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十家 拼音:shí jiā
1.先秦十个学派。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见《汉书。卷三○。艺文志》。
2.荀卿、宋玉、枚乘、司马相如、贾谊、王褒、班固、张衡、扬雄、王延寿等十位辞赋家。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铨赋》。
2.荀卿、宋玉、枚乘、司马相如、贾谊、王褒、班固、张衡、扬雄、王延寿等十位辞赋家。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铨赋》。
《漢語大詞典》:三殿
(1).即 唐 大明宫 之 麟德殿 。《玉海·宫室·唐三殿》:“ 三殿 者, 麟德殿 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 三院 。结邻 鬱仪楼 即 三殿 之东西廊也。” 唐 杜甫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诗:“詔从 三殿 去,碑到百蛮开。” 唐 韩愈 《李公墓志铭》:“十三年,公与 忠武军 节度使司空 光颜 、 邠寧 节度使尚书 釗 ,俱来朝,上为之燕 三殿 。”
(2).指皇宫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宫。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国初定三院》:“至 顺治 戊戌,始復 明 制,改设 中和殿 、 保和殿 、 武英殿 、 文华殿 、 文渊阁 、 东阁 诸大学士名。 乾隆 戊辰,特旨罢 中和殿 大学士,改为 体仁阁 ,以配三殿三阁之名焉。”
(3). 宋 时太皇太后在世,与皇太后、皇后并称三殿;若无太皇太后,则天子与太后、皇后亦称三殿。 宋 钱愐 《钱氏私志》:“上同三殿徐登步輦还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三宫三殿》:“国朝有太皇太后时,并皇太后、皇后称三殿,其后,乘舆行幸,奉太后,偕皇后以出,亦曰三殿。”
(2).指皇宫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宫。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国初定三院》:“至 顺治 戊戌,始復 明 制,改设 中和殿 、 保和殿 、 武英殿 、 文华殿 、 文渊阁 、 东阁 诸大学士名。 乾隆 戊辰,特旨罢 中和殿 大学士,改为 体仁阁 ,以配三殿三阁之名焉。”
(3). 宋 时太皇太后在世,与皇太后、皇后并称三殿;若无太皇太后,则天子与太后、皇后亦称三殿。 宋 钱愐 《钱氏私志》:“上同三殿徐登步輦还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三宫三殿》:“国朝有太皇太后时,并皇太后、皇后称三殿,其后,乘舆行幸,奉太后,偕皇后以出,亦曰三殿。”
《漢語大詞典》:七子
(1).指 春秋 郑国 七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郑伯 享 赵孟 於 垂陇 , 子展 、 伯有 、 子西 、 子产 、 子大叔 、二 子石 从。 赵孟 曰:‘七子从君以宠 武 也,请皆赋以卒君貺, 武 亦以观七子之志。’”
(2).指 周褒姒 的七个亲党。《后汉书·左雄传》:“及 幽 厉 昏乱,不自为政, 褒 艳 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 李贤 注:“七子皆 襃姒 之亲党,谓 皇甫 为卿士 仲允 为膳夫, 家伯 为宰, 番 为司徒, 蹶 为趣马, 棸子 为内史。 楀 为师氏也。 厉 王淫於色,七子皆用,言妻党盛也。”
(3).指 汉景帝 时同时起兵的 吴 楚 等七诸侯国之王。《文选·陆机〈五等论〉》:“是以诸侯阻其国家之富,凭其士民之力,势足者反疾,土狭者逆遟,六臣犯其弱纲,七子衝其漏网。” 李善 注:“《汉书》曰:‘ 景帝 即位, 朝错 説上,令削 吴 。及书至, 吴王 起兵诛 汉 吏二千石以下, 胶西 胶东 淄川 济南 楚 赵 亦皆反也。’”
(4).指 汉 末 建安 时期作家 孔融 、 陈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应瑒 、 刘桢 等七人,称 建安 七子。见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之一:“书札二 王 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其时三祖叶其高论,七子分其丽则,《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
(5). 明 代 弘治 、 正德 年间 李梦阳 、 何景明 、 徐祯卿 、 边贡 、 康海 、 王九思 、 王廷相 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又 嘉靖 、 隆庆 时期 李攀龙 、 谢榛 、 梁有誉 、 宗臣 、 王世贞 、 徐中行 、 吴国伦 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
(6). 汉 代宫中女官名。《汉书·外戚传序》:“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2).指 周褒姒 的七个亲党。《后汉书·左雄传》:“及 幽 厉 昏乱,不自为政, 褒 艳 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 李贤 注:“七子皆 襃姒 之亲党,谓 皇甫 为卿士 仲允 为膳夫, 家伯 为宰, 番 为司徒, 蹶 为趣马, 棸子 为内史。 楀 为师氏也。 厉 王淫於色,七子皆用,言妻党盛也。”
(3).指 汉景帝 时同时起兵的 吴 楚 等七诸侯国之王。《文选·陆机〈五等论〉》:“是以诸侯阻其国家之富,凭其士民之力,势足者反疾,土狭者逆遟,六臣犯其弱纲,七子衝其漏网。” 李善 注:“《汉书》曰:‘ 景帝 即位, 朝错 説上,令削 吴 。及书至, 吴王 起兵诛 汉 吏二千石以下, 胶西 胶东 淄川 济南 楚 赵 亦皆反也。’”
(4).指 汉 末 建安 时期作家 孔融 、 陈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应瑒 、 刘桢 等七人,称 建安 七子。见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之一:“书札二 王 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其时三祖叶其高论,七子分其丽则,《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
(5). 明 代 弘治 、 正德 年间 李梦阳 、 何景明 、 徐祯卿 、 边贡 、 康海 、 王九思 、 王廷相 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又 嘉靖 、 隆庆 时期 李攀龙 、 谢榛 、 梁有誉 、 宗臣 、 王世贞 、 徐中行 、 吴国伦 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
(6). 汉 代宫中女官名。《汉书·外戚传序》:“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漢語大詞典》:后殿(後殿)
(1).宫中后面的殿宇。《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时 新平主 家御者失火,延及北阁后殿。”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班朝》:“常朝值雨,则改御后殿。”
(2).行军时居于尾部者。《后汉书·舆服志上》:“武刚车者,为先驱。又为属车轻车,为后殿焉。”《旧唐书·昭宗纪上》:“且战且行,出 通化门 ,由 七盘 路之 商州 ,又令义儿 张綰 为后殿。”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李嗣源 率军向 开封 ,使 石敬瑭 为 先锋 , 李从珂 为后殿,进入 开封城 。”
(3).指后盾。 赵树理 《三里湾·非他不行》:“ 登高 见战不胜他,退也退不出来,正在为难, 玉梅 恰巧给他作了后殿。”
(4).最后,末端。 唐 王勃 《山亭兴序》:“下官以词峰直上,振笔札而前驱,高明以翰苑横开,列文章於后殿。”
(2).行军时居于尾部者。《后汉书·舆服志上》:“武刚车者,为先驱。又为属车轻车,为后殿焉。”《旧唐书·昭宗纪上》:“且战且行,出 通化门 ,由 七盘 路之 商州 ,又令义儿 张綰 为后殿。”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李嗣源 率军向 开封 ,使 石敬瑭 为 先锋 , 李从珂 为后殿,进入 开封城 。”
(3).指后盾。 赵树理 《三里湾·非他不行》:“ 登高 见战不胜他,退也退不出来,正在为难, 玉梅 恰巧给他作了后殿。”
(4).最后,末端。 唐 王勃 《山亭兴序》:“下官以词峰直上,振笔札而前驱,高明以翰苑横开,列文章於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