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不竞南风
 
南风多死声
 
师旷审音
 
独竟南风
 
南风不竟
 
误竟南风

相关人物
师旷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八〈襄公·传十八年〉~578~
郑子孔欲去诸大夫。将叛晋。而起楚师以去之。使告子庚。子庚弗许。楚子闻之。使杨豚尹宜告子庚曰。国人谓不谷主社稷。而不出师。死不从礼。不谷即位。于今五年。师徒不出。人其以不谷为自逸而忘先君之业矣。大夫图之。其若之何。子庚叹曰。君王其谓午怀安乎。吾以利社稷也。见使者。稽首而对曰。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何。君而继之。不可。收师而退。可以无害。君亦无辱。子庚帅师治兵于汾。于是子蟜。伯有。子张。从郑伯伐齐。子孔。子展。子西守。二子知子孔之谋。完守入保。子孔不敢会楚师。楚师伐郑。次于鱼陵。右师城上棘。遂涉颍。次于旃然。蔿子冯。公子格。率锐师侵费滑。胥靡。献于。雍梁。右回梅山。侵郑东北。至于虫牢而反。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涉于鱼齿之下。甚雨及之。楚师多冻。役徒几尽。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南师不时。必无功。叔向曰。在其君之德也。晋·杜预注:「歌者吹律以咏八风,南风音微,故曰不竞也。师旷唯歌南北风者,听晋、楚之强弱也。」

简释

南风多死声:喻指在战争中显示出失败征兆。北周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之十一:“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例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庾信 拟咏怀二十七首之十一

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纶。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怀

《漢語大詞典》:审音(審音)
(1).辨别音调。礼记·乐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 清 吴伟业 《八风诗·南风》:“ 师旷 审音吹不竞, 钟仪 怀土操谁传。”
(2).通晓诗的音韵。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六朝以来,黄钟瓦缶,审音者自能辨之。”
(3).审定字的读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古人造字审音,使居平仄之介。”
(4).谓识别清议之声、舆论之声。 金松岑 《心声》:“斯音也。号召众籟之喑噎,披豁群窍之聋瞶……有善审音者,入吾国,遘我士,可以悚然而退,不得曰国无人国无人矣。”
《分类字锦》:审音知乐(审音知乐)
礼记》:惟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分类字锦》:思贤(思贤)
庾信 乐府 闻音能辨俗,听曲乃思贤。
三辅黄图:孝文帝为太子,立思贤苑以招宾客,苑中有堂皇六所。
分类:苑囿审音
《分类字锦》:粗识(粗识)
苏轼 夜渡海诗 空馀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分类:审音
《分类字锦》:神融
高郢吴公子听乐赋:延陵季子,节高神融,博辨精通,其识达,其听聪。
分类:审音
《分类字锦》:听聪(听聪)
唐无名氏洞庭张乐赋:原夫乐之契道也,在心而心正,在听而听聪。
分类:审音
《分类字锦》:察心
高郢吴公子听乐赋:夫听者,纳于耳而察于心;伊事也,传于古而继于今。
分类:审音
《分类字锦》:明音
礼记: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之音者,见利而让。
分类:审音
《分类字锦》:耳盈
论语: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唐无名氏箫韶九成赋:宣尼忘味于耳盈。
分类:审音
《分类字锦》:遇之以神
李观钧天乐赋:遇之以神,殊季札之观鲁;乐而忘味,类宣尼之听韶。
分类:审音
《分类字锦》:音知燥湿(音知燥湿)
杜甫 律比昆崙竹,音知燥湿弦。
分类:审音
《分类字锦》:婴儿挈壶(婴儿挈壶)
说苑:孔子至齐,郭门之外,遇一婴儿,挈一壶,相与俱行,其视精,其心正,其行端。孔子谓御曰:趣驱之,韶乐方作。
分类:审音
《分类字锦》:知音臻妙
梦溪笔谈:高邮人桑景舒。性知音。听百物之声。悉能占其灾福。尤善乐律。旧传有虞美人草。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景舒详其曲声。曰。吴音也。他日取琴。试用吴音制一曲。对草鼓之。枝叶亦动。乃谓之虞美人操。其声调与虞美人曲全不相近。而草辄应之者。律法同管也。其臻妙如此。
分类:审音
《分类字锦》:惟圣能审(惟圣能审)
薛胜之孔子弹文王操赋:文王有声,惟圣能审。
分类: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