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4—1390 【介绍】: 明初凤阳府定远人,字百室。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元末迎谒朱元璋,劝元璋效法汉高祖,“行仁义,禁杀掠,结民心”。从下滁州,为掌书记。力赞渡江。元璋为吴王,拜善长右相国。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韩国公,制词比之萧何。四年,致仕。十年,复命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胡惟庸案,坐胡党者众,善长如故,且领御史台事。至二十三年,善长已老迈,久不问事,乃以胡党追问,一门七十余人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7—1391 【介绍】: 明僧。浙江临海人,俗姓周,字季潭,名所居室为全室。洪武中诏致有学行高僧,首应诏至,奏对称旨。诏笺释《心经》、《金刚经》、《楞伽》,曾奉使西域。深究胡惟庸案时,曾遭株连,太祖命免死。后在江浦石佛寺圆寂。有《全室集》。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宗泐。台之临海人。字季潭。别号全室。八岁从诉笑隐学佛。十四薙落。二十受具。洪武四年。住径山。太祖高皇帝。徵江南有道浮屠。师应召称旨。命住天界。上。丕建广荐法会。于蒋山太平兴国寺。宿斋室。却荤肉不御者一月。服皮弁搢玉圭。上殿面大雄氏。行拜献礼者三。诏集幽爽引入殿。致三佛之礼。命师升座说法。上临幸。赐膳无虚日。每和其诗。称为泐翁。十年冬。诏师笺释心经金刚楞伽三经。制赞佛乐章。丁巳。奉使西域还朝。授右街善世。因命育发。将授以儒职。师姑奉命。至发长。上召而官之。师再辞求免。愿终释门。上嘉叹从之。赐免官说以旌其志。相城道衍。负奇志。摇膝高吟。傍若无人。师每正色责之曰。此岂释子语耶。学士宋公濂。尝赞师像曰。笑隐之子。晦机之孙。具大福德。足以荷担佛法。證大智慧。足以摄伏魔军。悟四喝二玄于弹指。合千经万论于一门。向上关。如涂毒鼓。挝之必死。杀活机。类金刚剑。触之则奔。屡镇名山。教孚遐迩。诏升京刹。名溢朝绅。夙受记于灵山之会。今简知于万乘之尊。云汉昭回。天章锡和于全帙。宠恩优渥。玉音召对于紫宸。屹中流之砥柱。转大地之法轮。信为十方禅林之领袖。而与古德。同道同伦者耶。后追治胡惟庸党及师。著做散僧。执役建寺。徐察其非辜取还。复领右善世。居无何。以老赐归槎峰。渡江示寂于江浦之石佛寺。师博通古今。凡经书过目辄成诵。善为词章。有全室集。行于世。国初高僧师。与复见心齐名。见心疏放。师谨密。故其得祸为尤轻。噫。亦幸耳。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三
宗泐禅师。姓周氏。台之临海人。号季潭。别称全室。为笑隐䜣公之望子。历坐名坊。而赴明高帝之诏。兼领天界住持。化周大宇。机契宸衷。应旨涉流沙。度葱岭遍游西天。通诚佛域。往返十有四万馀程。皓首还朝。天子嘉其高行。自唐贞观以来。未之有也。泐生族甚微。父母俱早卒。寄食贫里。贫里不能善之。甫八岁。宿根不昧。趋本郡天宁寺。求佛为师。时笑隐䜣公。说法其间。泐跪拜于䜣公膝下。公爱而异之。试以心经。脱口成诵。公大喜曰。昏途慧炬也。得度数载。藏文世典。咸贯通焉。䜣公屡易名刹。泐皆从侍。公尝问曰。国师三唤侍者。侍者三应。且道。是平实商量。是格外提持。泐遽对曰。何得剜肉作疮。曰。将谓你奇特。泐便喝。公拈棒。泐拂袖趋去。䜣公告寂。乃召怀渭曰。吾据者床。四十馀年。尚遗望也。然不尽之案。惟你与宗泐。任之耳泐既还台。寓云峰。隐紫箨。领天宁。俱以诚悫。淳厚之风。化本生之郡。郡人倾信。如葵日也。又侨隐双径。时渭禅师。居越之宝相寺。遣使迎泐。泐笑却之。使再至。仅得遗简。踪迹杳然。元末。武林名贤。强泐出居中天竺。虽当烽燧四警之际。而施为壮阔。交接从容。无少长贵贱。皆得而瞻礼之。不减䜣公说法时也。盖以中竺经燬。昔繇䜣公而新。故泐之光阐前绩。湖江称美焉。明初。诏主天界。高帝以慧昙西往之迹未终。欲修之难其人。泐应旨。于洪武丁巳西行。壬戌还朝。复居天界。常入大内。开襟论道。泐留京既久。朝臣党立。间有嫉之者。泐遂退居凤阳之槎槎峰。丙寅。帝思泐见。诏归天界。于是。来往禁廷不容己。廷士建议。以泐于内圣外王之略。无不毕备。请以中顺大夫禄。而旌泐。泐引去。至江浦石佛寺示疾。乃唤侍者曰。者个聻。侍者茫然。泐厉声曰。苦。竟入灭。年七十有四。坐夏六十六。龛归天界。火浴得设利。光润明灿者三十颙。建塔于䜣公之后。泐之宿愿弘深。辨才无碍。际遇乎佛心天子。常于慈明殿设榻。召问心经枢要。泐穷理显性。彻果该因。深浅开遮。无机不被。天子默以神会。乃敕笺语流行。爰有御制序文。冠于经首。其诃曰。二仪久判。万物备周。子民者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纲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有等凶顽不循教者。往往有趋火赴渊之为。终不自省。是凶顽者。非特中国之有。尽天下莫不亦然。俄西域生佛。号曰释迦。其为佛也。行深愿重。始终不二。于是。出世间。脱苦趣。其为教也。仁慈忍辱。务明心以立命。执此道而为之。意在人皆如此。利济群生。今时之人。罔知佛之所以。每云法空虚而不实。何以导君子引小人。以朕言之则不然。佛之教。实而不虚。正欲去愚迷之虚。立本性之实。特挺身苦行。外其教而异其名。脱苦有情。昔佛在时。侍从听法者。皆聪明之士。演说者。三纲五常之性理也。既闻之后人各获福。自佛入灭。其法流入中国。间有聪明者。动演人天小果。犹能化凶顽为善。何况聪明者。知大乘。而识宗旨者乎。如心经。每言空。不言实。所言之空。乃相空耳。除空之外。所存者本性也。所谓空相有六。谓。口空说相。眼空色相。耳空听相。鼻空嗅相。舌空味相。身空乐相。其六空之相。又非真相之空。乃妄想之相。谓之空相。是空相。愚及世人。祸及古今。往往愈坠弥深。不知其几斯空相。前代帝王被所惑。而几丧天下者。周之穆王。汉之武帝。唐之玄宗。萧梁武帝。元魏主焘。李后主。宋徽宗。此数帝。废国忘政。惟萧梁武帝。宋之徽宗。以及杀身。皆繇妄想飞升。及入佛天之地。其佛天之地。未尝渺茫。此等快乐。世常有之。为人性。贪而不觉。而又取其乐。人世有之者何。且佛天之地如为。国君及王侯者。若不作非为善。能保守此境。非佛天者何。如不能保守。而伪为用妄想之心。即入空虚之境。故有如是斯空相。富者被缠。则淫欲并生丧富矣。贫者被缠。则诸恶并作殒身矣。其将贤未贤之人被缠。则非仁人君子也。其僧道被缠。则不能立本性而见宗旨者也。所以本经题云心经者。正欲去心之邪念。以归正道。岂教之妄耶。朕特述此。使聪明者。观二仪之覆载。日月之循环。虚实之孰取。保命者何如。若取有道保有方。岂不佛法之良哉。色空之妙乎。高帝自登极来。潜心性理。与诸禅宿盘桓。无虚岁月也。然于昙泐二公。尤追惜之。盖嘉其壮志西行。大光圣化云。 赞曰。昙泐二禅师。望重龙河。道钦有国者。可谓一时能事矣。况其利物多方。言言合辙。法法随根。又以道馀名振他邦。亦空谷而分声也。昔大觉氏记。像法有从地涌出无数菩萨。顺逆行道。护持法藏。人天莫测。今观二师之踪迹。无乃是其数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7 【介绍】: 元明间僧。浙江临海人,字恕中,号空室,俗姓陈。初居径山,两坐浙东名刹。洪武中,日本国王慕名,奏请住持。太祖召之,以老病辞。有《山庵杂录》。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二
恕中禅师。名无愠。台州人也。出陈氏。姿量隽瑰。秕糠世味。机契于竺元道禅师。说法瑞岩。日本国王。慕愠道德。传译疏朝廷。迎愠化其国。愠坚谢不往。而终老林麓。南北闻其名。争愿见之。愠。初受业于元叟端。以己躬为急务。遍走丛林。不合。即背法堂而去。于净慈芝凤山灵。稍相流连。及还省元叟。元叟喜之。以择木寮居愠。愠仍不自许。又访天童砥公。因留阅藏。凡经十载。以博达著名。然于狗子无佛性话独疑之。乃私挽聪兴二友。而谓之曰。汝我甘死祖师语下乎。因假言游天台。拟再寻作者。登华顶吊寒岩。迁延数月。闻天目礼下横川珙有嗣。曰竺元道禅师。住仙居之紫箨。垂四十年矣。行脚人以古[仁-二+幻]惮之。愠偕聪兴。进登焉。远见老僧坐隔溪盘石。又一白发僧侍立。风度萧然。如吴处士所画阿罗汉。三人知是道公。乃合爪进讯。道曰。山路崎险。阇黎到来不易。聪进曰。和尚住此久近。道曰。石穿新竹笋。壁挂古藤萝。聪曰。毕竟如何接人。曰。百二奇峰朝凤岭。一条坦道下仙居。兴又进曰。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道公曰。烧畬种芋子。兴曰。如何是佛法向上事。曰。接竹割松枝。兴拟进语。道公指愠曰。那位上座。因甚不问话。兴辄悟旨。已而具威仪。上方丈人事。愠才申问。被一喝。顿消积滞。即献一颂。道公深肯之。其颂曰。狗子佛性无。春色满皇都。赵州东院里。壁上挂葫芦。三人相庆曰。我等若以耳作眼。几赚一生。于是。三人俱嗣道公。聪兴乃服勤于紫箨。愠辞应明州灵岩。道公谓之曰。汝知瓦乎。联之千百。则有盖覆之功。汝知玉乎。露之径寸。却贻偷窃之患。与其碎玉以矫世。不若全瓦以济时。今古至人。惟得此而已矣。愠既出世。而元叟下知识。噩梦堂。铭古鼎辈。以为愠必酬元叟之香。俱遣使灵岩。厚为愠寿。愠开堂日。拈香曰。古人出世拈香。酬法乳也。今人出世拈香。酬世恩也。愠上座总不然。昔年行脚。到紫箨山中。参个老布衲。彼亦无法可授。我亦无法可受。只向无授受中拈出。供养竺元道和尚。不图报德酬恩。只要大家知委。梦堂。与径山旧法侣。闻之大惊。唯唯而已。愠居灵岩三载。迁居瑞岩。乃设三问勘禅流。不合即逐出。当时谓之瑞岩三关。其问曰。稳坐家堂。因甚主人翁不识。掀翻大海。掴碎须弥。平地上因甚抬脚不起。眼光烁破四天下。自家眉毛落尽。因甚不见。三句内一句外。不涉两头。有人道得。拄杖子两手分付。又谓众曰。我者里。一切只是寻常。你若来弄机关誇好手。向毒蛇头上揩痒。猛虎项下解铃。拄杖未打汝在。何故有盘根错节。方可显利器。有银山铁壁。方可整钳锤。又曰。灵山奥旨。少室真传。日月不足喻其明。虚空不足喻其广。巍巍独运。荡荡无私。思之则差。议之则错。五千四十八卷。说食向人。一千七百葛藤。持蠡测海。在今诸方。莫不尽谓。驱其耕。夺其食。贵图宗风不坠。殊不知正是救汤进火。禦寒赠冰。山僧与么道。岂是压良为贱。取笑大家。臂三折而知医。人多阅而晓相。灵俐底。不用如何若何。便请单刀直入。扫荡搀抢。坐享太平。岂不快哉。少涉迟疑。白云万里。又曰。三教圣人。总在拂子头上。牵枝引蔓。说妙谈玄。儒者曰。吾道一以贯之。老者曰。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佛者曰。惟此一事实。馀二则非真。既各说有来由。未免称强称弱。且作么判断。使其声和向顺。形直影端。剖破人我藩篱。塞却无明窟穴。击拂云。二繇一有。一亦莫守。日午打三更。面南看北斗。愠居瑞岩。道价日高。湖江英俊。趋台者不绝。当是时。元主。崇尚我宗。凡林下染衣之叟。多受隆誉。愠。独体其师住山本色之操。尝作书与了堂一公。其书深切时弊。凡千百言。盖一与愠。同师竺元也。一日上堂曰。我此一宗。难为荷负。自非有驱耕夺食手段。放行把住机关。至于一进一退之间。未免贻笑作者。瑞岩在今两序进退。各得其宜。其进也。如耀世明灯。烛破历劫昏衢之暗。其退也。如潜渊老蚌。孕成不夜炤乘之珠。毗岚猛风。吹之不灭。五浊秽泥。汩之不昏。大众荷负既已得人。山怀正堪放下。且放下底事作么生。楖栗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拽杖独登松岩之顶上。有老屋数楹。为秋江禅师休老处。愠爱居焉。洪武七年。愠至京。固辞日本之请。帝喜之。留馆天界。朝士宋公濂辈。时称有道。每洗沐日。即至天界。击节道要。至不惬处。愠庄色曰。我家衲子。磨肩擦脚数十载。尚不柰何。公辈。安得草草图作口头人事耶。宋公叹服。是冬辞还。门人居顶。结翠山草堂迎愠。是时。大宗兴住持径山。知愠退休。以偈柬曰。万叠山牵一杖云。清流何处觅相分。漫拈紫箨冰风柄。笑里长飞虎豹群。愚庵亦以三偈柬曰。惺惺石上主人翁。一室高居太白峰。靖退只今非小节。知心未许石门聪。千里同风各暮年。任教沧海变桑田。独怜熊耳峰头月。昨夜虾蟆食半边。徒誇锦瑟与瑶琴。妙指方能发妙音。却忆鳌山深雪夜。弟兄倾尽岁寒心。宋公濂。尝遣书问。亦致偈曰。参禅第一要知宗。四海惟闻老恕中。白日青天轰霹雳。孽狐妖魅尽潜踪。愠亦喜宋公留心吾道。以偈答曰。语言浑不涉离微。抹过云门顾鉴咦。伸出玉堂挥翰手。倒拈秃帚画蛾眉。洪武十九年七月。说偈曰。七十八年。无法可说。末后一句。露拄饶舌。咄。端坐而化。日前遗嘱屏世礼。以骨灰散水竹间。用表无常。门人不敢守命。乃于翠山唐岙之原。建窣堵。以龛瘗焉。未久大宗兴禅师。亦坐化于径山。有遗偈曰。夫三十。妇六龄。毕竟偶不成。其木庵聪后住紫箨。晚应天童。 赞曰。温公出世。而径山法侣。觊其必嗣元叟。元叟辈。最尊风最盛。公终不就。何也。盖得处非易。故守之益坚。正当与感铁面之却佛印元。并案焉。聪兴二老。互相砥砺。而胜友渊源各行其道。又当与岩头雪峰等之。嗟乎。末法垄断名位货殖。师友读公行实。能不形消而骨愧乎。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七
豫,字叔宽,号兰室,海盐人。洪武初以儒术召对称旨,授江西按察司佥事。
陈裸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吴县人,初名瓒,字叔裸,后以字行,去叔字,更字诚将,号道樗,一号白室。工书善画能诗。晚年遁迹虎丘,以吟咏自适。有《妪解集》。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
华亭人,徵君眉公侄女,同邑平生室。有《梅龛吟》。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侯让,字邦正,号蠖室。明时无锡人。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
湖州唐总宪世济室。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王政,字伯镇,号蓬室翁。明无锡人。
袁宏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吴县人,字元室。画宗范宽、黄公望法,工山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镇江府丹徒人,字思敬,号兰室。喜吟咏,工书札。以耆年辟为南阳知府。永乐中入觐,献《周礼补注》。另有《镇江志》、《三馀集》、《兰台吟稿》。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祖渊。字天泉。雨庵其号也。庐陵杨氏之子。生有异质。永乐癸未。具戒于青原山。上金陵谒幻居戒公。多所启发。号入室弟子。尝对众称之。师不以小得自满。然臂香。笃志求道。至废寝食者五年。始得微悟。若开云雾行虚空。无所留阂。遂振锡观方。遍礼祖塔。所至丛林畏敬之。声称隐然。起同辈间。壬寅。还天界。刺血书杂华经。宣德改元。住山阐教。月山公嘉其行。延置座端。为龙象表率。寻为僧录司。举住雪峰。未几。天童虚席。移师居之。百废具兴。化道大行。甲寅。被召入京。命为左觉义。时敕建大功德寺成。住持难其人。命师兼之。僧众闻之。皆乐从展钵如云。上悦。赐田四百馀顷。以赡焉。师念禅讲教三宗。名不可不正。奏以大功德。大慈恩。大隆善三寺为之。繇是。三宗弟子。各有依归。传道受业。而纲绪始无紊乱矣。又以天下寺多废。繇学徒未广。于尝度正额外。增其数五之一。一时受度者。如川汇云委。其徒之繁昌。废刹多繇是而兴。升右善世。发上所赐物。建大刹于江宁之凤翔山。赐额曰普宁禅寺。万善戒坛成。命师为传戒宗师。天下学者。闻师戒。皆知所守。而行不离道。寺左道。北山阻。沟水泥淖。往来者苦之。师同太监兴安。拓地三百亩。甃石作安和桥。筑庵桥侧。命僧守之。以济众。于是。寒不病涉。暑则供茗饮。人归德焉。师气宇弘深。制行洁白。盖湛然渊澄。浩然海蓄。凡诸世缘。无一可以动其意。其为国家祝釐。则洞洞然尽其诚。为诸弟子说法。则恳恳然发其趣。盖忠于事上。勤以接下。一时尊而仰之。如泰山北斗云。所度弟子。以万计。嗣兴教事。及主名山。住大刹者又若干人。生于洪武己巳二月四日。化于正统己巳三月七日。寿六十一。僧腊四十七。卒之时。沐浴更衣而坐。索笔书偈曰。观世间六十一。一即是三三即一。团团烁破去来踪。白日虚空轰霹雳。书毕瞑目而逝。异香满室者数日。太上皇闻之。遣太监吴弼。赐以白金香币钞万缗。又遣礼部主事林璧赐祭。朝之公卿大夫。莫不致祭。茶毗于都城之西山。贵贱耄耋送者万馀人。得舍利盈掬。藏于功德院。灵骨。奏还南京普宁。建大窣堵波藏焉。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祖渊,字天泉,号雨庵。姓杨氏,庐陵人也。明永乐癸未,受具青原山,谒幻居戒,多所启发,称入室弟子。然 臂明心,笃志求道,至忘寝食,孜孜五载,尘妄俱空。始出游参,遍礼丛林。壬寅还天界,刺血书经。宣德改元,声誉远畅,四方学者,视作表率,寻为僧录司举住灵峰。值天童虚席,乃移居之。甲寅应召入京,命为左觉义,时敕建大功德寺成,命渊兼之。僧徒云集,复赐田四百馀顷。渊念禅讲教三宗,名不可不正,奏以大功德、大慈恩、大隆善三寺为之,由是三宗弟子,受业各有依归。又以天下寺废,多由学徒未广,请于常度正额外,增五分之一,废刹多因是而兴。未几,迁右善世,发上所赐物,建大刹于江宁凤翔山,赐额曰“普宁禅寺”,万善戒坛成,命为传戒宗师。又以寺左行道阻沟,往来苦之,乃拓地甃石,作桥建庵,其傍施茗利济,行者德焉。以正统己巳三月七日示寂,临化书偈,掷笔悠然,异香满室。上闻,遣太监吴弼,以金钞香币赐吊,又遣礼部主事林莹致奠。茶毗得舍利盈掬,藏于大功德寺,奏请灵骨归塔南都普宁。
林玭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林玭(1434年—1506年),字廷珍,号云室,福建福州府侯官县洪塘人。景泰四年(1453年),福建癸酉乡试中举。天顺七年,会试居第三名,为《易经》经魁。天顺八年(1464年),殿试登甲申科进士,观政户部。同年秋,以亲老归养。之后起用,担任南京刑部山西司主事,加承德郎,历任刑部广东司署员外郎、浙江按察司佥事、云南按察司副使。升云南副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1—1568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禄之,号酉室。家世名医,性颖敏,善书画古文词。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吏部员外郎,持法不阿,忤尚书汪鋐,贬真定通判。持身峻洁,不妄交一人,有清望。
维基
王谷祥(1501年—1568年),字禄之,号酉室,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明朝画家、政治人物。王谷祥出身官籍,应天府乡试中式第四十八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二甲第四十五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工部屯田司主事。调吏部考功司,官至吏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里,随文徵明学画。

人物简介

维基
沈伯龙(1530年—?年),字云卿,号文室,浙江嘉兴府嘉兴县人。治《书经》,十二月十五日生,行一,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由府学生中式甲子科浙江乡试第八十一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联捷乙丑科会试中式第一百十名,登第三甲第二百八十九名进士。都察院观政,嘉靖四十五年十月授内江知县,隆庆四年(1570年)八月选授礼科给事中,五年二月升本科右,五月升工科左,六年三月升四川参议,丁忧。万历五年(1577年)八月复除山西,闰八月调湖广,六年八月升副使,八年十月改江西,九年八月升湖广参政,十一年十月升山东按察使,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