭作业(家庭作業)  拼音:jiā tíng zuò yè
由教师指定学生放学回家所做的课业练习。
《分类字锦》:牧马家庭(牧马家庭)
王隐《晋书》:邓攸为吏部尚书,当时清静,内外肃然,牧马于家庭,妻息素食,不受一饭于人。
分类:吏部
《國語辭典》:人家  拼音:rén jiā
1.住宅、民家。如:「几户人家」。《西游记》第一回:「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2.门第、家世。如:「清白人家」、「富贵人家」。《红楼梦》第五六回:「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
3.家庭。《儒林外史》第四○回:「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老残游记》第一一回:「钩连上些人家的败类子弟,一发做得如火如荼。」
4.家产。《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挣得泼天也似人家,心里不曾有一毫止足。」
5.女子未出嫁前的夫家。《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江小娘在家,初意要替他寻个人家,急切里凑不著巧。」《红楼梦》第六四回:「我听见说,你二姨儿已有了人家了。」
6.妻室。《董西厢》卷八:「待别娶个人家,觑了我行为肯嫁的少。」
7.对人的尊称。如:「你老人家好。」
《國語辭典》:人家  拼音:rén jia
1.称呼他人。如:「人家的事你不用多管。」
2.对他人称呼自己。如:「你成天拿话气我,只顾心里痛快,不问人家心里怎么难过。」
3.附在人称名词之后,表示身分。《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他起初因见父亲是个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说是个武弁人家。」《儒林外史》第一回:「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
《國語辭典》:门户(門戶)  拼音:mén hù
1.门。《孟子。尽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吕氏春秋。季春纪。先己》:「不出于门户而天下治者,其惟知反于己身者乎。」
2.家庭的地位。《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此番招赘进蘧公孙来,门户又相称,才貌又相当,真个是『才子佳人,一双两好』。」《红楼梦》第五一回:「宝玉道:『给他多少?』婆子道:『少了不好看,也得一两银子才是我们这门户的礼。』」
3.比喻出入必经的要地。如:「大沽口是平津的门户。」
4.比喻事物的机栝。《易经。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句下三国魏。韩康伯。注:「乾坤其易之门户。」《西游记》第二○回:「这一篇偈子,乃是玄奘法师悟彻了多心经,打开了门户。那长老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
5.派别、朋党。如:「门户之见」。
6.妓院。《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买良为娼,也是门户常事。」
7.武术上指架势。《水浒传》第九回:「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著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水浒传》第七四回:「当时燕青做一块儿蹲在右边。任原先在左边,立个门户。」
8.泛指门窗。《红楼梦》第一四回:「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
《國語辭典》:门闾(門閭)  拼音:mén lǘ
乡里的门。《文选。潘岳。藉田赋》:「契壶掌升降之节,宫正设门闾之跸。」《文选。范晔。宦者传论》:「月令仲冬,阉尹审门闾,谨房室。」
《國語辭典》:家室  拼音:jiā shì
1.家族。《后汉书。卷三七。桓荣传》:「如有不讳,无忧家室也。」
2.夫妇。汉。曹操存恤从军吏士家室令〉:「家室怨旷,百姓流离。」
3.房舍。《淮南子。脩务》:「舜作室,筑墙茨屋,辟地树谷,令民皆知去岩穴,各有家室。」
《漢語大詞典》:门内(門内)
家庭;家中的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吾今所以復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唐 韩愈 《息国夫人墓志铭》:“虽门内、亲戚,不觉有纤毫薄厚。” 清 侯方域 《明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少保陈公墓志铭》:“夫人 张氏 ,后公两月卒,有妇德,门内化之。”
分類:门内家庭
《國語辭典》:食指  拼音:shí zhǐ
1.第二个手指头。也称为「二拇指」、「二指」。
2.比喻家中人口。《聊斋志异。卷一。王成》:「一家十馀食指,无冻馁忧,是何宝如之!」
《漢語大詞典》:食指动(食指動)
预兆将有口福。语出《左传。宣公四年》:“ 楚 人献黿於 郑灵公 。 公子宋 与 子家 将见。 子公 之食指动,以示 子家 ,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黿,相视而笑。公问之, 子家 以告。及食大夫黿,召 子公 而弗与也。 子公 怒,染指於鼎,尝之而出。” 宋 朱松 《答保安江师送米》诗:“朝来食指动,忽接送米书。”
分類:预兆有口
《國語辭典》:闺阃(閨閫)  拼音:guī kǔn
1.古称女子所居住的内室。
2.借指女子。《新唐书。卷一一三。唐临传》:「虽郊祀天地,不参设,容得接闺阃哉?」
《漢語大詞典》:家宅
家庭;住宅。 宋 苏轼 《宿望湖楼再和》:“我行得所嗜,十日忘家宅。”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兀那酒丧门临本命,饿太岁犯家宅。”《三侠五义》第三四回:“这明是搅乱太师家宅不安,暗里是与老师作对。” 茅盾 《赵先生想不通》:“这一对儿长嫂小叔三日两头的吵得家宅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