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05,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宪法
台宪
窦宪
国宪
司宪
中宪
立宪
明宪
清宪
宪典
宪宪
朝宪
崇宪
王宪
秉宪
《國語辭典》:宪法(憲法)  拼音:xiàn fǎ
1.在一国之内,规定国家体制、政府组织、人民权利义务之最高位阶法规范。
2.法度。《国语。晋语九》:「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宋。无名氏《梅妃传》:「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
《漢語大詞典》:台宪(臺憲)
指御史台或御史台官员。新唐书·王源中传:“ 源中 上言:‘臺宪者,纪纲地,府县责成之所。’” 宋 林逋 《追和集贤李建中工部》:“贫典郡符资月给,老持臺宪减霜稜。”金史·世宗纪上:“上谓御史大夫 李石 曰:‘臺宪固在分别邪正,然内外百司岂谓无人。惟见卿等劾人之罪,不闻举善。自今宣令监察御史分路刺举善恶以闻。’”
《国语辞典》:窦宪(窦宪)  拼音:dòu xiàn
人名。(?~西元92)字伯度,东汉平陵人。窦融之曾孙。和帝时曾出塞三千里,大破匈奴,乃令班固作铭,刻石燕然山上,纪汉功德。还拜大将军,族党满朝,后因专权用事,为和帝赐死。
《國語辭典》:国宪(國憲)  拼音:guó xiàn
国家的法制。也专指国家组织的根本大法。《后汉书。卷三五。张曹郑列传。曹褒》:「专命礼臣,撰定国宪。」《明史。卷一八九。列传。李文祥》:「朝野寒心,道路侧目,望陛下密察渠魁,明彰国宪。」
《分类字锦》:司宪(司宪)
唐书百官志龙朔二年改御史大夫曰大司宪中丞曰司宪大夫
见上注
分类:刑部台谏
《漢語大詞典》:中宪(中憲)
唐 代中丞的别称。 唐 羊士谔 《巴南郡斋有怀昔年朝谒因成八韵》:“豸角随中宪,龙池列近臣。”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他名标榜官称……中丞为独坐、为中宪。”
分類:中丞
《國語辭典》:立宪(立憲)  拼音:lì xiàn
制定宪法。如:「我国在经过重重困难之后才得以完成立宪,实行民主政治。」
《漢語大詞典》:明宪(明憲)
严明的法度。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畏怖明宪,检于静息。”《北史·高丽传》:“其感恕思愆,祗承明宪,辑寧所部,动静以闻。” 宋 陈亮 《廷对策》:“朕以凉菲,承 寿皇 付託之重,夙夜祗翼,思所以遵慈謨,蹈明宪者,甚切至也。”
分類:严明法度
《骈字类编》:清宪(清宪)
唐 储光羲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 回迹清宪台,传骑东南去。
《國語辭典》:宪典(憲典)  拼音:xiàn diǎn
国家的典法。《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掾清识平当,明于宪典,勉恤之哉!」《南史。卷二七。孔琳之传》:「明宪直法,无所屈桡,奏劾尚书令徐羡之宪典。」
《國語辭典》:宪宪(憲憲)  拼音:xiàn xiàn
1.欣喜自得的样子。《诗经。大雅。板》:「天之方难,无然宪宪。」
2.兴盛的样子。《礼记。中庸》:「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唐。柳宗元〈箕子碑〉:「宪宪大人,显晦不渝。」
《國語辭典》:朝宪(朝憲)  拼音:cháo xiàn
朝廷的法则。《梁书。卷五○。文学传下。谢几卿传》:「然性通脱,会意便行,不拘朝宪。」
《骈字类编》:崇宪(崇宪)
后汉书左雄传今之墨绶犹古之诸侯拜爵王庭舆服有庸而齐于匹竖叛命避负非所以崇宪明理惠育元元也皇又宋书文帝路淑媛传生孝武帝上即位奉尊号曰 太后宫曰崇宪居显阳殿 谢庄孝武宣贵妃诔敬勤显阳肃恭崇宪
《漢語大詞典》:王宪(王憲)
犹王法,国法。宋书·王弘传:“今多僮者傲然於王宪,无僕者怵迫於时网。”南史·蔡廓传:“ 会稽 多诸豪右,不遵王宪。” 唐 苏颋 《扬州大都督长史王公神道碑》:“王宪斯执,国刑不纷。”
分類:王法国法
《漢語大詞典》:秉宪(秉憲)
执掌法令。 唐 刘禹锡 《祭福建桂尚书文》:“秉宪朝右,剖符江壖。”明史·瞿式耜传:“ 曹于汴 宜秉宪。”
分類:执掌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