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判冥
旧时传说中谓审理阴间的案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冥迹:“ 南巨川 尝识判冥者 张叔言 ,因撰《续神异记》,具载其灵验。 叔言 判冥鬼十人;十人数内,两人是妇人。又 乌龟狐 亦判冥。”
《國語辭典》:审讯(審訊)  拼音:shěn xùn
审查侦讯。通常指法官或警察机关审理案件时,对与案情有关的当事人作详细的查问。《三侠五义》第一○回:「此案尚在审讯,未能结案。」也作「审问」。
《漢語大詞典》:科案
谓审理查究案件。《北史·高道穆传》:“中尉弹闻,廷尉科案,一如旧式。”
《漢語大詞典》:讯劾(訊劾)
审理判罪。旧唐书·裴度传:“其亲属门人从坐者数十百人,下狱讯劾,欲加流窜。 度 上疏理之,全活者数十家。”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张九龄 累歷刑狱之司,无不察。每有公事,胥吏未敢讯劾,先稟於 九龄 。” 宋 强至 《上提刑主客书》:“然则狱官之职何为哉?曰囹圄谨、讯劾审而已矣。”
分類:审理判罪
《漢語大詞典》:讼府(訟府)
(1).控告军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 傅玄 刚隘而詈臺, 孙楚 狠愎而讼府。”参阅晋书·孙楚传
(2).审理讼案的官府。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五代下十六:“夫国家之置守令,何为者也……岂徒以听民之讼,敛钧金束矢之入以为讼府,而启民於争乎?”
《国语辞典》:借提  拼音:jiè tí
法院法官、检察署检察官,为审理或侦讯案件之必要,传唤受刑人或受羁押之人,并以传票通知执行监狱或看守所,将受刑人或受羁押之人提庭讯问。借提人犯不得外宿,当晚必须解还;若借往远地查證,当天无法赶回,则应寄押于当地之监所,次日清晨再行提出。司法警察为办理案件需要,亦得向法院声请借提人犯。
《国语辞典》:司法官  拼音:sī fǎ guān
负责审理民刑诉讼案件的职官。
《漢語大詞典》:簿讼(簿訟)
审理诉讼案件。 明 李东阳 《寄题谢宝庆逸老堂得乞字》:“晨兴必簿讼,夜坐犹佩韍。”
《漢語大詞典》:劾验(劾驗)
审理查验。新唐书·张弘靖传:“ 武元衡 遇害,贼未得, 王承宗 邸廝卒 张晏 被告,詔付御史臺劾验,有状。”
分類:审理查验
《漢語大詞典》:断冤(斷冤)
审理冤狱。
分類:审理冤狱
《漢語大詞典》:积狱(積獄)
长期不得审理的讼诉案件。多指冤案。 明 海瑞 《乞正赦款疏》:“有罪之人所仰望於陛下者,何啻如飢之望食,渴之望饮者乎。屡年天雨不调,寒暑不均,皆积狱积怨之所致也。”
《國語辭典》:原审(原審)  拼音:yuán shěn
指法院初审。
《漢語大詞典》:治释(治釋)
惩治与赦免。借指审理狱讼。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龚恺》:“视职廉慎,治释神明。”
《漢語大詞典》:专门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
我国在特定部门设立的审理特定案件的法院。不按行政区划设立,亦不受理一般刑事案件。1983年9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除明确规定必须设立军事法院外,对于其他专门法院的设置,不作具体规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
《漢語大詞典》:再刺
指古代审理刑狱时,向地方官吏征询意见。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刺曰讯羣臣,再刺曰讯羣吏,三刺曰讯万民。” 郑玄 注:“讯而有罪,则杀之。” 孙诒让 正义:“再刺曰讯羣吏者,谓乡遂公邑都鄙之吏也。”参见“ 三刺 ”。
《漢語大詞典》:三刺
(1). 周 代治理重案,必依次与群臣、群吏和百姓三等人反复计议,然后定罪判决,以示审慎。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刺曰讯羣臣,再刺曰讯羣吏,三刺曰讯万民。” 孙诒让 正义:“三刺者,问众以当杀与否,是刑与宥不可豫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刺者,达也。诗人讽刺,周礼三刺,事叙相违,若针之通结矣。”隋书·刑法志:“ 周王 立三刺以不滥,弘三宥以开物。”
(2).指三次察讯。魏书·刑罚志:“以五听求民情,八议以申之,三刺以审之。”
(3).谓击刺三次。周礼·夏官·大司马:“鼓戒三闋,车三发,徒三刺。” 郑玄 注:“鼓戒,戒攻敌,鼓一闋,车一转,徒一刺,三而止,象服敌。”